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当代散文精选入围作品:捡烧柴的岁月||郝万臣

 国际诗歌网 2020-06-22

捡烧柴的岁月

郝万臣(黑龙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姑娘在选婿择偶时,都会很看重男方家是否有像样的大柴火垛,这已是一个不成文的秘密了。村民们之所以看重烧柴,说起来是有其久远的历史沉淀和现实缘由的。

那时候,父辈们总是把“柴米油盐酱醋茶”挂在嘴上,我当时感到好可笑,也很不解,为此还问过父亲:“为什么要把柴放在第一位,感情比米还金贵吗?”父亲说:“这是老祖宗早就排好的顺序,那还有错?”见我疑惑不解,他又接茬说道:“吃的当然重要,可烧的同样重要。没米可以借,没柴能借吗?从打老辈子就有‘借米不借柴’的祖训了。”“那……为啥不能借柴火呢?”“为啥?”父亲看了我一眼继续说道:“米可以论斤论两论瓢论盆去借,可柴咋借?是论棵论捆还是论高矮论粗细管人家借……更何况,只要勤快些多弄点柴火,就不会吃生米了。”关于父亲对柴的“重要学说,”我从样板戏《沙家浜》中刁德一唱段中得到了升华:“只要你说出她的名和姓,刁德一我保你从此不缺米和柴!”从中我觉得,“米和柴”肯定要比“米和衣”重要了。

记忆里的家家户户对待柴火和对待粮食压根就没啥两样。生产队每年所分的玉米秸、高粱秸和豆杆秸不用说,就连那些场院分给各家的一堆堆杂柴,各家也都一点不拉地背回。即便这样,一些人家还会程度不同地出现有米无柴的窘况。如果是夏天还好说好过好对付,可数九寒天就雪上加霜了,吃没吃的烧没烧的,守着冰房,不冻成冰棍才怪哩!

从记事时起,家中就没断过烧的,更没有像个别不正经过日子人家那样,靠偷人家柴火、掰人家杖子、砍队里树木过活。个中缘由是我有一个为烧柴而终日忙碌的父亲,还有七哥(三大伯和三娘过早去世,七哥与我们一起生活)、我(叔伯哥们排行老九)、十弟、十一弟做捡柴的小帮手。可以说,我家每年的烧柴比上不足,比下还是绰绰有余的。

父亲对烧柴的迷恋和追求,是现今年轻人所无法想象的。每天的出工回来或出门归来,他从不空手,各种秸秆、棍棒、条枝等,都不放过,一根根、一棵棵、一次次地哈腰捡起,夹在腋下;有时捡到的柴火多了,还要用随身携带的绳子捆起来,背在肩后,悠悠荡荡地家去,老招笑了。

在当时的农村,捡烧柴的最佳时节也是最农忙时节,要数秋季了,其余三个季节均为淡季——因为秋天是果实和秸秆都获得成熟的季节。每逢这个季节直至落雪,家家户户在忙着溜庄稼的同时,都尽量把自家的柴火垛弄得大些、更大些。进入秋季,抓住早晚和星期天空闲时间,七哥就带着我们哥几个忙着割柴火了。割柴这个活讲究的是火候,动刀早了,蒿柴不成熟,凉不住,容易朽烂;动手晚了,沟边、地脑、坝上和柳条通里的蒿柴,就会被别人修理光了。好在每年秋天学校都会放上一周左右的秋收农忙假,我们也就和大人们一样蚂蚁搬山似的忙个不停。粒儿了穗儿了棒儿了啥的,全部要颗粒归仓;秸儿了杆儿了棵儿了什么的,也要秸秆还家。也正是因为有了对秋收忙碌的切身体验,我才真正读懂了“三春不如一秋忙”的真谛。

当秋风萧瑟、万树飘零之时,往日喧嚣繁忙的田野逐渐归于宁静,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已是空荡荡的了。此时的颗粒和秸秆虽说没了光了,可一些庄稼地块的豆叶、苞米叶子还在,于是父亲又每天领着我们开始搂起了烧柴。通常,父亲、七哥和我用自制的四齿耙子在前面搂,年纪稍小的十弟和十一弟在后面抱堆,将小堆归为大堆,以便马拉车载。别小看这些豆叶、苞米叶子宣飘涨肚的不起眼,冬天用来烧炕取暖那可是金不换的好东西啊!

父亲对烧柴的渴望远超我们的想象,即便是冬春夏季,也从不浪费机会。冬春季节,田地里的柴火虽然不见踪影了,可草甸子上的蒿草还在,这时捡柴火(确切说是搂柴火)就该轮到大铁耙上场了。记得我家西仓房的房山头上,常年悬挂着一把大耙。耙杆一丈有余,耙杆顶端穿过一长板子,是专卡在人肩膀上拖拽的大耙背子;耙齿筷子粗细,有一米多长,由十四根齿子组成;耙杆下端还挂着一个用柳条栓成的耙莲子,专门收集从耙齿上抖落下的柴火,直到耙莲子装满倒在地上;还时不时地用随身携带的大搧刀砍断茅草,以便大耙随后搂起、收集。就这样,一步步地走,一趟趟地搂,一次次地倒,放在一起就成了“柴火拍子”,便于装车。因搂大耙是个很费劲且有一定难度的活儿,每次全由父亲唱主角,七哥勉强拖着大耙搂那么一小会儿,至于我们小哥几个,就只能当小支使了,或捡柴归堆,或送水取饭,不亦乐乎。

