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有丁故里--岐阳村

 zqbxi 2020-06-24

      宁波岐阳村是海曙区高桥镇下辖的行政村,曾是岐阳乡政府所在地,六十多年来,岐阳村的行政区划经常变动,一位住在岐阳后新屋的一位余大叔说,他的户籍至今已变过五次了,从慈溪变到余姚、宁波、鄞县,现在又变成了海曙。余有丁(1526~1584),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编修,执草诏敕,万历元年(1573),余有丁升为左春坊左庶子,掌南京翰林院事,万历二年(1574),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后又任礼部、吏部侍郎。万历十年(1582)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朝廷中枢机务。

    明万历二年(1574),宁波东钱湖的月波山麓,建起了一座别致的庄园,园名叫“五柳山庄”。消息传出,雅客盈门,连万历皇帝朱翊钧也手书“名山洞府”四个字送来贺喜。东钱湖畔的一个庄园,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影响呢?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说到庄园主人余有丁了。

  一、北上游学

  余有丁,字丙仲,号同麓,鄞州区高桥镇岐阳村人。其祖上从舟山迁来,父余永麟以举人身份出仕为官,初为浦城教谕,后又历官为浦江、昆山知县。明嘉靖六年(1527),余有丁生于岐阳。余有丁自幼博闻强记,日诵诗文数千言,文名遍播乡里。当他父亲任昆山知县时,余有丁随父亲北上昆山。昆山有一位大学者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人称震川先生,35岁时获乡试第二名。但此后参加会试却屡试不第。此时在家读书授徒,从者数百人。归有光的文名极盛,黄宗羲在评介明代散文成就时,推归有光为“明文第一”。说“余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明文案序》)。与这样一位大学者同居一城,余有丁很想拜其为师。归有光闻知知县的儿子年轻有为、聪敏多才,也有意纳入门下。然而天不遂人愿,最终两人未能成为师生,但归有光简洁朴素的文风和震人心魄的真情给余有丁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并由此影响了余有丁的文章风格。

  不久,余永麟昆山任满,擢升为苏州府通判,但未及赴任就去世了。余永麟是个清官,一生不受赠礼。如今去世,家无余财,这使余有丁生活和求学都成了问题,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扬州有位姓郝的富翁慕名请他去教家塾。在三年的教学中,他的学生学业大进,这使郝翁非常满意,而余有丁的道德文章、人品才学也为郝翁所钦佩。于是他资助余有丁到北京入太学深造,余有丁因此成了太学生。

  二、高中探花

  嘉靖四十年(1561),余有丁以太学生的身份参加顺天(北京)乡试,考中举人。第二年参加会试,这次会试的主考官是慈溪人袁炜,与余有丁可谓同乡,袁炜家在慈城,与余有丁的老家岐阳仅一江之隔。他性格豪放刚直,又十分惜才。会试中,袁炜看了余有丁的试卷,十分欣赏,将他置为上等。殿试时,定为一甲第三名(探花)。明代的科举考试中进士分三等,第一等为一甲三人,称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第二等为二甲,取若干名,二甲第一名称传胪,称进士出身,第三等为三甲,取百余人,称同进士出身。余有丁进士及第时,才35岁。

  这科的鼎甲三人中,状元申时行为南直隶吴江人,榜眼王锡爵为太仓人,探花余有丁为浙江鄞县人。按例一甲三人都入翰林院供职,时袁炜已官拜一品,位至宰辅,常要为嘉靖皇帝起草应酬文章及撰写翰林院中重要文章。每逢此时,袁炜就把这三个门生叫到家里,代他起草文章,稍不如意,就予批评。因余有丁与袁炜是同乡,要求就更严

  格。三人在这种环境中迅速成熟起来,最终在万历年间同入内阁,同为宰辅,成为万历朝的一代名臣。三个同科鼎甲又同时入阁为相,这在整个明代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余有丁担任翰林院编修后主要是起草皇帝的诏书或敕文。当时的惯例是接受皇帝诏书、敕文的官员预先写好初稿,送到执笔的编修手中,请编修稍作修改润色即可,并馈赠丰厚的礼物,以期笔下留情,美言奖掖。如此一来,编修不用费心又得厚礼,官员能随心如愿得到好评,使双方满意而正气不存。余有丁初次任事时未知此例,当他接到初稿和礼物时,由惊诧而震怒,断然拒绝,并说:“诏书敕文代表皇上讲话,怎能按你的意图而写?诏敕中的奖掖之辞,只是提高受敕者的名望地位让其获得非分之利,这事万万不能!”拒绝赠礼使余有丁能毫无约束,以公允的观点起草诏敕。受诏的官员原担心不收礼后会出现麻烦,但一看余有丁起草的诏敕用语典雅,评价允当、措辞得当,都心服口服了。此后,贿赂编修写诏敕的陈规陋习就被革除了,写诏敕不受“润笔”之风自此而开。

  使余有丁赢得声誉的还在于处理突变事件中的智慧。万历时有一次杭州发生了兵变,形势严峻,朝廷派兵部侍郎张佳允为浙江巡抚处理这次兵变。张佳允临行前登门拜访了余有丁,向他请求对策。余有丁分析了这次兵变的原因,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攻心战。他说:这些兵士发动兵变只是一时兴起而为,硬攻要伤多人,不如让人宣抚朝廷旨意。这支部队过去的主官徐景星,在部队中威望很高,如今因失职闲居蓟门,可带他去杭州劝戒兵士。张佳允听后立即将徐景星请来同去杭州,兵士们看到老将军热泪盈眶,一场兵变就这样消弥于无形。

