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教育孩子: 给孩子自由, 不要束缚孩子的身心

 骄阳飞雪 2020-06-24

在路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背着书包送孩子上学,孩子呢?则--边走一-边玩。如果是开车去学校,可以看到孩子很舒服地坐在座位上,到了学校,父母急急忙忙地帮他从车里往外拎书包、水壶之类的东西,一边忙乎还不忘了一边告诉孩子热了要脱衣服,要注意多喝水。如果在北方,赶上冬天,我们可以看到父母还会为孩子捂着小脸暖和暖和再让孩子进校门。如果孩子说忘记了什么东西,家长就立刻赶回家里取来送到学校。如果赶上雨天,孩子穿着雨衣,妈妈还要给他打着雨伞,一副全程护驾的样子。

点击加载图片

有一次,一位妈妈抖落雨水的时候,一不小心弄到了孩子脖子里几滴,孩子当即大喊大叫。吓得妈妈一边赔着笑脸解释--边用纸巾帮着孩子擦拭。家长们做这些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并不觉得怎么样。然而这些家长代劳的事情中,大部分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做了,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吗?对孩子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吗?

点击加载图片

当然有影响,孩子做事的自由决定了学习状态,什么都为孩子做了,是一种典型的对孩子过度保护的溺爱行为,结果只会导致孩子缺少人生经验和做事的能力。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做事不行,一伸手就替孩子做了,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这样不但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还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点击加载图片

以色列教育家弗斯坦曾经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他研究发现,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往往来自于父母不向儿童解释或讨论事情的家庭。对他们来说,生活中的日常事件似乎没有任何意义和目的,因为没有人就这些事件向他们提供解释,因此他们在对新问题或新学习任务做出反应时会发生困难。为什么有的家长连跟孩子说说怎么从冰箱里拿牛奶、怎么把扣子扣好、怎么清洗杯子这样的小事情的耐心都没有呢?

点击加载图片

难么,当孩子做不好的时候,就表现出痛苦和恼怒的神情,使得孩子以后再也不敢做这些事情了呢?就是因为家长不重视这些普通而重要的生活技能的培养,更不知道自己的态度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其实,孩子就是在做这些小事的过程中建立起的自信、主动感、责任感等重要的人格特质,这也对完成学习任务提供了保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