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妙玉系列其一】 01 万寿庵探源史书记载,康熙六次南巡,有五次驻在江宁织造署,也就是历史上的曹家官邸。 康熙五十年七月初四,曹寅给康熙的奏折中说:
雍正六年七月初三,曹家已被抄家。继任江宁织造隋赫德,给雍正的奏折中说:
这些记载都可证明万寿庵是真实存在的。 它是曹家为康熙南巡而建的家庙,地点就在江宁织造衙门范围内,即今天南京市梅园新村附近。 据南京红楼梦研究专家严中先生说,上世纪90年代万寿庵还有建筑留存。1991年他曾与南京大学吴新雷教授一起来这里考察。 附近居民们介绍,万寿禅寺在上世纪20年代还有三进大殿。1928年修建中山东路时,前两进被拆掉,保留下第三进和门楼,门楼上书写着“万寿禅寺”。50年代后期,这里办起了一家胶木电器厂,门楼被拆毁。 严先生一行人有幸见到第三殿,长约15米,宽约10米,殿内的木柱和砖墙还保存完整,是清朝初期的建筑风格。 此外在一户居民家中,还发现了重要碑刻,碑身长2米,宽63厘米,厚13厘米。虽然碑刻已残缺不全,但“寿”、“禅”、“寺”三字均清晰可见,“万”字仅剩一角。 现在这个地方是中山东路291号的汉府大厦门前,已经完全没有一点寺庙遗迹了。 由此我们可以整理出万寿禅寺的历史: 康熙年间,曹寅在江宁织造署东侧建家庙万寿庵。 乾隆年间,万寿庵改名万寿禅寺。 1928年,为修建中山东路,前两进被拆掉。 1929年,中国佛学会在万寿禅寺成立。 1950年代后期,这里办胶木电器厂,第三进和门楼拆毁。 02 万寿庵是栊翠庵原型
脂砚斋在《石头记》中批:“借省亲事写南巡。”也就是说,书中写的元妃省亲,实乃描写康熙南巡。 正是在康熙南巡期间,曹家建了万寿庵。而书中的栊翠庵,是为元妃省亲而建。所以大概率上,它就是栊翠庵的原型。 41回刘姥姥进栊翠庵是深秋时节,原本应该草木疏落,但书中却写到:
这繁盛的树木是什么呢?到了49回下雪了,回目就叫做《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栊翠庵的梅花大放异彩。后来妙玉竟向每人送一枝梅花,可见栊翠庵里遍植梅树,是个梅园。 而万寿庵昔时也是一处赏梅胜地,至今其地尚名“梅园新村”。 不仅栊翠庵有原型,书中的铁槛寺水月庵,在南京都有原型,分别就是香林寺、水月庵,历史上都是曹家家庙。 03 家庙文化上古时代,宗庙为天子专有。后来发展成有官爵者,也可建立家庙,祭祀祖先。再后来继续发展进入士绅阶层,就有了我们熟悉的祠堂。 但家庙和祠堂本质上有区别: 1、作用不同 家庙是专门供奉神像、灵位,专供祭祀朝拜的场所。而祠堂虽有祭祀作用,但更多时候是族人聚会议事、处理纠纷的场所,相当于内部公堂。 2、设立不同 家庙限于有爵位的官僚家族,祠堂不需要。 3、机构不同 家庙有专门负责祭祀的人员,常年固定。而祠堂用时开放,没有常驻祭祀人员。 简而言之,家庙比祠堂规格更高。因为它的历史本源属于宗庙文化,礼仪规则甚多,乃国之大事。 既然家庙核心作用在于“供奉”。久而久之,供奉的对象越来越扩展,除了自家祖宗之外,各路神仙灵祉都进入家庙。至于供奉哪路神仙,当然随主人所好。 这样,家庙就渐渐具有了寺庙的性质。 所不同的是,寺院由国家出钱出地,有经济保障。其信仰内容固定,人员来源正规(须经严格考核获得度牒),由僧人传承。 而家庙由某个家庭出钱出地,经济具有从属性,信仰内容不固定,有可能变来变去。人员来源不正规,没有严格的传承,简单说就是混一天算一天。 满清笃信佛教,于是有条件的贵族都喜欢建庙,来为自己做功德,使得家庙蔚然成风。书中写的铁槛寺、水月庵,便是贾府的家庙,曹雪芹借助他们,很好的展现了家庙文化的实质。 水月庵里有尼姑,是佛教场所。看名字是观音菩萨的香火地,因为观音有多种变相,“水月观音”是其中一相。可实际上一进门却是洛神像,这就是家庙信仰混乱的体现。 两寺各有田地房舍,且对外营业,都有香火收入。但这些不足以支撑其运营,他们每月都到贾府支取月例香供。 由于这种经济附属关系,再加上低门槛、不正规的人员来源,家庙修行者的素质自然高不到哪里去。水月庵的尼姑,就为读者展示了不堪入目的一面。 除了智能偷情,老姑子静虚那溜须拍马、火里捞钱、无耻下做的嘴脸,活脱脱一个披着袈裟的魔鬼。 智能儿首次出场,周瑞家问:
