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四月末写下第一个字,算作这次出发的开始。但我的人生走过了28年,早在途中。它意味着我将打开另一扇时间之门,但不代表我和故人故事彻底分手。我从来不是一个善于打理自己的人,尤其是想念和离别。 站在距故乡九百公里的紫阳城,凝视桥下一去不返的汉江水,天色倒映在两百米的宽度,时间再大,此刻也变得很小。G一直喊着拍照,她的轮廓贴在背后的山腰上,我的眼睛却虚了焦。溯江而下,道路维修,路牌指向另一条小路。选择哪一条都没有终点,于是返回酒店。背身里,客船载满了游客,缓缓驶入江心。 来陕西紫阳,因为接到一个拍摄任务,和紫阳富硒茶有关。从西安到紫阳四五个小时,路上经过不少隧道,忽明忽暗。我打算记下隧道的数量,却总被层层叠叠的远山带走了神。 紫阳的山路很多只有一车之宽,蜿蜒而上周围全是茶田,最高处海拔逾千米。久居平原,到这里多少有些惶恐。去了两个龙头茶厂,他们都以茶待客。我对茶道向来不感兴趣,也不喜欢动辄把茶喻为人生,讲出很多道理来。试想几个年轻人正襟危坐,一口一个人生的样子,是有多无聊。但有一点,杯子很重要。就像茶色有深浅之分,杯子更有你我之分,拿自己喜欢的杯子喝茶,才是真的爱茶人。 其实紫阳富硒茶早就名声在外了。以银针为例,泡在杯中成条立状,沉入杯底尤其好看。但颜色绝不是翠绿才好,我且形容它为茶绿。入口先苦,转而回甘,完全禁得起“细嚼慢咽”。 春茶最贵,这是有账可算的。工厂里收茶一斤鲜叶一百五,五斤鲜叶可制成一斤茶。随后干炒杀青包装种种,成本至少三百。加之人工宣传等,一斤茶卖多少想必一目了然。其中鲜叶的采摘成本最高。紫阳富硒茶因长势特点无法用机械采摘,只能人工作业。一个茶农一天从早到晚,三斤封顶了。 当然还有更贵的手工茶。我在紫阳县向阳茶厂见证了手工茶的制成工艺。从事手工茶二十多年的老师傅黄定繁亲手操刀,一斤可卖三千元左右。掬一把在手里,满满的甘栗香。寄给父亲一些,才算来紫阳不虚此行了。 下山时,有人作诗解乏,我也打趣附和一首: 今宵望月夜,紫阳梦里人。 茶女歇云后,画眉赋春深。 闲是忙中事,歌把抱树温。 叠嶂几经雨,汉江醉浮沉。 回到酒店,天色像要下雨。躺在床上,墙面有几只麋鹿的彩绘,角上生出一些枝叶四散开来。走廊里有人对话,隐约在说明天的早饭几点开始。我的手机也快没电了,屏幕随着陌生的乡音暗了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