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愁闷,经归宗寺去游玉帘泉。 归宗寺原是晋书法家王羲之(右军)的别墅。据《庐山的传说》记载,寺旁还有过一座简寂观,羲之曾以书写《黄庭经》为条件同观主陆修静换过鹅,养在后山池中。 从归宗寺遗址往后山走,但见山高路陡,前程莫测。忽见路边有一巨石掩于草丛之中,其上似有字迹。踏过荆棘近前细看,乃“归宗寺”三个篆书大字,后题“半偈道人书”。沿途拾级而上,至一高处,遥遥便望见了玉帘泉。转弯抹角到了溪水边,见对面石上字迹漫漶。越溪而过,于忍冬花下寻出草书四字:右军鹅池。落款为“顺治庚子夏河阳薛所习书”,知此即为鹅池遗址。揣摩一番,复折回原路前行,二十余分钟,来至玉帘泉下。但见瀑布从天而泻,细细纷纷,至下已飞出好远,背后空空,若风飘帘举,扑面而来,两腋顿觉习习清风生。从瀑布前折回,下石坡,见一洞口。弯腰进内,下几步台阶,闻水声甚响。往前探之,有一空厅,前有口透光,溪水从洞口流过,回声入洞内,别有幽趣,此大概即所谓“羲之洞”。 出得洞来,登高一望,四面风光尽收眼底。“金轮”、“石镜”两峰对峙,蔚为壮观。《庐山史话》云:“金轮峰的形状如轮,号称庐山‘第一峰’。”可是细细看去,此峰并不象轮;倒是太阳从上经过时,此峰恰似举着金轮,古人取名,莫非因此?《庐山导游》又云:“据说石镜峰因有一圆石,平滑如镜,照见人影,故名。”可此石寻之不见。且山间石上刻“金轮”为“峰”,刻“石镜”为“溪”,古人似有斟酌。岩水相映,如石伴镜,以“石镜”名溪,不是更有诗趣么?“据说”不足信也。即便是“书经换鹅”之说,也当是讹传。查之史书,陆修静生于公元406年,王羲之死于公元361或379年,两人连面都见不着,哪里换去!于是我又想起池边上的那两行字:“欲知眼前事,拊石听流泉。”那石上的字,除“山水”云云可辨出落款为“甲辰季冬长乐朱瑞章书”外,其余均不可辨。不可辨,正是“眼前事”——古人纵将名字镌入石内,亦终有一日会风化全无;惟有这“流泉”,它才会长流不息! 啊!这一刻,我忽然明白了许多道理。凡名山大川,大抵都有许多传说。“流传既久,即其不足信者,亦为古迹矣!”但所有古迹,终不如这小小的流泉能启发人。你看它奋不顾身地跳下悬崖,越过重重险阻,千回百折地昼夜兼程,它去干什么?它是奔向大海,去“归宗”,以寻求更大的力量啊!想到此,我忽觉愁云一扫而空…… 2.诗歌 望江亭 江湖远望从来静,身置其中便有波。 甲午闰重九登庐山 一年两度遇重阳,再借匡庐豁眼光。 陶菊千秋根未老,南山依旧味悠长。 好汉坡 今古由他称好汉,我来只是一爬坡。 国际诗词协会 |中国旅游文学 | 博海书香 学术顾问:丁芒 丁一 冰耘 潘颂德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秘 书 长:李 平 戴三星 李松云 编委会成员:沈裕慎 李 平 戴三星 李松云 高 汉 陈锦绵 赵日超 蒲公英 王继伟 何兰青 李汝保 朱超群 陈立琛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李剑青 涂作武 张石珍 王中海 仲 平 陈湃(法国) 东方武鸣 (排名不分先后) 执行编辑:丁红梅 胡耀辉 周已雄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法律顾问:戴 斌 连接文艺家网络的桥梁 传播文艺家心灵的青鸟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