大家看,周瑞家叫静虚什么?秃歪剌!按说清人都笃信佛教,懂教义的都知道,对出家人不敬是下地狱的恶因,是不可忏悔的极重大罪。可事实呢? 可见,静虚在众人眼中,哪里算是出家人啊! 惜春问谁管家庙月例,周瑞家答:“是余信。”脂砚斋马上批注【明点“愚信”二字】。由此足可见,曹雪芹对家庙乱相的反感和鞭笞。 请注意,曹雪芹不是反信仰,也不是无信仰,而是反对错误信仰。本书由一个神奇的癞头和尚来贯穿始末,大段引用禅宗六祖的故事,宝玉最终也是以出家为结局的。说明曹雪芹对正信佛教的思想教义,有很深的感悟。正因为此,才会批判乱拜神、乱立庙的现象。 04 出淤泥而不染的妙玉
了解了以上的背景,再回头看妙玉其人,你是否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栊翠庵跟水月庵一样,也是贾府家庙啊。而妙玉为人,跟静虚有云泥之别! 曹雪芹刻画的妙玉,到底是何种人物,你明白了吗? 只因妙玉反感刘姥姥,世人就无限诟病她。许多人放话,红楼梦里最讨厌的就是妙玉。以至于,必要令她结局最惨,沦落风尘都不解气。 呵呵,原谅我只能呵呵。 如果你还是不明就里,容我来解释: 一、尼姑庵的规矩 寺院原本分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对外开放,方便了信徒,但很容易沾染六尘,堕落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立志精勤修行的,会选择不开放,宁愿坚守贫困,也不受沾染。 尼姑庵作为女众场所,比男众寺院更特殊。常规下尼姑庵应是封闭式,除非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条件。书里写的家庙当然不具备条件。 铁槛寺是男众寺院,负责停灵办丧是合理的。但贾府人在水月庵停留,跟家常便饭似的随意,这就是错误的。智能打小在荣国府走动,无人不识,还和宝玉秦钟厮混,以至于发生寺院偷情的丑事,这便是极辛辣的讽刺。 二、皇家专属尼庵 栊翠庵不仅是尼姑庵,它还是皇家专属尼庵。 大观园是为元妃省亲而建,经过元妃临幸后,它的一切都具有专属性。如果没有元春下谕,大观园只能关闭。贾府统治者,可没有权利使用它哦! 元春命令宝玉等人入住,他们才能住。所以大观园的常驻居民是有数的,他们是奉旨居住,其他人只能沾个光来暂住。 而栊翠庵是唯一自带活人的建筑,妙玉是入住大观园的第一人。大观园就算关闭,妙玉也会永远在那里。 栊翠庵建在大观园最高处,有神圣不可侵犯之意,还有风水守护之意。它的专属性更甚于其他庭院。 宁荣两府的正门,只因为悬挂了敕造的匾额,就不允许任何人使用,还要“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这十来个可不是仆役哦!白白养着这么一大队人,只是为了体现天子天威。这道门已经成了皇家门面,只有皇家事宜才能启用。详见《红楼梦细节解密:黛玉进府》 同理,栊翠庵理论上讲也是皇家门面,妙玉是这门面的象征,她不应该为普通人服务。非年非节、非皇家礼仪,贾府人也不能随意进出栊翠庵,更别说刘姥姥那个乡下老婆子酒后到访了。 从身份、从礼仪、从信仰,无论哪个角度,刘姥姥的来访都不合理。广大劳动人们过分偏爱刘姥姥,全然忽略了时代背景。如果是天子宗庙,她能进吗?真若进了,是不是需要洗地? 所以不等妙玉啃气,宝玉就知道该怎么处理。 事实上,妙玉反感的何止是刘姥姥,她明明反感整个贾母一行人!她硬生生的回答贾母那几句话,以及当众撂下贾母,自己回屋吃体己茶,还不足以说明,她的接待行为完全是硬着头皮,一百万个不乐意吗? 我相信看到这里,马上有人要跳出来骂了:妙玉算什么东西?吃人家的喝人家的,还摆什么臭架子啊? 遇到这种读者,我很无语——被奴化了太久的人,灵魂里就是奴才,亦深爱奴才。遇到不是奴才的灵魂,便恨不得生啖其肉。 