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妈:当孩子受到欺负时,一定要教会他保护好自己,并学会适当反击,否则他就会像那些不反击的孩子一样继续遭到攻击。 作者:一鸣(爸妈进化论主笔) 在综艺节目《婆婆和妈妈》中,伊能静谈到女儿米粒新学校的情况:女儿经常被一个小男孩欺负的经历。 婆婆猜测地说:“小孩闹着玩吧!” “这真的不是闹着玩,好几次了,米粒在那儿站着,那个小男孩就过来咣地挤米粒。她被整个挤到墙壁上,也不推人家。”伊能静一边比划一边说。 一旁的秦昊却再也听不下去了,瞬间崩溃,掩面哭了起来。 伊能静说:“我能感觉到他的遗憾,无奈,力不从心”。 是啊!看到孩子受欺负时,又不会反抗的样子,实在让人心疼又心酸。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曾说: “孩子不能欺负别人,这是家教问题。防止孩子被欺负,也是父母们要教会的问题。” 当孩子受到欺凌时,教会他保护好自己,并学会适当反击,才是孩子最需要的生存法则。 在上世纪 90 年代,家庭心理学家杰拉德R·帕特森和李察A·利特曼做了一个实验: 孩子受到攻击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和所带来的后果。 在经历了2500多次实验后,发现: 有4/5的孩子被攻击后不还手。他们会大哭、退缩。 不还手的结果是,打人的孩子似乎觉得打他很有趣,而被打的孩子再遭遇攻击时,会更加退让和躲避。 1/5的孩子选择还击,或找老师或者家长帮忙。 这些孩子又分为3类:反击成功的、反击不成功的、找老师或父母解决问题的。 反击成功的孩子,往往极少出现再次被打的可能。 反击不成功的孩子更为可怜,他们被再次攻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对于找老师或家长解决的孩子,一般打人的孩子往往会停止攻击或者转换攻击目标。 当孩子受到欺负了,一定要让孩子有所还击,否则就会像观察实验中那些不反击的孩子一样,继续遭到攻击。 长此以往,不仅会助长打人孩子的暴力行为,被打的孩子的性格也可能变得软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教授王大伟曾说过: “坏人喜欢选择什么样的孩子下手?一般是那些软弱的、遇到问题就吓傻了的孩子。” 想起校园中被欺凌的软弱孩子,他们“乖乖”挨打,不知反抗的样子,实在令人看了心疼! 我们常教育孩子做一个不惹是生非的人,凡事要懂得谦让、宽容、有修养。 可也别忘了,当别人欺负到孩子头上,学会回击,才能保护好自己。 他逆来顺受的模样,相信很多父母一定又急又气,毕竟没有谁愿意看着自己孩子怯弱地被欺负,还不懂得还手。 作为一个妈妈,我宁可孩子做一个“以暴制暴”的“坏孩子”,也不要做不会还击,任人宰割的“羔羊”。 小时候妈妈经常跟我说过的一句话就是: “这个社会上,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一个人有权利这样对待另一个人,我们也绝对不可以容许别人这样对待自己。 因为,你容许别人不尊重你,就等于你自己看轻自己、作贱自己。” 教导孩子保护自己也是一样。这是很重要的家庭教育,应该及早开始。 1、孩子要有强大的气场,以及反击的勇气 被打、被欺负,不一定非要打回去,怼回去也是一种有效的回应: “我不喜欢你这样,你再打我,我就生气了!” 其次,如果警告不成,教孩子打回去。 马丁·路德金也说过:“如果你阻止不了压迫,就要学会反抗。” 节目《开讲了》了,有个嘉宾问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如果您的小孩被人打了,你会让孩子打回去吗? 李玫瑾肯定的说:“会的。” 她说自己的孙女在校园就被同学强行抱起,摔在地下肿了个大包。 她告诉孙女说,他下次再抱你的时候,你就揪他的耳朵,两边拽,他疼了就会放你下来了。 足够具体,孩子被欺负时才知道该怎么做。 2、“打不过就跑”不丢人 同事小杨说了小时候的事。 有一次,班里那个又高又胖孩子找他放学后单挑。 他得知打不过他,放学后悄悄从另一条路上回家了。 他说:鸡蛋碰不过石头,硬碰硬肯定吃亏呀。 蔡康永在《奇葩说》里说:“我们相信还击是必要的,相比还击的力量,我们更要培养孩子还击的智慧。” 如果打人者比孩子大很多,或者人多势众,这时候一定不能硬碰硬。瞅准时机,撒腿就跑,往人多热闹的地方跑。 3、要让孩子学会求助,并给予理解和爱 甘肃的一位14岁男孩,因为遭到同学恐吓,明知自己不是他们的对手,他没有求助任何人。 就连5名同学围殴时,既不逃跑,也没有还手。 结果,错过了抢救最佳时机,没过多久,便开始呕吐,最后死亡。 真是让人气愤又心疼不已,不知道孩子为什么没有选择求助, 或许认为求助后没有人会理解自己吧! 父母的理解和爱是孩子的面对困境的底气。 有一次儿子对我说:“妈妈,班上有个同学总是骂我神经病,我就去推他,他就经常推倒我的桌子,同学就会笑话我。” 我给他支招:他以后骂你,你就装作没听到,他看到你不生气,他就不会再骂你了; 否则他一骂你就生气,他就会觉得每次能惹你生气真好玩,你不生气他就会觉得没意思了。 后来,他告诉我,妈妈说的这个办法真好。 也很感谢儿子,能把校园的事情告诉我,让我可以给他出主意帮忙。 给孩子爱与理解,他在外就不可能是受气包,而会想办法化解困境。 歌德曾说:“人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罐子,难免发生碰撞。” 我们最终是想要孩子过好这一生,所以他们仅仅是成绩好,这远远不够。 那些人生所需要的东西才是教育最应该教会孩子们的财富,譬如自信,尊重,生存技能,礼节,涵养,沟通技巧······而这些,遗憾的被我们一再忽略。 而这些,恰恰能帮助我们的孩子长出一张不被欺负的脸。 作者简介:一鸣,富书专栏作者,持续投稿变现营2.0学员,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中年少女;左手执笔,右手养娃,用一颗执着的心来写字,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