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秀文|感念恩师--周佳泉

 况味如歌 2020-06-24

况味如歌
此中况味 清婉如歌

     您可以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诗者其人


  郭秀文,女,1968年出生,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人,成人自考中文专业,爱好文学,喜欢借文字抒发真实纯粹的情感,希望因此结识志趣相同的朋友,相互切磋、学习,同步提高文学素养。

感念恩师--周佳泉

认识周佳泉老师是八七年六月初的一天,我在高二补习,他教高二语文,他英气俊朗的外形以及举手投足间外化的睿智与内敛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特有的磁性声音能把一堂堂语文课讲的形象生动而声情并茂。同学们都喜欢听他讲课。

周老师比较注重语文的积累,每天留给我们课本之外的作业是完成一篇札记,我写日记的习惯大约就是那时养成的,人们常说人生三大幸事就是:在家有个好父母,在学校有个好老师,在单位有个好领导。遇到周老师是我的幸运,那时农场的风气还在暗自区分着干部家庭和一般家庭,周老师对所有的同学都一视同仁,他挺平易近人一点没有老师的架子,私下里和一些男同学处得像哥们儿,但在课堂上一丝不苟严谨的教学态度让人敬佩,学校允许外班的补习班同学听课,需要余外交补习费,周老师的课堂从来都座无虚席,有的时候校领导也来观摩听讲,那时的语文课也仅限于课本内的知识,老师强调过语文学习就是课内见基础课外见水平,他也逐渐尝试着拓展语文教学的知识面,逐渐的把阅读和理解等同于大作文融会贯通在语文教学中。

一次周老师把阅读和理解作为一个课题,单独引进并且小测试一下,记得是给了一段短文,让你阅读之后给这段文章拟订一个标题,然后通过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再回答出下面给出的几个问题,那时是刚做尝试,现在的语文试卷阅读理解部分占的比例与作文部分是各自相当的!讲起来现在的学生涉及面广,各自复习资料齐全,那时的学生缺少这方面的训练,那次小测一百分的检测题好多人得了十几分,个别的还得了个位数,觉得挺不可思议的!那次我侥幸得了最高分85,可能是得益于我闲暇时常看书,偶尔也记些读书笔记吧!老师把我的卷子当做范文讲解着,心里多少也有些小得意,不过更多的是通过这件事能客观的认识自己,清楚自己的薄弱环节,哪些是应该继续保持的优势,对自己有个清楚认识和正确评估还是应该的,我对语文就是喜欢,四十分的作文题我只许自己扣12分,八几年的高考要初试和复试,初试语文考了70多分,校长在校会上还提名表扬了我,哎,我的高中生活,我的不尽人意的学生时代!周老师的一句话匡正了我浮躁的想法,他语重心长地和我说:将来你不管从事什么工作,记着一定不要丢掉文字,但记得要逐渐开阔视野拓宽写作面,老师的话我一直铭记于心,可我也没改掉自己的毛病,思路比较局限,也一直处在摸索与积累阶段。

我的周老师就是平常老师中的一分子,在平凡的生活中做着平常的事,他业余时间也在文学创作,以写小说为主,但他一身正气,刚直不阿敢于向不良风气说不,是新生代老师的楷模,比起初中的老师,凡事有比较才有甄别,尽管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不想在这里诟病你,但因为你的原因而改写了一个人一生的际遇,我只想问你一句,你这一生心安了吗?!

农场的发展历程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在里,历届的场领导善于人性化管理的,农场人就会因他骨子里的善良福泽到一些恩惠,反之有极度利己主义的那就面临着水深火热之中,小到农场大到国家都是在这个道理,想来人应该具有荷的品性:入污泥而不染,欲同流而不合污,有可能在社会的大染缸里,自主不自主的会被溅上一些污渍,但不影响大局,不偏离方向也刚好!社会的主流还是人性本善嘛!再后来各自忙着,就失去了周老师的联系方式,听说他是回他爱人的祖籍湖南了,不知昔日对我恩重如山的老师可安好?你鼓励的话语常响在我耳边,我把文字作为毕生不去割舍的爱好,一半是为自己的喜好!一半是为了信守对您承诺,桃李不言,自下成蹊!感恩有你,这一生与您师生一场足矣。

2018.7.24于烟台家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