不可否认,妙玉的生存是靠贾府。但也不能否认,这世界上总有一部分人不直接从事劳动生产,士子、教师、传教者和一切文化艺术领域的人,他们只传播精神。而他们的精神产品,应该受到尊重。 妙玉就是贾府请来的,不是她自己乞讨来的,是大观园需要她这个精神象征。而正信尼姑,就应该追求清净无染,绝欲离尘,只有这样才是个合格的精神象征。 诚然,妙玉的内心还达不到那么高大上,这是事实。可真要达到的话,那是成佛做祖的状态,修行是个过程,是向着那个目标前进。 曹雪芹塑造的妙玉,是个很现实化的修行者。她内心深处有很多割舍不下的东西,情感、爱憎、嗜好等,这些是她的障碍,是她自身需要修行的课题。 但她视绮罗俗厌,不事权贵财主,已经走在修行的路上。比静虚的自甘堕落、马道婆的无恶不作,不知美好千万倍! 所以,她的“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绝不是贬义,而是褒义。一个出家人,原本应该一尘不染的,如今却过洁世同嫌,这不是讽刺这世界太肮脏了吗? 可笑的是,人们能理解苏轼“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偏偏理解不了曹雪芹“过洁世同嫌”的感慨。 非但如此,还硬要妙玉低眉顺眼,以周瑞家为楷模,揣摩上意、八面玲珑、上下呼应,仿佛唯有如此才配吃贾府饭,才算情商达标.........我嘞了个去! 05 高规格的文化符号
大观园盖好后,先采买戏班子,后又延请妙玉,这两者之间有比对关系。
妙玉原本是仕宦人家的小姐,美丽、博学、聪颖,具备白富美的一切要件。更关键的是,她成长于著名的才子之乡苏州,身上浸润着显著的江南士子文化。 【注】:苏州是才子之乡、状元之乡,有清一朝,苏州籍的状元、进士全国占比最高。
如果你对清朝文化历史有些许了解,会知道江南士子文化的强大影响力。它是清统治者唯一敬畏的东西,康熙乾隆多次下江南,最大的目的是想融合、收服那些江南士子。 反过来说,江南士子从骨子里瞧不起清朝统治者。妙玉之所以是畸人,与周边格格不入,孤芳自赏,本质上来源于她的文化出处。 尽管有些畸,但这畸的文化,却令关外民族垂涎三尺,是想得而得不到的!所以妙玉,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是八旗贵族眼中的高规格。 简单说就是,放在家庙里,倍有面儿啊! 普通家庙当然是静虚那种人的天下,真放个妙玉进去,很快就饿死了。但栊翠庵不同,它是高规格庙宇,生存有充分保障,不对外营业,只需要一个高规格的文化符号来匹配它。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贾府才会放下身段延请妙玉,才会对妙玉各种妥协。 用今天的话说,妙玉以白富美身份出家,且自带博士文凭。这在出家人里,当然是妥妥的明星。 邢岫烟说她不为权贵所容,其实恰恰说明她出家后一直处于权贵圈。不过是从这个权贵,换到那个权贵罢了。原因也很简单:她是带发修行的,无法进入国家正规寺院,而低层次的庙宇乌烟瘴气,她如何受得了? 所以,她这样特殊的修行者,必须遇到特殊的权贵者,也就是正信的、清净的、有保障的道场。而大观园,恰恰为妙玉、为宝黛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 没有大观园,就没有几块美玉的存身之地。世人诟病黛玉妙玉,殊不知她们只是偶尔在人间一闪而过。放心,这世界还是会永远属于王夫人、周瑞家、王善保家这些人的。 红楼梦的正钗,每个身上都影射着很多社会现象,相当深奥。尤其妙玉作为方外人,更不易理解。本文只解读了妙玉的第一个含义:高规格的文化符号。 她为什么拥有很多昂贵器具,她的情感世界到底怎么回事,她的诗文里包含了什么思想,这些卓语会另有文章解读,敬请期待。 卓语将持续不断的解读红楼原著,引领读者细品其中玄奥。敬请关注卓语,等待精彩更新。 |
|
来自: 卓语莲花 > 《红楼人物(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