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最重要的是知己

 bulaolindtsg 2020-06-23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了解他人的,就是智慧;能了解自己的,就是聪明。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其实更强大。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坚持力行的人是有志向的人。不丧失其所有的人才能长久,身死而犹存的人就是长生的人。

没有逼迫自己、挑战自己的勇气,就不知道自己拥有多大的潜力。

逼迫自己,多为形势所逼。四十七岁以前的刘邦日子过的很逍遥,亦很拮据,本性又好结交。四十七岁以后,却因带领赴咸阳的队伍中逃跑的人越来越多,即使交差也一样摆脱不了死罪,被迫逃亡。秦失其鹿,索性参与追逐,最终得鹿。二十八岁之前,刘秀很安于种地,小日子很滋润很惬意,以娶阴丽华为妻,能当执金吾这样的官为最高愿望。不想二十八岁以后,天下大乱,英雄纷起,百姓弃新莽而思汉刘,被逼起兵,终复大汉天下。形势逼人让本来想平淡的人奋然而起超越了平凡。

逼迫自己,多要倒逼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历史上著名的就是项羽的破釜沉舟,就是将自己和将士置于死地,将士无不以一当百,大败数倍于己之秦军。韩信领兵,也多背水一战的战列,后世叹为观止。很多人在事业的路上,把自己置于没有退路的境地,让自己只能向前寻求突破才是唯一生路,比如很多老一代的创业人,本来有一个很安逸很不错的“前程”。王健林有句经典的话,什么清华什么北大,都比不过胆子大,其实知道他出身的人,一定也知道他若不倒逼自己也可以悠哉哉活的比更多的人都强,而且也会有个一官半职的。倒逼自己,本来出于劣势的人战胜了对手,其实更是战胜了自己。

逼迫自己,多因幡然醒悟。任性自己,自然自己的人,猛然发现今生可能对不起这个,对不起那个,更对不起自己,逼着自己向自己发起挑战。头条有个故事,说一个孩子淘气不爱学习上网成瘾,总翘课去网吧,每次早早就翻校墙而去。一次骑到墙头后,转身而回,从此默不作声,不再淘气、不再翘课、不再上网,也几乎再不说话,以全校第一考进入了清华,全校愕然。多年后,同学聚会,相问原因。他黯然神伤地说,是父亲因舍不得住宾馆而卧在校墙下过了一夜,他骑墙头正看,睡梦中父亲露水沾衣。仔细思量,看着父辈的艰辛,自己何尝不是因为坚定不走父辈的老路,而坚持努力才拥有自己的人生。当然更高层次的人是因为自己不忍虚度,向自己挑战的。幡然醒悟,让自己从心无定所的人变成心无旁骛的人而站上了人生巅峰。

没有过拼尽全力的努力,哪里有顺其自然的从容和淡定。

人的一生能为自己而活,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可以说是一种幸福。修行的人是抛掉了一切,惟我的心境面对世界,世界有芸芸众生,亦仅我天地一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摒弃七情六欲,无感人间冷暖,以苍生为念,却又大爱而无情。但毕竟多为俗人,娶妻生子,养老育子,亦有亲朋故旧。逼迫自己努力既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自己所爱和爱自己的人。

但只要逼迫自己,尽己所能,就会了解自己所能触到的顶点,感受自己居巅峰时候的孤独,也会体会到自己经历人生最低处的悲凉。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为何说放下屠刀呢?为何放下屠刀,立地就成佛了呢。而有些人自幼便修行,依然难悟真谛,也很少成为大师,估计没开过窍,没深层次领悟过,原来为何唐僧非要历九九八十一难,要走十万八千里,佛祖才赐予真经呢。经历便是财富,才有感触,才有醒悟,才会领悟。经历越多,感触、领悟的才更深。人生切实,却又虚妄。可你不拼尽全力,尽己所能,怎么会识得呢?

居于巅峰,处于低谷,你能放下,巅峰时期孤独必然,低谷时候悲凉必然,花团锦簇、人情冷暖皆以为自然,顺而行之。不存纠结,也无责怪,失去不悲,得之不喜,浑然天成,岂不就是佛了吗?

放下不是放下,放下又是放下,又哪里不会从容淡定,自然而然呢。事业、婚姻、感情莫不过如此的领悟,静候花开,安等雪落!

人生拼过,才会领悟,才会识得,才会不妄自尊大,亦不妄自菲薄,知心何处去,知身处何位,懂得坚持,识得放下,便是人生成功。至于成佛与否无所谓,安心做一回凡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