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演讲比赛得第一,是因为用了它

 思维导图干货集 2020-06-23

演讲比赛第一
是因为用了它

在昨天公司举办的演讲比赛决赛中,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一等奖。

其实在一周前的预赛中,我也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晋级决赛。然而实际上,我在预赛比赛之前因为工作忙碌只准备了半天,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演练和背演讲稿。但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我用了一个“神器”,帮我快速理清了思路,找到了灵感。当有了思路和灵感,下笔的速度挡也挡不住,很快就整理完了一篇满意的演讲稿,开始根据我自己的构思准备这次演讲。

演讲比赛的要求是必须对自己的演讲稿非常熟悉,要脱稿,于是这个“神器”又帮了我的大忙,它时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当我想不起来的时候,我只要用大脑启动一下“神器”,突然就来了感觉,即使临场发挥也完全不会脱离主题,神不知鬼不觉的度过了“遗忘”的尴尬。

这个“神器”不是别的,就是思维导图。

有一项调查表明,人们认为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不是死亡,而是当众讲话。参加过演讲比赛的人都知道,首先要克服的心理障碍,就是当众讲话的恐惧,其次要满足观众的期待,达到预期的目标,还要用表现力和感染力营造一个或轻松、或严肃、或煽情、或震撼的气场,这些气场就是凭借演讲者的语言表达来实现的。

听起来是不是很难?认为必须经过专业训练,大量背稿子做练习和非常OPEN的表现,才能完成一次优秀的演讲。其实不然。因为不论是准备充分,还是临场发挥,在演讲之前都会或多或少手心冒汗,心跳加速。对于靠死记硬背稿子、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人,可能更加有不自信的感觉。这种不自信会导致一上台就精神紧张、大脑一片空白、尴尬不已。

这时候,如果你提前用到了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并深深记住了这张类似大脑神经元的发散性彩色图片,就可以把你从恐惧中慢慢拉回来。

1

在这次演讲之前,我拿起一张A4白纸,快速画了一张演讲过程的框架思维导图。

(点击可见清晰大图)

我将演讲分成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简洁的开场白;正式的演讲分为三个段落,借鉴了写作的要求“凤头猪肚豹尾”,准备了三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都是精心选择,认真组织语言,并充分运用了细节描写,例如“人物对话”,某个小动作,某个小情绪等勾勒出画面感和强烈的对比感,让观众喜欢听,并且愿意接着往下听。在整个演讲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到了“演讲礼仪”,例如站姿、鞠躬、手势、眼神、微笑、感谢等等,适当的时候可以走动一下,尽量不让自己拘谨和刻板。

在语速的控制上,因为我本人不属于“慷慨激昂”型的人,不会强烈的煽情,所以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娓娓道来,轻柔的讲故事。

在用思维导图充分的规划之下,一篇让我胸有成竹的演讲稿诞生了,而且演讲稿的框架是自己亲手画的,印象十分深刻,在演讲的过程中,虽然也出现了大脑短路的现象,但这张彩色靓丽的思维导图,时刻让我回忆起接下来该说些什么。

2

卡内基先生形象的将演讲比作飞机的飞行,开场叫做起飞,结尾叫做着陆,“成功起飞”和“平稳着陆”是每一个成功演讲的显著特点。在演讲中有一些容易忽视却很“致命”的小细节,分享给大家:

1.千万不要“自杀式开场”。这种开场通常是这样的,虽然是谦虚之词,但让听众会对演讲者的内容和水平打了折扣:

  • “由于时间仓促,我准备的不是很充分,请大家原谅。”

  • “不好意思,我今天特别紧张。”

  • “本人能力有限,研究不够深入,不对的地方请多多谅解。”

2.避免说话啰嗦。演讲的时候啰嗦重复,会遭到听众吐槽。其实,所谓“啰嗦”,本质上是没有条理,想的不清楚,不是单纯的表达障碍。说话没有条理的人,就好比有一堆横七竖八的电线纠缠交错,如果整理得井井有条,听觉效果也会极大提升。改变的方法就是长句变成短句,先说短句里的中心句。

此时此刻,如果你的大脑里有一张思维导图,由中心句发散,围绕着许多精彩的短句,再由短句扩展出许多相关的案例或故事,则一定不会出现废话一堆、离题万里的现象。

演讲是临场表达的艺术,要快速赢得观众的信任和好感;观点要争取大多数观众的认同;还要学会化解某些场合观众“不买账”的尴尬。可以尝试着用思维导图克服你当众讲话时的焦虑,在胸中有图的情况下,一定可以做到简洁的表达、自信的发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