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常用中成药(一)主讲教师:许代福(副教授)2020.05?学习目标掌握脾胃的定位熟悉气虚的临床表现了解消化内科中成药说明书的阅读方式 具备脾胃病能力。?前言在《国家医保中成药目录2020版》直接用于消化内科的常用中成药约159味及以上。对于西医临床工作者有无具 体简单的理解方法将中成药和中医的“病证”结合起来?本微课以典型中成药来剖析常见证候和中成药的对应关系,从中医消化内科临床证候角 度来认识并运用中成药。?补中益气颗粒(健脾益气类)[组成]炙黄芪、党参、炙甘草、当归、白术(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 大枣,辅料为糊精。[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围绕着补中益气颗粒的功效和药物 组成展开本节消化内科常用中成药的阐述。?问题1何为补气和气虚?做为普通使用中成药的西医临床工作者人员不必深究气的概念、气的来源 和气的运行。简单来说,补气中成药对应证候就是气虚气虚八个字“气短,乏力,神疲,脉弱”做为判断标准。中医理论认为肺主气,司呼 吸,所以“短气”做为气虚的第一个中医证候表现;脾主肌肉主四肢,四肢乏力是第二个证候表现心藏神,精神意识不佳,神疲是第三个证候 表现;脉弱的概念对于西医临床工作者较为陌生,这个可以不做掌握?问题2从临床证候判断中医的脾的位置关于脾的证候仍总结为八个字“食 少、腹胀、便溏、隐痛”食少即进食减少;腹胀主要为脐周胀;便溏符合“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中的五型—七型;隐隐作痛。有这些证 候就是脾病。简言之,脾气虚就是脾病加气虚,总结的十六字就是判断标准?问题3关于功效说明书和药物组成中成药说明书重点放在功效 而非应用上。补脾气的出现是提示本病的适用范围。中药种类很多,但常用的补脾气的中药只有八个——人参、西洋参、山药、太子参、党参、黄 芪、白术、甘草。如说明书上八味中药出现较为集中,则该中成药具备直接补脾气作用。另外,说明书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律,放在药物组成的前列的 为君药、主药,直接决定中成药的功效延参健胃胶囊[组成]人参(去芦)、半夏(制)、黄连、干姜、黄芩(炒)、延胡索、甘草(炙)。[功 效]健脾和胃,平调寒热,除痞止痛。用于治疗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痞满,疼痛,纳差,嗳气,嘈杂,体倦乏力等。 我们通过对该中成药的剖析来解决下中医胃的定位问题和常见痞证的辨别。?问题4中医的胃是解剖学的胃否?答案是基本上。所以在功效中 带有“胃”的,就往中医“胃病”上理解,不会有太大问题。关于胃寒、胃热等概念后面专题论述。?问题5胃的证候表现从临床角度我总结成 以下四个点:1.纳的问题:食量的不正常,2.化的问题:食欲的不正常3.胃部的局部症状:痛、胀、痞满、不舒服4.其他:恶心、呕吐、 呃逆、嗳气有这些临床表现就是中医的胃病?问题6中医胃病痞满痞满症状在中医胃病中出现频率高,需要单独讲解。即病人自己觉得胀满,触 之无形,按上去柔软,压上去不痛在各个医院使用率较高的延参健胃胶囊,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半夏泻心汤,体现出中医对胃病的辛开苦降 的典型治法?问题7消化内科中成药取名的方法1.功效命名法比如安胃疡胶囊、健脾生血片、健脾止泻宁颗粒、启脾丸(口服液)、儿脾 醒颗粒、养胃片(颗粒)、益气和胃胶囊等等举例:砂连和胃胶囊[组成]紫箕贯众(麸炒)、黄连(酒炙)、砂仁、北沙参、陈皮、土木香。 [功效]中医清热养阴,理气和胃。用于胃热阴伤,兼有气滞所致的胃脘疼痛,口臭,呃逆,胁痛。黄连清胃热,砂仁化湿行气调中消胀,北沙参 养胃阴清胃热,陈皮木香行气调中。涉及药物都入胃2.主药命名法如延参健胃胶囊。补脾气的人参,止痛的延胡索是主药了,合之就是虚痛。 譬如此类命名的的有参苓白术片、潞党参口服液、香砂六君片等等?小结:脾病临床表现食少、腹胀、便溏、隐痛胃病临床表现1.纳2.化3.胃部的局部症状4.其他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