——兼读朱超群《人文情缘》
李汝保,系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国际诗词协会会员,中国著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浦东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神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常务理事,电影《长城之恋》总宣传。 ——兼读朱超群《人文情缘》
2016年4月23日晚上在吴中路259号锦江之星一楼,我组织邀请潘颂德、胡永明等10位诗友参加诗人许洪:《最美夕阳红》等2本新书发布赠书会。 我和许洪认识于进入新世纪后2002年5月,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之邀,去北京中央党校举办的中国二十一世纪文学高峰创作论坛会。我写了2万字的《新世纪,我们相聚北京》,刊登在《春雨》杂志。许洪:《最美夕阳红》如今再聚会照片和文章收入《星风丝雨——李汝保纪实文学自选集》,以志纪念。 本来也邀请王雅军参加的,因为他住在花桥尽量减少应酬。而在4月23日上午百友文坛在杨思聚会时,我把一本《星城书影——李汝保书评自选集》送给老作家沈裕慎,另外一本委托朱超群带给王雅军。朱超群说起他的《人文情缘》正由王雅军作序。认识王雅军是在上海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龚维才邀请出席的一次新书发布会上,我们一见如故,很谈得来。我赠给他《星海踏浪》,并介绍他加入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他寄给我他的日记版《秋天的马拉松》,我为他写作书评文章收入书中。最近,他出版了一本散文诗新作《归程的跫音》,要寄给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秘书长严炎,找我核对地址。我看了他刊登在《新普陀报》“书海心语”,《闪动在历史文化之林的光斑——读王晓君记上海文化人物随笔系列》6000多字书评文章。 如今再读王雅军《文学是窄门是山路——序<人文情缘>》,我欣赏他这段点题的话:“文学看似大门敞开,实际上却是一扇窄门,多少人只是在门外徘徊。想混迹潇洒的人,连门都甭想有,登堂入室更是妄想。文学是一条山路,有多少人能不畏嵚崎,攀爬到山巅,摘取到光荣和梦想的桂冠?不想倾尽全力挥洒汗水的人,连路径都没有。” 我与朱超群认识于百友文坛,今年春节聚会时,我把《星火燎原——上海群众影评发展史一瞥》赠送给参加聚会的文友,这本填补上海群众影评发展史空白记录的受到教授蔡吉等文友欢迎,得到好评。2017年1月16日《劳动报》“品位周刊”的“荣光靓影”栏目,刊登了《满天星斗,照耀着我们的电影——20世纪80年代职工群众影评盛况》8000字13张照片2个整版的文章,2017年2月14日,上海作家协会华语文学网电子书——作家文集——自选集《星火燎原——上海群众影评发展史一瞥》作为我的第6本书上线。4月23日,我与朱超群合影,照片发给他时,附上了《星火燎原》由《记忆“星河”话赵丹》引起……朱超群微信给我,“汝保兄,你若有新作出书,可以将一本书稿发我邮箱,等我5月有空后,针对性地写一篇读后感。”我把《星风丝雨——李汝保纪实文学自选集》电子版发给他,又收到微信:“李汝保先生,旅游回来,收到大作,己接收。目录已阅,若此稿还没有印刷,你的代序作为素材,由我重新撰写,完成一篇2000字以上的序,怎样?”我回复:“朱超群先生:此书已排定11印张352页,因篇幅限制,我代序1页。再加上我现在早已不请人作序,除非用老师原来的序。加上此书急着要印。还是把你的文章收入《星云汇聚·长城之恋——李汝保序跋论文自选集》中,书中有我的自序,别人代序。再加上已进入我为人作序,友人写我文章近30篇。