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人生下半场,牢记四句话

 江山携手 2020-06-23

关注

作者 | 伏君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曾国藩说: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短短十六字,饱含哲理。

人就应该活在当下,不为未来所忧虑,也不因过去而痛苦,拥有了豁然明朗的性情与自心清净的处世之态,便能将当下过成人生最好的时节。

01

物来顺应

道家讲顺其自然,事情既然已经来了,过度执着只会徒增烦恼,倒不如顺应天意,坦然接受。

白石老人有一把飘然若仙的美髯,睡觉的时候也很随意,美鬓放在被里还是被外都顺其自然,睡眠质量也很好。

但某一天,一个友人突然问他:“将长髯放在哪里睡觉更舒服?”

因为这个问题,白石老人开始琢磨长髯摆放的最佳位置。这一琢磨,竞觉得无论放哪儿都不再舒适。结果,一向睡眠挺好的白石老人,竞被那美髯的位置折腾得彻夜不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刻意雕琢或者追求则会导致与我们的初衷完全相反的结局,物来顺应,才是最佳结果。

02

未来不迎

杞人忧天的故事耳熟能详,故事里的人整日整夜因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而苦恼不已,正如生活中的我们,总是为了将来的事忧心忡忡。

年年高考的时候,学生紧张,站在门外的家长也紧张,因为高考这件事,对于整个人生的抉择真的太重要了。

但是越紧张越在意,越容易发挥失常,反而是保持着平常心,才能将未来事做好。

俗话说: 未来事,未来心,何须劳心。

处在什么样的时段,再去担心什么样的事,就好比让一个三岁的孩子,为他三十岁以后的人生做打算,这是多么荒唐可笑。

现在很多人,四五十岁,已经在为后事做打算了,想想又觉得心酸。

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个先来,与其因为未来不一定会发生的意外而失去现在的快乐,不如怀揣一颗平常心,生死看淡。

03

当时不杂

有人问曾国藩:“您每天日理万机,军务政务繁忙,但是您学问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是怎么做到的?”

曾国藩回答: “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

读书不想见客的事,见客不想读书的事。

当时不杂,做一件事就专心做一件事,贪图太多,最终也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04

既过不恋

诗人朗费罗说: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

毛滂的诗写: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有一个农夫叫做“快乐农夫”,别人问他你为什么总是那么快乐?

他说:“我曾经为我没有鞋穿而痛苦,直到我在大街上,看到了一个没有脚的人。”

在这个三餐温饱的年代里,远远有比我们更不幸的人,与之相比,我们的那些烦恼也就不算什么了。

人生没有彩排,比起纠结过去,迷茫未来,唯一能减少遗憾的办法,就是认真对待脚下的每一步。

如果对昨天不满意,就从今天开始努力;如果害怕未来有遗憾,就在今天先把准备做好。

每一步走踏实了,就不会有太多遗憾。

作者:伏君, 简介:短暂的人生,却可五彩纷呈的过,愿不负时光,在经典的汪洋中,手捧青书,秉持谦德,时时汲取国学之精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