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京之战——湘军“鸟尽弓藏”的末路

 E BOOK 2020-06-23

天京城破,在湘军迎来多日苦战后的狂欢、曾国藩拿满城尸首向满清政府证明自己忠诚的同时,湘军本身也迎来了自己的末路。

1852年,以洪秀全为核心的太平军冲出广西政府的围追堵截,向南方各省进军。而寄托了满清政府希望的八旗子弟、汉军绿营乃至蒙古铁骑却屡战屡败,尽显腐朽没落之像。不得已,满清政府下放军事权力,号召各省编练乡勇、团练,对太平军进行绞杀合击。湘军也就在这么一个时代背景中得以诞生。

恰逢母丧归家的曾国藩从清廷的诏书中敏锐地意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严重性以及其中所存在机遇。哪怕毫无征战经验,饱读诗书的曾国藩也模仿戚家军的练兵、用兵之法,结合古今兵书,在一次又一次的征战中去粗存精,锻炼出了一只建立在乡族姻亲、师徒好友以及封建道德伦理上的新型军队。

从一开始的屡战屡败,到后面的战无不胜、国之柱石,乃至最后完成惊天壮举独自攻破天京,湘军在成就一众将领的功名利禄、有利地维护了满清政府统治的同时,也在天京城破后的命运抉择中迎来了自己的末路。

1864年7月19日,湘军效仿太平军地道火药的战术成功打垮天京城墙,瓦解了太平军的最后防线,攻入天京。就在诸将沉浸于破城的喜悦时,已经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的曾国藩也面临了两个艰难的选择:反还是不反?而身处北京的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䜣同样也等待着曾国藩的回应。

此时,随着军事权力的下放和地方的坐大,太平天国运动侵扰下的满清政府颇有摇摇欲坠之像。如果高举恢复汉家江山的大旗,凭借自己精锐的湘军未尝不能窥视那紫禁城内的宝座。哪怕北伐受挫,也未尝不可效仿洪秀全割据东南自立为王。湘军诸将郭嵩焘、彭玉麟、王闿运等人已经相继劝进,而其弟曾国荃更是动员湘军高级将领欲效仿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旧事。

但也许是忌惮清廷以僧格林沁为首的四面包围,也许是害怕以李鸿章、左宗棠为首的从湘军分裂出的淮军、楚军不会和自己同心,更也许是相信了自己坚守了一辈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伦理,曾国藩最后选择了“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的顺从。

当然,哪怕曾国藩最后选择低头,以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䜣为代表的满清政府同样不能够容忍“太平”年间有这么一只能够威胁中央统治且只听命于曾国藩的军队存在。一方面,在认同曾国藩屠城表决心的行为,加封曾国藩为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赐予赏戴双眼花翎作为回报。另一方面,连忙将曾国藩调往北方镇压捻军起义、处理天津教案,发挥其剩余价值的同时远离湖南根据地,断绝非分之想。同时,裁湘军25000人,扶持淮军、楚军的发展从而形成相互制约的局面。而湘军各将也在升官发财的同时也调往各地分而化之,成为巩固满清统治的各个基石。

可以说,天京城破后满清政府的处置彻底摧毁了湘军原有的辉煌局面,开始迎来了自己的末路。

曾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各营各将纷纷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或是在新疆抵御沙俄攻势、收复故土,或是在云南与法国侵略者殊死决战、捍卫荣光,又或是在甲午战争中为国尽忠、死得其所。晚年的湘军没能够和曾国藩一样得以寿终正寝,而是在一次次的战争中流尽鲜血而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