放在此书正好,对以前出的书这样都有评论很好。谢谢。前一本352页已排定不愿变动了。望理解”。 此时,我正在撰写《星云汇聚·长城之恋》的由来(代跋),13篇自序代跋还是主力。四人作序的回顾:我的文友赵丽宏为我作序《读书人的情怀》 《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11期,刊登了我写作的《曙光在前,希望在前——读赵丽宏的散文集<日晷之影>》5000余字的评论文章。赵丽宏为我的《星光灿烂》作序《读书人的情怀》。并且附了《你们不会背叛我——致我读过的好书》60余行的长诗歌。我的朋友亚洲笑星王汝刚代序《“第三只眼睛”:美的发现》刊登在《新民晚报》。我是滑稽明星王汝刚“小荷才露尖尖角”时的朋友,为其的成长助过一臂之力。王汝刚参加我《星城书影》、《星火燎原》研讨会,一天七个活动特赶来祝贺和感谢。在《上海采风》2017年第5期《我与王汝刚两“汝”有缘》一文中可见。我的老师上海文化出版社总编辑郝铭鉴作序《评书识“保”》 发表在《书海》杂志。我的同学探险记者强荧《祖国河山在心中(代序)》发表在《上海老年报》。他们都是15年以前为我写的文章,不涉及具体文章点评 ,至今仍然不过时。强荧《祖国河山在心中(代序)》再次为《星游八方——李汝保游记特写自选集》增添亮色。 四人书评的发表:谢国霖《从<星光灿烂>到<星空闪烁>——记李汝保从读书到著书的历程》原载《中国文学》、《浦江文学》、《圣地诗刊》,中国报告文学网。朱亚夫《星海拾贝添霞光——读李汝保的《星河泛舟》有感》原载《虹口报》。在我的“星字系列著作”中《星耀辉煌》达到最高峰,有40多万字,是我的代表作。《徐汇报》发表了上海社科院孙琴安《读书如读人——读李汝保<星耀辉煌>有感》,《静安报》发表了颜根坤《彩树转灯珠错落 ——读李汝保<星耀辉煌>中的游记散文》视角独特,评点到位。 四篇序文擦肩而过:朱亚夫《星海拾贝添霞光——读李汝保的“星字系列著作”有感》本来作为敦煌文艺出版社的《星空闪烁》一书代序,然而代序和友人说我排版时都没有排上,历时2年,书终于出版,但这是一本无序无跋的散文书评集。李伦新(上海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祝贺你!你的贡献是很大的。谢谢你。”2016年国庆节,我去拜访李伦新,李伦新买了40本《星耀辉煌》,他在看我送去的《星耀辉煌》时,我为他拍了照片,以作留念。他是我的老领导,我请他为《星火燎原——上海群众影评发展史一瞥》作序。并且把电子版拷在他电脑里。并给他夏克危帮我拉的一本样书。他当时答应,并且说还有老西门街道一本书作序难以推脱。一个月后,他说自己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婉言谢绝,但是我们作为文友之间的友谊细水长流。朱超群要以我的代序作为素材,由他重新撰写,完成一篇2000字以上的序,怎样?结果我如实相告,婉言谢绝,朱超群先生的序擦肩而过。他写了《“追星族”的文字集锦 ——读<星风丝雨——李汝保纪实文学自选集>有感》成为一篇很好的书评,收入《星云汇聚·长城之恋——李汝保序跋论文集》之中。还有我自己发表在《虹口报》上的《“星河斋”的缘由》,本来作为《星云汇聚·长城之恋——李汝保序跋论文集》代序的。然而,由于内容不能概括,只能放弃。 我与为人作序的专家潘颂德的情缘:我认识潘颂德教授是在20多年前,还是1991年9月,我由南市区文化局到南市区图书馆兼任党支部书记,南市区图书馆新馆开馆前,潘颂德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向“老城厢文化书架”赠书。潘颂德为我的《星光灿烂》、《星海踏浪》、《星河泛舟》几本书写入《上海文化年鉴》条目,并且在北京《大方》杂志发表《在文苑艺海里遨游》的文章——简评李汝保《星光灿烂》、《星海踏浪》、《星河泛舟》的特色。他为朋友和后辈的文学爱好者作序达70余人,我为他作序的书写作书评文章16篇。