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佩如凭什么能成相声界大量活?他最看重的后辈艺人根本不当回事!

 相声迷 2020-06-23

老话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艺术水平终归能分出优劣高下。在目前尚存的录音资料中,老听户们一致公推赵佩如先生的捧哏水平为最高。紧随其后的还有朱相臣、李寿增、白全福、赵世忠等老先生。赵先生的捧哏造诣用“惊为天人”四个字概括恐怕不会有人反对。当面对小蘑菇和马三爷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时,作为大量活的赵佩如都能处理的恰到好处,严丝合缝。


单双不挡、捧逗俱佳的赵佩如当年对徒弟高英培曾有过这么一番训教:相声是北京的产物,必须用北京话。你每到翻包袱的时候,总说天津话干嘛?你一辈子都离不开天津...... 这番话的确耐人寻味,用地道的北京话或标准的普通话表演在现如今是否还有必要?翻包袱用方言到底还算不算表演的大忌?


现如今大部分相声演员,尤其是青年相声演员还都是严格遵循用普通话表演的原则。不管你原籍何处,想吃相声这碗开口饭,先得发音吐字标准、清晰。反观不规范的表演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普通话不标准,口音重;第二,把用方言表演作为个人特色;第三,翻包袱时习惯性用本土方言。


其实普通话不标准的相声演员不在少数,例如最典型的就是大兵。表演时带着湖南口音普通话极为明显,但意外的是当年奇志、大兵这对“南派笑星”照样赢得北方观众的认可。另外,马季的辽宁籍弟子常佩业也是如此。《团结一心拿大奖》应该算是他和贾承博为数不多的代表作了,众位不妨回忆一下,这段表演当中常佩业几乎句句都带着东北味。这显然不能算是倒口,因为如此语调并非为相声表演而服务,完全是演员习惯性的语言表达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