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书、电子以及发展

 魏小博2dw35bys 2020-06-23

  书籍是人类自古以来的记录传递信息的工具,羊皮、竹简、纸张,他一步一步的进行着替换自己的本体。越来越轻便、便宜、易获取,但是他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在20世纪大规模兴起的电子信息技术会将它吊打。最开始的时候因为价格原因,人均拥有的电子产品很少,在那时主要还是书籍为主但是辅以大型机构间的通信,让信息能快速传播。直到世纪末电脑、手机的大范围推广以及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书籍的地位第一次受到了挑战!

  电子书的出现与按需印刷技术的实行,一度让传统的纸质传媒与图书出版惊恐不已,仿佛看到了传统出版的末日。为此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成为出版业态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而且有着生死存亡的紧迫感。但是喧嚣之后,出版业似乎仍然是以纸质为主打,并且大量的重复出版以及平庸书盛行的现状依旧。现实至少与一些专业人士曾经作出的“2020年之前 90%的新书发行电子版这一预测相去甚远。有趣的是,在其他文化娱乐性的行业里也呈现出了类似的情形:去电影院看电影和去剧场听音乐会的人数在明显增加,这些现场演绎的电影、歌剧、音乐会和芭蕾舞剧等逐渐开发出了一个新的观众群体。

  



  在一些所谓的出版研究机构发布的类似国民阅读率的统计报告中,往往将数字阅读作为一个很大的成分要素统计其中,这里至少存在一个混淆概念的问题,就是有多少数字阅读(当然包括地铁公交无处不在的看手机低头族”),是在进行有效的、具有一定思想价值的阅读?在出版业从市场化、商业化的转型逐渐过渡为当前的工具化、大众化、利益化的趋势下,因为降低门槛而造成的图书平庸化,连带而成的必然是国民阅读率的下降。这个问题不是依靠什么农家书屋馆配工程能够解决的,因为图书并不是奢侈品,如果真的有读书的愿望,即使依靠捡垃圾卖破烂也能够积攒起相当可观的藏书。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的图书出版是否还具有这样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图书、报刊资源的数据化、电子化在满足一般学者及专业读者的资料累积、信息检索等方面能够起到传统介质所不能满足的功能。就一般的工具性图书而言,如年鉴、年谱、地图、手册等,电子化的处理不仅能够为使用带来便捷,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纸张、油墨以及由此产生的物流费用。但是就纯粹的阅读以及与之相伴随的记忆累积、思想酝酿、灵感触发等心理活动而言,纸质图书的作用仍是无法代替的。因为纸质图书的触摸感、形象感与实用性等诸多便利条件仍是各种电子阅读器所无法比拟的,即使电子图书的定价往往只有纸质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在新媒体网站的吸金战役屡受重创后,图书出版业是否还有理由对自己的数字化道路充满自信?当前电子图书在格式的统一、内容传导与贮存的便捷上仍还有很多的难题需要克服。其中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版权的保护与收费模式的确立上。在内容出版商已经就版税、印数、营销费用等问题与作者达成一致后,出版商有权利掌握图书内容的电子化收益。但这个前提是建立在电子书仍然没有取得较大的市场规模前提下。而且图书内容的电子化必须面临这样两个现实问题:一是图书内容的可复制性导致版权收益的流失;二是出版的自助化带来出版门槛的降低,从而使出版丧失其应有的神圣感与神秘性。出版越来越成为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甚至是一种表达存在感的工具,其结局不难想象。

  那么在图书的流通领域同样存在电商平台、网络数据库资源与实体店的竞争关系。虽然没有仓储与物流,真正的电商也不会存在,但纯粹的出版物的仓储与物流是否能够支撑起这样一个行业的生存?当当与京东的实践早已给出了答案。推广电子图书、实现按需印刷曾经是我们藉此省却物流仓储费用、因此可节约大量社会资源的美好展望,但现实的需求状况并不一定按照我们的臆想前行。

  事实上在电子图书已经对传统的印刷出版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的情况下,而且是短时间内的较大规模影响,书店端已经被动防守了很久。决策在你自己下一步是积极转型,还是故步自封期待会有新的转机?

  凌源教育书店与您一同关注行业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