他在《坚持写作 勇于担当——在李汝保<星火燎原><星城书影>首发式暨研讨会上发言》,在我明年要出版的《星闪月耀——李汝保文集》下部作为代序二,以显示我与作序大王的情缘。 《我与为人作序的专家潘颂德的情缘——写在潘颂德序言集<观剑集>出版之际》已经收入《星云汇聚·长城之恋——李汝保序跋论文集》之中,有记忆星河、《风波》补遗、潘序拾贝、众人拾柴、潘文说我、大树成林6大部分9000字。《记忆“星河”话作序》,是我认识潘颂德教授26年友谊的象征,由潘颂德作序,我认识并且我同时写作书评的有16人:许洪:从《语言之网》到《中国艺圣》、沈家龙:从《秋思》到《岁月印迹》、谢国霖:从《雨林如宝》到《平视的目光》、白鸥:老诗人喜出《养生集》、叶艺涯写作小说《灵魂》前后。 我介绍颜根坤到唐根华主编的《东南风》文丛出版书,他让我为《遥思华年——颜根坤诗文集》作序,我写作了:久久等来的《遥思华年》(代序),作为近30年的书友、朋友,我当仁不让,理所当然。这是我担任浦东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加入上海作家协会以来为人作序。我觉得这是水到渠成。 我发微信给朱超群:“看了2篇序和封面题解,觉得还有一写。请将此书目录和3辑代表性文章发3一5篇发至我电脑邮箱。我写篇短书评收入书中。计划出版《星闪月耀——李汝保文集》,上部为电影、滑稽,下部为书评、游记、收藏。书评分为文联作协,浦东作家,杨浦作家,上海诗人等8类。请今日发给我。谢谢。”“汝保兄,《人文情缘》书稿发给你,在等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核准号,一下来,就印刷。虽然纸质书还没有出版,但基本定稿了。写你的那篇,争取也放进去。另,写你的书评初稿已经出来,在修改中,10日发你,没问题。朱超群。2017.5.6.” 我再发微信给朱超群:“书稿收到。2序写得全面,点评2段。我的缺点又是优点与你一样,走路看风景长镜头拍摄,前因后果有交待。书中所涉浦江文学之人是我点到为止的。拟题目:作序与书评一墙之隔——兼读朱超群《人文情缘》,不是专门书评,其中带有《星云汇聚·长城之恋》代跋内容的随笔,以我的眼光。”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与百友文坛有关的文章。好友谢国霖发来微信:“百友文坛传喜讯,陈过周谢出佳作,《代驾血迷》获大奖,作家沙龙聚才多。”朱超群在朋友圈发《生命的记忆——犹太人在上海》《代驾血迷》获奖的信息。于是,我写作了《<代驾血迷>好莱坞电影节获奖记》,收入《星风丝雨——李汝保纪实文学自选集》。 此文写作时,收到胡永明和舒爱萍寄来的快递:12本《启明星在闪耀——永明诗书评论集》,书中有我写作诗人胡永明和 “夫妻诗人”比翼双飞的文章,2篇文章计21页,不仅可为其增加厚度,同时,也为其增添亮色。另外《启明星》中收入我《天宫二号飞·和胡永明中秋诗》:“莫兰蒂风雨,中秋难放晴。天宫二号飞,太空放光明。”2本书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另外一篇书评《斤夫老师和他的小说》,他写道:斤夫老师是我尊敬的一位作家。他原来是《上海文学》的编辑,我年轻写小说, 50岁以后,还在不断地写作和奋斗,终于写出了几本书,加入了上海市作家协会。还有书评《周劲草和他的纪实文学》对周劲草的直爽、真诚和自信进一步了解。 我也写作了一篇《周劲草的名人情结和书友谊》的书评文章,周劲草的新书出版,曹正文作为序一、朱超群作为序二、我的文章作为序三,完成了书评文章向代序的转换。我的《与“白龙港传奇”三部曲之一<风波>结缘记》一文收入《风波》书中附录。其实,我写了长中短3篇,大家都选择结缘记,全本在我《星城书影——李汝保书评自选集》之中。唐根华买了30本书,姚海洪与叶辛合影时桌上就放着这本书。唐根华曾经设想让我为中国著名作家叶辛作序的《风流》作序二,被我婉言谢绝。朱超群也写了《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读姚海洪长篇小说<风波>有感》,开头交代了来龙去脉,再写作书评。