  三、考场奇遇

  科举制度有利也有弊,历史上有许多才华横溢的人在科场中却常不得志,如唐寅、蒲松龄、杜甫。归有光的科举之路也崎岖不堪,自35岁考中举人后,他连续8次赴京赶考,却每次名落孙山。这一年他已年满花甲,再次赴考,那次正好是余有丁任礼部考官,在阅卷中余有丁发现一张试卷的文笔是如此老辣又如此熟悉,久违的感觉将他拉回青年时的求学时光。这份试卷一定是归有光的!他这样下了定论。为此他力荐此卷为上等,并对同考官们说:“这份试卷文风古朴,议论精辟,必定是昆山归有光先生的!”同考官们看了试卷也点头称好,但对余有丁认定是归有光的试卷却半信半疑。拆封后,果然是归有光的。这一次归有光终于高中进士,却按例成了主考官余有丁的“门生”了。这时归有光已60岁,余有丁39岁,名义上归有光是余有丁的学生,但实际上余有丁一直视归有光为老师。

  四、筑园湖上

  余有丁虽常年为官京师,却崇尚自然,酷爱山水,尤喜家乡的东钱湖,一直有志在湖畔建一座别致的园林,因此他每每留心各地园林特色,见有佳景就绘成图纸,几年后,积累了厚厚的一沓。当他买下月波寺废址后,就精心设计规划起来。

  余有丁的园林重在自然造景。五柳山庄枕山面湖,地广百亩,四周是一丈多宽的水渠。渠外侧种了千余株柏树,远看茵绿一片;渠内侧遍种桃、桑、竹,春暖花开时红绿相间。庄正门用大木筑成,上挂“五柳门”匾,门前便有五株婀娜婆娑的垂柳。门厅称“日涉园”,为三间平屋,没有奢华浮饰,尽为田家野趣。

  山庄内分为几个大单元,各成天地又相互呼应,曲径联络,绿荫间隔,使人莫测深浅。

  山庄内的园林,集山水亭阁于一体,聚淡泊风雅于一身,以荣秀奇险四种格调造景布局,以一泓清水引带,一叶扁舟牵动而贯通各方。人工乎,尽得自然;天成乎,皆出匠心。充分体现了余有丁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

  五柳山庄可谓东钱湖畔的大观园,在近百亩的园地里,因地制宜,因景设点,成为东钱湖畔的胜景,后因余有丁入阁为相,五柳山庄也被称为“余相书楼”,成为钱湖十景之一。

  余有丁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时,写过一首《过广陵怀旧》的诗:

  三月莺花压酒楼,  依然二十四桥头。

  满城烟雨隋宫夕,  两岸帆樯楚水秋。

  西下龙门怜旧好,  东归雀舫试重游。

  故人落落今无几,  搔首江天数点鸥。

  在三月莺花燕语中追忆流水华年和零落无几的旧友该有多少惆怅和无奈?

  又如春天将近,雪夜中独宿官署时有感而发写了一首《署中雪夜》:

  春来雪满秣陵关,  天地探春春自闲。

  四壁寒光握玉署,  千门夜色照钟山。

  月迟影动帘旌外,  风细声沉铃索间。

  却忆故山湖色好,  哪能清梦不飞还。

  身在官署中,萦回在余有丁脑海中的却仍是故乡宁波的山水。

  五、魂归故里

  万历十年(1581)六月,大学士、内阁首辅张居正病危,病危中的张居正深知他的事业需要人来继承,又深知余有丁的学识才干足以当此大任,于是竭诚推荐余有丁。就在张居正去世的前一天,朝廷任命余有丁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中枢机务。明代自洪武后期不设丞相,内阁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此后余有丁被称为“余相”。

  余有丁入阁后,与张四维、申时行同为阁臣,同事之间相互支持,共同辅政,一改嘉靖年间阁臣的倾轧之风。张居正去世后,御史丁此吕弹劾兵部员外郎嵇应科等人在乡试、会试中为张居正儿子张嗣修、懋修营私舞弊,尔后又牵涉到内阁宰辅申时行、许园等人,双方僵持之际,余有丁密奏万历皇帝,认为为了这样已经过去的事件,导致两位宰辅坚决不愿任职的状况是不利于治理国家的。在听了余有丁的奏言后,万历皇帝让太监持亲笔信劝慰众臣,一场行政危机于是化解。

  万历十二年(1584)十一月,宽宏儒雅、淳厚简朴的余有丁病重去世,享年57岁。为悼念余有丁,朝廷辍朝一日,谥“文敏”。故称余文敏公。著作有《史汇刊误》、《子汇》等,后人将其著作合编为《余文敏公集》。

  余有丁死后归葬于湖边的隐学山中。其庄园与墓地隔湖相对,以其雄奇简朴的建筑和庄严肃穆的氛围遥相呼应。世事沧桑,山河陵替,昔日五柳山庄已了无痕迹,而隐学山中的余有丁墓历经劫难依然留存。每当游人在晨光暮色中遥望那一片湖水时,总会想到华表高耸、墓道庄严的余有丁之墓,想到与之隔湖相望的“五柳山庄”。也许,清代诗人忻恕的诗能表达后人对余有丁的追思和怀念。

  小筑园林息宦情,  湖山从此结新盟。

  晓吟竹叶当窗碧,  午听茶声入梦清。

  子昔山中栖宰相,  于今洞里访先生。

  游人欲问读书处,  夜半楼头月尚明。

余氏宗祠

大门上的对联:“派分昌国,居卜岐阳”,昌国,即舟山;岐阳,即岐山之阳,说明该村的余姓是从从舟山分出来的,在岐山之阳定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