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人的厨房

 皮皮中尉 2020-06-23

本文导读:

一个不冷清不萧条,每天充斥人气与镬气的厨房,恰恰是星斗小民畅快日子的点缀与衬托,不亦快哉?


人们每每谈及家庭生活,多会涉及夫妻恩爱亲子教育亦或道德情操,却很少提及厨房。想来也是,厨房烟火气十足,每天柴米油盐一地琐碎,实在太过寡淡平常,干脆不提也罢。不过在我看来,厨房却是家庭生活的一方重地,尤其是夫妻二人携手同心的厨房,方能构筑一个和睦家庭的基石。


既然“民以食为天”,诞生饮食的厨房,自然事关口腹之欲和人生幸福,千万不能小看。普通人家的厨房虽然不会有“食神”名厨来加持,虽然不常见到美味珍馐,却照样能飘荡饭菜的香味与生活的醇厚,催生出人生的富足感。一个不冷清不萧条,每天充斥人气与镬气的厨房,恰恰是星斗小民畅快日子的点缀与衬托,不亦快哉?

在中国的文化历史当中,涉及厨房饮食与夫妻关系,潜藏着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且容我细细道来。

近至晚晴民国以及现代,诸多名人大家总会为我们留下很多有关家庭厨房的趣闻轶事。比如画坛巨擘张大千与画技不相上下的精湛厨艺,比如文学名家胡适、鲁迅、梁实秋、汪曾祺、郁达夫等与各自家乡美食的魂牵梦绕。在名人美食的故事中,又总少不了夫人们与主角共同劳作的身影。于是乎,一切夫唱妇随相得益彰的婚姻生活都在厨房这方寸之间显露无疑。这些名人无一不懂得生活的妙处,懂得下厨与夫人分担灶台之苦,然后才会成功,才会获得更多人的尊重。

如果把目光沿着历史再往前探寻,就会发现,似乎中国史书中有关欢宴美食的描写屡见不鲜,可众多名人在家庭厨房中的事迹却变得稀少难寻。我们都知道岳飞岳武穆精忠报国,却不会知道他最爱吃哪样食物,是否和岳夫人一起下过厨;我们都明白苏轼苏东坡堪为美食大家,却无从了解他与夫人一起烹煮的快乐;我们都晓得孔老夫子亲口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却无从知晓引发他赞叹的精美食物出自何人之手。可见,少了厨房之乐,历史就少了烟火气,历史名人就少了生活的俗气与真气,变得高大上遥不可及,心向往之却无从比拟。这是白描版史书的缺憾,也是我们这些后人共同的缺憾。

有了古今名人的这番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纵然厨房的快乐自古有之,古人却不写或者说不屑于去写,唯一的原由是因为男尊女卑封建束缚。古代的女性很少有机会享受平等的人权,尤其是被写入史书,那可是男权的禁脔,不可越雷池一步;近代的名家事迹多了烟火气,不是因为他们就比古人高明,而是因为社会风气的开化,女权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尤其是名人身边的女性,拥有了更多曝光扬名的机遇,这是时代的进步。

为什么要做这番对比呢?因为厨房从来都是两个人的厨房,是夫妻二人携手并肩的厨房,这个传统古人忽略古人不写,却改变不了古已有之的事实。所以,如果有某君认为厨房就是妻子的“职守”,是一家之主大男人的“禁区”,那只能说明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有所偏差,对家庭生活的本质有所误解,小日子难免会步入歧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