我与唐根华说《风波》评论集,要保持原汁原味,不要删改。我《与“白龙港传奇”三部曲之一<风波>结缘记》一文,其中与潘颂德的一段渊源收入书中时编辑删掉了,而本来要把《为姚海洪反腐小说<风波>点赞》一篇5000多字书评收入其中。《我与为人作序的专家潘颂德的情缘 ——写在潘颂德序言集<观剑集>出版之际》8000多字,在《浦江文学》发表,并且收入《星云汇聚·长城之恋——李汝保序跋论文集》之中。 丁一在《写作能否成为一种信仰——朱超群散文随笔集<人文情缘>序》中直接写道:“当然,在阅读《人文情缘》过程中,直觉朱超群描绘人物过渡的笔墨花费较多,可以再精练些,行文的线条再清楚一些。如何对运用的人物和事件产生思考和崇高感 ,如何把汉字的收放中推向极致,把句式提炼得更抒情更饱满,使人物的美学特征、语言生态表现得更立体更完整。” 我的缺点又是优点与你一样,走路看风景长镜头拍摄,前因后果有交待。就象旅游一路看风景,“长镜头”拍的原态风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长镜头”与 “蒙太奇”各有各的作用。 朱超群《人文情缘》为人作序,为这位老画家名叫徐泽智,字润德,写了《画家的风采》;又写了《诗人作家书画家》;为内蒙人张雅琴文集《文韵微澜》序《乐在文中又一春》;特别是为百友文坛欧阳欣悦诗歌散文集《渐去渐远的记忆》序《写好中国诗歌》;又为欧阳欣悦长篇小说《背叛与代价》序《执著追求 勇于探索》。《风荷文笔尽精华——沈裕慎散文作品选<风荷忆情>序》写的真情直露 ,水到渠成。他写道:散文是一种心境。心境,心态与意境。这对散文创作而言,则远远不够的。我觉得写散文需要有境界的心态。何为境界?诚实、质朴,绚烂归于平淡。但有人说,散文是一盏灯。优美的散文,是一盏有温度、有思想、能够照亮心灵的智慧之灯。读一篇好的散文,犹如灯下品茗,心态无需急躁,举止不必夸张,于平和安适之中,咀嚼、体会文章中那知识的渊博、感情的真挚,语言的清丽。也如交一位好友,给你知识,给你温暖,让你得到友情和慰藉。散文集《风荷忆情》,是作者沈裕慎先生推出的一部力作。他是一个专心的写作者,视野广阔,信手拈来,皆可入文。在写法上,他不受所谓专业技巧之羁绊,行笔自由,藩篱不拘,随心所欲,性之所至。正是这些,造成了他这本别具一格作品集的可亲、可爱、可读、可思。 作序与书评一墙之隔,名人作序,一般来说是一篇很好的书评,起到分析作品、引导读者的作用。也有例外,朱金晨为《长翅膀的诗韵》这本书作序《酒中有诗,诗中有诗的严志明——诗人严志明印象》虽然是一个方面的印象,倒比他在《文学报》“主旋律”的面面俱到的写更能激起读严志明诗歌的欲望。特别是看了他作序《一位“地晓得”的诗人——诗人王亚岗印象》,更加了解王亚岗办皮鞋厂、从云南西双版纳的知青返回上海、到写作诗歌、出版《浦东文学》的经历,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我的文友赵丽宏为我作序《读书人的情怀》、我的朋友亚洲笑星王汝刚代序《“第三只眼睛”:美的发现》、我的老师上海文化出版社总编辑郝铭鉴作序《评书识“保”》、 我的同学探险记者强荧《祖国河山在心中(代序)》均在报刊上发表。他们都是15年以前为我写的文章,不涉及具体文章点评 ,于是,至今仍然不过时。强荧《祖国河山在心中(代序)》再次为《星游八方——李汝保游记特写自选集》增添亮色。王汝刚、郝铭鉴的代序还将用于《星闪月耀——李汝保电影、滑稽文集》、《星闪月耀——李汝保书评、游记、收藏文集》上下部之中,继续美的发现,仍然评书识“保”。 国际诗词协会 |中国旅游文学 | 博海书香 总编:沈裕慎 编辑:戴三星 李 平 联 系 人:李松云 韩 奇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连接文艺家网络的桥梁 传播文艺家心灵的青鸟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