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楚国巫史传统看帝系的形成

 道2和 2020-06-24

作者简介吴锐,1967年生,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是中国上古史、中国思想史。代表作有专著《中国思想的起源》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和《神守传统与道教起源》(台湾三民书局,2008年9)等,汇编著作《古史考》九卷(任执行编辑,海南出版社,2003年),主编《中国古典学》。从1991年至2012年发表《仪征刘氏春秋学研究》、《甲骨文金文“‘天’字族群”假说》、《“禹是一条虫”再研究》、《试论中国古典学和四夷古典学》等论文60多篇。

儒家的职业是相礼,相当于现在的司仪,因此礼学是儒家的专长,也是他们的谋生手段。《大戴礼记》就是戴德一派传承礼学的教科书,内容芜杂。顾颉刚先生注意到《大戴礼记·帝系》与楚族的关系,他说:

《帝系》一篇,予前以其中载楚先世特详,疑为楚人作。今按,不止此也。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生二子,青阳居江水,昌意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其地皆在楚境与蜀境,直欲将古帝系统移至西南,亦其确证也。


顾先生还认为《帝系》一篇主要可以分为“五帝和禹的世系”、“楚的世系”、“商、周与帝尧、帝挚同出于帝喾”等三个部分。他怀疑这三部分“当初是独立的三篇,至少第二段是单行的;后来并合在一起,或者是取第二段加上首尾,冠以新名的。这第二段是楚国的族谱,其中有许多人是没有经过传说渲染的,恐怕从老童、吴回以下确是真的史实”。顾先生推测楚国的世系可能是《帝系》发展、形成的基础,现在对比《国语·楚语上》所记太子箴的学习内容,可以说明顾先生推测的合理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透过古代文化的保存、传播方式来认识《世》和《世本》的性质。申叔时之“申”就是线索。

杨向奎先生深刻指出,中国古代历史,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都是巫祝的专职,这时无论有没有文字,历史作为诗歌保存在巫祝的心中、口中。“巫”本来是“以舞降神者”(《说文解字》),也就是代神而言,在他们的历史中遂使神话与历史不分,表现形式是史诗与乐舞的结合,这是《诗经》中《颂》的起源,而《楚辞》中的《天问》也正好说明巫祝的祝辞是史诗,没有人能够凭空作出《天问》来,它开始问天,接着是有体系的中国上古史,从开天辟地到夏后鲧、禹的治水,它不完全是神话,是神人不分,传说与历史相结合的巫祝舞辞。巫来自神,神的时代,未“绝地天通”,所以人间历史要从天地的形成开始。史是诗乐,诗乐与舞结合,遂为巫祝之《天问》,二人对舞,互相唱和,开头道:

[唱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和曰]: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下面接着是互问或接续式对唱:

[巫甲]: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巫乙]: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巫甲]: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巫乙]: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巫甲]: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巫乙]和: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问: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巫甲]: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以上是关于“天”的问答。以下转入关于“人”的历史,可能是对唱或连唱。开始,次序紊乱,人天不分,自“羿焉彃日”后,遂基本上转入夏史的范围,又夹杂尧、舜、女娲,或章次有误,非歌舞者之罪。以下安插了一些神话,不知所指,接着又是夏初衰乱事。这叙述了尧、舜、鲧、禹、后羿、寒浞到成汤的历史故事,混杂了神话传说。在过去,没有人重视《天问》、《山海经》中的历史记録,当作神话而忽略了。自王国维先生起到阴法鲁先生以甲骨文解上古史,旁征博引,遂使《问天》、《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得以复现历史的真实。这些神话,还属于“神”职的历史时代。

杨先生因此认为中国古代史职的演变,可分三期,即:

一,“神”职历史时期,这时未“绝地天通”,人人通天为神,神话与历史不分。
二,“巫”职历史时期,颛顼时代,重、黎“地天通”,是为巫的开始。
三,春秋时代,“诗亡然后《春秋》作”,是为“史”的历史时期开始。

所谓“神”(申)是巫的前身,是歌唱历史以祭祖先及上帝的人(申),祖先即上帝,神话即历史。一直到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还是巫祝的史职时期。

