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姑娘自拍配文“我愿做扬州瘦马”;此“瘦马”非“古道西风瘦马”

 关福 2020-06-24

一条令人大跌眼镜的朋友圈

有个姑娘在朋友圈发游玩时美美的自拍,配了句自以为很诗意的文:“我愿做扬州瘦马,与你流浪天涯。” 估计这位姑娘心里呈现的画面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画面吧?自拍中有苗条的身姿,有身后的美景相称,有一点“诗意”的文字,有一份含羞的表白。

可是姑娘,你可知你这句宣言,说的是啥子意思不?

“我愿做扬州瘦马,与你流浪天涯”直白的翻译一下就是:“我愿进入二奶预备团,希望能被你pick上当你小三,与你流浪天涯。”姑娘,你之所以敢用“扬州瘦马”此词,我相信你本意不是发一番“誓做二奶宣言”,一定是没理解“扬州瘦马”的含义。

“扬州瘦马”不是马,是可怜的女孩儿。

“扬州瘦马”是明清时期的一种历史现象,是扬州被调教出来待价而沽的“女宠”。明清时期,权贵之家盛行养小妾或歌姬,她们是物件儿,买几个养着,就像买几匹小马养着一样。而“体型瘦小”是明清时期的审美,因此挑选小妾歌姬时候,会优先挑貌美且体型瘦弱的,因此人们称这样的女性是“瘦马”。

“瘦马”是一个对女性带有侮辱性的词语。意为像买了弱小马匹一样,买主可以对买来的小女孩任意蹂躏。

“扬州瘦马”的出现,一是由于扬州多美女,扬州的“瘦马”是高品质的。二是因为明清时期,扬州的经济繁荣,扬州出现了大量富得流油的盐商。这批富人在对“丰乳肥臀”审美疲劳之后,产生了新的消费和审美爱好——喜爱体态娇小、肤白貌美、多才多艺的“瘦马”。权贵对“瘦马”的喜爱,催生了“养瘦马”这个畸形的行业。

“养瘦马”是一个畸形的行业。

“养瘦马”是一项暴利的“投资”,“暴利”自然吸引了一大批人专门从事此项职业。“养瘦马”的牙公和牙婆,先用极低的价钱,去买贫苦家庭中面貌姣好的幼女。买回后,调理她们的肌肤,修饰她们的衣服,教她们歌舞、琴棋、书画、萧管笛弦、女红裁剪、美食烹饪、财会记账、百般淫巧;还会特意让她们吃的很少,用人为的方式将这些女孩子饿瘦,以满足客户对“瘦弱”的病态需求。等她们长大后,高价卖给富贵人家作小妾歌姬。被挑剩下的、卖不到权贵家中的“瘦马”,最终就卖入青楼。

清代的吴炽昌在《客窗闲话》中写道:

金陵匪徒,有在四方贩买幼女,选其俊秀者,调理其肌肤,修饰其衣服,延师教之,凡书画琴棋、萧管笛弦之类,无一不能。及瓜,则重价售与宦商富室为妾,或竟入妓院,名之曰“养瘦马”。

《人民的名义》里的高小琴、高小凤类似于“扬州瘦马”。

《人民的名义》里,风情万种、雷厉风行的高小琴,有一位被保护的“天真软弱”的双胞胎妹妹高小凤。这对懵懂姊妹花,曾是偏僻小渔村里穷得连鞋都没有的小姐妹,被有心人带进了声色犬马、暗潮汹涌的花花世界。然后这对姐妹花被按照“扬州瘦马”的路数培养:仪容姿态、琴棋书画、尤其是会唱迷倒了那群老干部的《沙家浜》。

《人们的名义》剧照:高小琴和祁同伟

这两位“扬州瘦马”长大后,自然会被“养瘦马者”索取回报。于是八面玲珑的高小琴被送给了手握司法权力的祁同伟,成了祁同伟的知己。清纯天使般的高小凤被送给了高育良书记,高小凤能熟读精通《万历十五年》,还能和老高畅谈诸子百家,把高书记迷得付出真情。

这对姐妹花的命运是悲惨的。她们从小就是被当做“工具”来训练的——她们是腐蚀高官的工具,是物件,并不是真正自由独立的女人。

《人民的名义》剧照:高小凤

“扬州瘦马”这个词语中,刻着明清时代的历史痕迹,了解了这个词的来龙去脉,便也看见了“扬州瘦马”那群小女孩儿的悲惨命运。

此时,再回头看看开篇的那条朋友圈:“我愿做扬州瘦马,与你流浪天涯”。如果不了解我们的文化,说出来的话,会多让人尴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