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以为相声界只有同行才有竞争?评书老前辈示范如何“抢生意”!

 相声迷 2020-06-23
在众多曲艺形式当中,评书算是和相声门关系最为密切的。其他鼓曲虽同属说唱艺术,但皆以唱为主,唯独评书和相声是以说见长。评书谈古论今中蕴含着包袱笑料,相声三翻四抖中同样离不开“批、谈、论、讲”。评书和相声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相互依存,互有借鉴,艺人们从姊妹艺术中汲取长处并为我所用,才有了现如今的评书和相声两门成熟的口头艺术。


抛开“两门抱”的演员不论,单看专业评书演员也会偶尔客串来一段单口相声或是单口笑话。比如以说短打书而闻名于世的单田芳先生,他当年就说过一段单口相声《张作霖手黑》,另外他还跟王文玉等人合作过群口相声《鼠年说鼠》。在评书演员当中还真有一位“不务正业”的老先生,他从艺几十年来说过的单口相声、单口笑话加起来甚至比很多相声演员还多。


这位满带“包袱口”的老先生正是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田先生在相声门里没有师承,评书门的师父是天津的老艺人王起胜。王起胜就是王佩元先生的父亲。内行观众都了解,这一支评书的传承是按西河门传下来的。田连元的表演火爆洒脱,评书里往往出其不意的夹杂着包袱。很多人可能没发现,田连元先生除了精于本门评书表演外,表演过的单口相声和单口笑话数量上也极为可观。


当年,王佩元与恩师常宝霆合作过一段成名作《挖宝》。这段杰出的创编相声也让王佩元由此一炮而红。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在《挖宝》被广泛认可后,师哥田连元将这段相声带回了东北,也受到了当地观众的一致好评。


如果还有人觉得田连元的《挖宝》算是借蔓蹭热度的话,那他表演过的其他单口相声总有一段是你耳熟能详的。比如《胡不字》《事故的故事》《起名》《三吃鱼》《钟墨小传》《刘赶三训驴》等等。而单口笑话就更多了,像《总统奇遇》《白字司令》《富翁的许诺》《将军的愤怒》......


这其中《胡不字》最能代表田先生的相声表演水平。这段算是偏文哏的活,包袱很少,成败与否全看演员对细节的铺垫。田先生在刻画“胡县长”这一人物时,从平时批阅公文到给展览题字都在反复强调除去“同意、不同意、胡不字”这几个字,其他“保证都难看”。在铺纲过程中已经暗示给观众“胡县长”是个善于露巧藏拙又略带官僚主义的形象。


尤其是随团到日本交流,日方要求每人都留下墨宝时,田连元对胡县长以及其他同行书法家的情绪、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描摹细腻至极。胡县长“拿起笔在砚台里紧着掭笔”、“一个字没写出了三身汗了”的细节刻画都给底包袱做了充分铺垫。其他书法家“屏心凝气”的看着胡县长以及“书法就是一种气功,笔不到,意先到”的歪曲吹捧也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底包袱的这四句词外加胡不字的落款恰好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包袱抖得干净利落,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田连元的相声表演亦如他的评书,大开大合的表演中有着不寻常的细腻雕琢。故而,很多人听他的单口相声往往铺纲的小节骨眼和零碎包袱更耐人寻味。曲艺种类繁杂,但又是彼此相通的。评书为了迎合观众可以适当加入包袱以作点缀,而相声表演也同样可以借鉴评书的人物开脸和批讲评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