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阿湃的创作格局,秉承了岭南一脉花鸟画从近代博物学汲取写实、写生因素的传统。他以精准而不拘于典范的形象、宏大而注重时空氛围刻画的画面布局,构造出了一批颇有致敬近代日本花鸟画意味的大型工笔作品。
而其与生俱来的豪侠性格以及高度手眼一致的造型能力,则支撑着他能在这样一个严谨的格局下仍能不时释放出他者所不能及的野性与灵性。 郑阿湃:1966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199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广州画院副院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王艾/文 “画如其人”是一个理性上被证伪,但感性上却往往被证实的概念。第一次接触郑阿湃的人,大概都不会想到这是一位擅长工笔花鸟的画家。然而如果进一步了解他的作品,则会被其笔下充满自然气息的生灵所打动。 花鸟本无关风雅,只是在长久的文化发展历程中被赋予了特殊的人格精神,那么,在不同的文化情景与创作者的主体影响之下,重新被诠释也就无可厚非。 他以精准而不拘于典范的形象、宏大而注重时空氛围刻画的画面布局,构造出了一批颇有致敬近代日本花鸟画意味的大型工笔作品。而其与生俱来的豪侠性格以及高度手眼一致的造型能力,则支撑着他能在这样一个严谨的格局下仍能不时释放出他者所不能及的野性与灵性。 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阿湃多次往返海外、藏地、边疆、乡间,在这个过程中,不时从各个渠道能看到他在旅途中所作的写生。题材涵盖面很大,甚至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分科法也不能概括。对于大部分画家而言,创作一事无非关涉两个问题,“画什么”和“怎么画”。 前者对于阿湃而言,完全不存在此类问题——诸如此等,只是“物象”而已。正如他平素为人的爽直作风,只管铺开纸便画就是。而之于后者,我则并不认为阿湃会将此类作品当做一个“结果”。纸笔之间最直接的碰撞与游戏,本来就是维持一个画家的艺术触觉的良好保养方法。 正如庄周所言:“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这批题材不一,手法多样的作品,的确能反映出郑阿湃充沛的好奇心以及良好的绘画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