最难忘的是七十年代初的那个秋季,老天爷好像存心与人们过不去,先是连续下了十几天的涝套雨,接着又天气大变,大雪伴着冰冻一块袭来,将还未成熟和未收获的庄稼,一股脑地捂冻在雪里。于是,各生产队抢粮抢柴大战就此来开了序幕……这一年冬天,各家各户吃的都是冻粮,所烀的苞米全是冻腥气味道;更要命的是烧柴严重不足,主要烧柴苞米秸秆也多半是死都赖沉的“大青杆儿”,填在灶里根本不起火苗,成了名副其实的“火爎杆子”。没办法,父亲只好带领我们去几里外的柳条通弄干支柴、打蒿杆儿。本来是不想年龄最小的十一弟去,可每次都被他跟屁虫似的给黏上了。那时的冬天特别冷,光凭狗皮帽子、棉袄棉裤还有棉胶鞋很难御寒,只有拼命地干活、走动,才不至于冻僵。即便如此,时常会冻坏鼻子、耳朵和手脚。因捡柴经常用到镰刀,况且又往来于树木灌丛地块和苞米茬子地界,扎破或割破手脚的事也是家常便饭。好在农村孩子天生的皮糙肉厚,根本没有也不用什么三七粉、创可贴之类药物,只须撒泡尿冲洗一下伤口,再用布条缠裹上就算完活。当烧柴弄到足够几个人背抗的时候,便会将所拾到的柴火按每人大小、体能分成几份,用绳子捆紧(通常是捆两道,像行军包一样跨在双肩上)。待一切就绪后,剩下的就是补充能量了。先是将预留的干柴点着,接着将发面饼子、馒头或从雪地里搞到的冻玉米、剰角黄豆,放到柴火上烘烤,噼噼剥剥的响声,闪闪发光的火焰,热了身,暖了心。如果运气好点,还会捡到一些“洋落儿”啥的,比如药死或冻饿死的野兔、山鸡……

如今,每逢去乡下,看到遍地烧柴无人光顾,像遗弃在田野里的宠物猫、宠物狗一样,总不免为烧柴由宝变草的时代变迁和现实命运而感叹。这些庄稼秸秆的最终命运,将是一次次地焚烧,化成了烟,变成了灰,凝成了霾……捡柴火的岁月已渐行渐远,可每每回首,却恍若昨天!

作者

简介

郝万臣,笔名平步天下,1956年生于黑龙江省绥棱县,从事过教师、税务工作。现为中国诗歌网会员,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绥化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农村报》《散文选刊》《民间文学》《百姓文学》《纳税向导》等报刊及《红袖添香》网站发表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黑虎闯堂》《地委书记》《买豆腐》《瞧这爷俩》等20多部(篇)曲艺作品,分别在省市级曲艺征文、文艺汇演、电视展播中获奖。报告文学《努敏河畔巾帼花》,获全国“办税服务厅的故事”征文奖;散文《大美小城,梦幻绥棱》获全省国税征文一等奖;散文《一捧马掌钉》,荣获第四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和“最佳散文奖”,并编入《2017年中外诗歌散文精品集》。本人被授予“中外诗歌散文先进人物”、“2017年中国新时代文艺名家”和“中国新时代文艺传承人物”称号;有多篇(首)文学作品入选《中国当代文化记忆》《2017年精品诗歌选集》《中国实力诗人诗选》《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中国当代文艺名家名作年鉴》等典籍;其创作辞条已入编《中国新时代文艺名家大辞典》。现已出版文艺集《黑虎闯堂》和游记体散文集《西域纪行》,被《北大荒文学馆》和《耕读书会》分别收藏。

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稿大赛啦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中国当代散文精选  

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稿

随着中国散文的繁荣与发展,新秀不断地涌现,为全面反映当代散文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方面作出的努力及贡献,集中展示当代散文家及散文创作的整体阵营和整体水平,继续推出新人、新作,壮大散文创作队伍,进一步推进当代散文的研讨、交流和发展,并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去洞察和认识社会,激发广大散文作者用智慧和才华去肩负使命和重任。基于此,我们组织名人、名家,投入巨大的物力、财力,编纂《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一书。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欢迎通过电子邮件投稿,请不要重复投稿。投稿请注明详细联系地址、邮编、电话,微信号、投稿后请关注博海书香公众号:bhsx272580736和国际诗歌网:www.gjsgshxh.com 每天将发表部分入围作品)。

截稿日期:2018年11月3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联 系 人: 丁红梅    戴三星

美国分会联系人:马梦瑶

桂林分会联系人:何兰青

九江分会联系人:柳守猛

联系电话:(010)  56140133   13691058281(戴三星)

投稿后请加国际诗歌网微信号:bhsx08

主办单位:  

国际诗词协会

国际诗歌网


国际诗词协会 |中国旅游文学 | 博海书香

国际诗歌网:http://www.


学术顾问:丁芒    丁一    冰耘   潘颂德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秘  书 长: 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沈裕慎   李 平   戴三星    

梁全义    陈锦绵    蒲公英    何兰青   

马梦瑶    李汝保    朱超群     陈立琛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李剑青   涂作武       张石珍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排名不分先后)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