申也是国名。《山海经》有申山,毕沅怀疑即陕西安塞县北芦关岭。又有上申之山,毕沅怀疑即陕西米脂县北诸山。其西又有申首之山,毕沅推测在陕西榆林府北塞外。《逸周书·王会》:“西申以凤鸟。”何秋涛《笺释》取毕沅说,云:“按榆林在北,米脂在东,安塞在西,相距皆在数百里之内,其山皆以申名,惟安塞之申山最在于西,殆即西申也。”顾颉刚先生怀疑“西申”对“南申”而言。《大雅·崧高》,申封于谢,此是别封于申国,其故土则陕北,故称之为“西申”。

“南申”见于金文。现藏江苏镇江博物馆的申纺盖(《殷周金文集成》8.4267,以下简称《集成》),时代被定为西周中期,铭文说的是申受到王的册命。1981年河南南阳出土《仲爯父纺》(《集成》8.4189),时代被定为西周晚期,铭文说:

南申伯大宰仲爯父
有司作其皇祖考
夷王、监伯 乔,用
享用孝,用易眉寿
屯右康□(原文此处为□),万年无
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这是盖铭,器铭及另一件纺(《集成》8.4188),铭文相同,只是把作器者写成“仲爯父大宰南申”。

《国语·郑语》记郑桓公于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年)当了王室的司徒,问史伯何处可以逃避周室衰敝之祸,史伯说:“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可见申、吕与楚并列为西周的大国。《诗经·王风·扬之水》讲到“戍申、戍吕、戍许”。申、吕、许正是防御楚国的前线。《国语·郑语》载西周末、东周初的形势是:

九年王室始骚:当公元前773年。

十一年而毙:当公元前771年。

平王之末:秦、晋、齐、楚代兴,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齐庄、僖于是乎小伯(霸),楚蚠冒于是乎始启濮。


蚠冒熊率在位17年(公元前757—前741年),继任者武王已经有能力入侵随国了,见《左传·桓公六年》,时为公元前706年。另据《左传·哀公十七年》:“观丁父,鄀俘也,武王以为军率,是以克州、蓼,服随、唐,大启群蛮。”《左传·庄公十八年》载楚文王即位,与巴人伐申,在公元前676年。另据《左传·哀公十七年》:“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为令尹,实县申、息,朝陈、蔡,封畛于汝。”可见申国彭氏很早就沦为楚国的俘虏,但有的得到楚人的重用。楚国可考的令尹共28人,只有彭仲爽不是王族。1975年南阳西关煤场春秋墓,东距古宛城100米,墓中出土的两件青铜簠,铭文相同(《集成》9.4610、9.4611),曰:

惟正十又一月辛

巳,申公彭宇自

作□(原文此处为□)宙,宇其眉

寿,万年无疆,

子子孙孙永宝用之。


此申公也是彭氏。

又据《左传·僖公七年》,文王宠信申侯,“申侯,申出也”,总之申侯是申国女子所生。可能在楚文王时,申国已被楚国吞并,成为楚国的北方屏障。《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杨伯峻先生注已指出:“楚国经营中国,常用申、息之师。”如《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载申公叔侯戍齐,《左传·宣公十二年》载申公巫臣伐萧,《左传·成公六年》载楚用申、息之师救蔡。《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令尹子玉率领的楚军在城濮之战被晋军打得大败,子玉欲退入方城,楚成王派人对他说:“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可见必然是申、息子弟战死者多,以至成王觉得不杀子玉不足以平民愤,子玉最后自杀。《左传·成公八年》及《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晋侵蔡、楚,袭沈,获其君,败申、息之师于桑隧,获申丽而还,楚失华夏,此申丽应当是申人。《左传·成公七年》载子重向庄王请求以申、吕之地为赏田,庄王答应了。申公巫臣曰:“不可。此申、吕所以邑也,是以为赋,以御北方。若取之,是无申、吕也,晋、郑必至于汉。”王乃止。可见申、吕之地的战略地位。

申国国虽亡而文化不亡,申人仍活跃在楚国的历史舞台上。《国语·楚语上》一开头讲的就是楚庄王向申叔时咨询如何教育太子,庄王最后使士亹傅太子箴,杨向奎先生指出士亹即申公子亹,是楚国的“史老”,即老资格的史官。《国语·楚语上》载那位被誉为“良史”的左史倚相去见申公子亹,子亹不出,左史有怨言,有人告诉了子亹,子亹怒而出,曰:“女无亦谓我老耄而舍我,而又谤我!”左史倚相曰:

唯子老耄,故欲见以交儆子。若子方壮,能经营百事,倚相将奔走承序,于是不给,而何暇得见?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亵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蒙不失诵,以训御之,于是乎作《懿》戒以自儆也。及其没也,谓之睿圣武公。子实不睿圣,于倚相何害?《周书》曰:“文王至于日中昃,不皇暇食。惠于小民,唯政之恭。”文王犹不敢骄,今子老楚国而欲自安也,以御数者,王将何为?若常如此,楚其难哉!


子亹“老楚国”,即在楚国资格很老,这也许是他不愿见左史的原因。古代史官地位很高,尤其是“史老”。申人实为楚国思想文化领域的精英阶层。大概因为他们都是当时的智者,所以国王、权贵们都要找他们咨询,形同“资政”。据《左传·哀公十七年》,左史老曾经辅佐令尹、司马伐陈,后来又被推荐为伐陈的主帅人选,可见史老还参与军事。

据《左传·哀公十七年》大师子谷语,可能早在楚文王时就已灭申、息以为县,申人完全融合到楚人中。《左传·昭公十一年》、《左传·昭公十三年》,楚灭蔡,楚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楚。平王即位(公元前528年),封陈、蔡,又把许、胡、沈、道、房、申的人民迁回。见于《左传》中的楚国人名多见“申某某”,由于材料有限,很难判定他们是姜姓的申或者只是原来属于申国的人,如申叔展。又如文之无畏又叫申舟,儿子叫申犀。据《左传·襄公三十年》,楚康王时蔿掩为大司马,进行改革,被楚公子围杀害,财产也被霸占。申无宇断言:“王子必不免。”公子围就是后来的灵王。《左传·昭公七年》载灵王还是太子时,为王旌田猎,僭越礼制,申无宇断之;灵王即位后,容纳罪人,又遭到申无宇的顶撞。后来蔿氏之族联合他族叛乱,灵王出逃,申无宇的儿子申亥主动跟从。灵王吊死在申亥家,申亥以二女殉葬。申无宇一家三代,都尽忠于王室。

《左传》中的楚国人名又多见“申公某某”,如申公寿余、申公子牟、申公叔侯,“申公”指受封于申、以申为食邑者。族系更加复杂。如“申公斗班”、“申公子仪”,是斗氏。申包胥,《战国策·楚策一》作“棼冒勃苏”,注家多认为“勃苏”即“包胥”,“棼冒”即以那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国王蚠冒为氏。要之都在楚国历史上有影响。如申公巫臣,更是一位显赫的人物。巫臣本为申县之尹,故称申公巫臣,又称子灵屈巫,似乎是屈氏。楚国讨伐陈国夏征舒时,庄王欲纳夏征舒之母夏姬,被巫臣劝止。子反想娶夏姬,也遭到巫臣的劝阻:“天下多美妇人,何必是?”庄王把夏姬赐给连尹襄老,襄老战死在邲地,其子黑要烝之。最后巫臣携夏姬出逃,真相大白。楚王一怒之下,杀尽巫臣全族。巫臣到了晋国,“晋人与之邢,以为谋主”,巫臣成了晋国的主要谋士。为了报仇,巫臣联合晋国、吴国,并充当吴国的军事指导,训练吴军,与楚为敌,拖垮了楚国,“楚罢于奔命,至今为患”,这是春秋史上有名的事件。巫臣的儿子狐庸充当了吴国的“行人”,即外交官。他曾代表吴国出使晋国。

除楚国外,申人可能在列国也有活动。

申人为什么在楚国等国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杨向奎先生认为,“申”即“神”,申人之得名,就是因为他们最早是沟通天人的神巫,并且以此立国。即使亡国之后,仍然从事巫史事业(“巫史”一词见《国语·楚语》)楚国巫史传统极为浓厚,顾颉刚先生怀疑《国语》之《郑语》、《大戴礼记》之《帝系》“皆出于楚人之笔”,是很有远见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意味着中国最正统的五帝古史框架,其源头并非在中原。

——摘自 吴锐 《中国上古的帝系构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