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诗人简介 女儿的呼喊 人们都说,孩子的呼喊,是最能感动上帝的。 这已经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事情了。一天,妻子抱孩子来公社医院看病,由于取药时钱不够,还是违背了我不让她轻易来校的诫命,在医生的指点下,抱着孩子,很快找到了学校。门卫老师接待后,她在传达室外焦急地等待着。妻子抱着孩子,不断地走来走去,不停地朝校内张望,安慰着哭闹的女儿:“女儿乖,女儿乖,爸爸马上就来了。爸爸来了,咱们就能抓药了。” 妻子晚上就发现孩子发烧,吃了保健站的药,一点果效都没有,到了后半夜,孩子越发病重了。浑身滚烫,满脸通红。该想的办法想尽了,能做的事都做了,无论用酒精棉球擦,还是用毛巾敷,甚至也刮了痧,就是不见病情好转。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妻子就抱着孩子来到了医院。 这是她第一次来医院给孩子看病,买药时却发现钱不够了。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她只好抱着孩子来找丈夫。当她看到这座雄伟、神圣、整洁的校园时,真是百感交集。看到孩子们无忧无虑在校园生活的样子,自己十分眼红。丈夫能在这里工作,那是多么大的荣耀呀。自己一定要尽力支持,不能再让孩子走自己的路。 妻子甚至想,要是自己也能在这里读书,那该多好。她甚至不明白,为什么还有学生在这么好的学校里,不好好学习呢。人就是这么奇怪,得到的不珍惜,失去的却后悔不已。 正当妻子胡思乱想的时候,我突然来到她面前。见了就问:“孩子怎么啦?”女儿听到了我的声音,挣扎着从妈妈怀里起来,伸手就要我抱。我接过女儿,女儿看着我,满脸的泪水。 妻子说,医生说是肺炎,取药时钱不够,就找你来了。“还差多少?”“四块五。”我一听,赶紧把孩子递给她说:“我去取钱,你就在这儿等着。” 其实,门卫老师回到传达室后,就听到了我们夫妻的对话。他是公办教师,退休后不愿意和儿女生活,就主动留下,做起了门卫。 门卫老师听后,马上从口袋里摸出五元钱,递给我。我正在犹豫,门卫老师催着:“快拿上吧,你们民办教师已经几个月没发工资了,孩子看病要紧。”我这才接上,诚恳地道了谢,抱着孩子,快步去了医院。 我取药时,悄声问医生:“孩子的病严重吗?”医生欣慰地说:“多亏你妻子送得及时,我们诊断后,就给孩子打了针,估计问题不大,不过用完药,还得来检查检查。” 出了医院,我就想领她们去商店看看。说实在的,自从我们结婚后,两人一次都没来过公社商店,这可是公社最大的商店,这次来了,总得让她们母女见识见识吧。 公社商店就在医院隔壁,是公社唯一的一家商店。店面很大,大约有五间宽。里面的货物,让人眼花缭乱。其实,我也是第一次来商店。抱着女儿,我们径直走到蛋糕柜前,指着最普通的饼干问:“多少钱一斤?”售货员可是个行家里手,盯着我,审视地问:“你有粮票吗?”果然,一句话就把我关在了门外。 我不甘心,知道她们来公社一趟不容易。已经来了,总不能让有病的孩子失望地离开吧。于是,硬着头皮又问:“有议价的吗?”谁知,售货员早就离开了糕点柜,去了布匹柜台,找人说闲话去了。 我很生气,大声问着:“有议价的吗?”售货员不屑,断然回答:“没有。”我无奈地抱着女儿转身就走。我感到受了极大的羞辱,自尊心又一次被伤害了,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可悲。 确实,这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女儿哭着、喊着、脚蹬手抓的、就是不走。眼瞪着柜台,手指着饼干,大声喊叫:“我要饼干——我要饼干——”那声音听了,让人撕心裂肺地痛。一位父亲、人民教师、毕业班的班主任,竟然不能给一个生病的孩子,买到最廉价的饼干。 女儿这一闹,商店里所有的眼光,无论是顾客还是售货员,齐刷刷地指向了我,我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痛,恨无地洞可钻。 这时竟有人指责:“也真是,孩子都哭成那样,都不给买点儿饼干,真狠心。”也有人说:“孩子遇见这个爸,也够倒霉的。”也有同情的:“孩子真可怜,嗓子都哭哑了。” 妻子盯着我,不知所措,小声地解释说:“孩子发烧几天都没好好吃东西了。”她想抱过孩子,孩子只是不要,用手指着饼干,蹬着小腿喊:“我要饼干——” 妻子紧贴着我,爬在女儿面前承诺:“孩子,咱们回家,妈妈给你打石头馍,比饼干还好吃。”可是,无论妈妈说什么,女儿依然不依不饶地要饼干。 妻子无奈的告诉女儿:“爸爸没有粮票,人家不卖哟。”她催丈夫快走,抱着哭成一团的女儿,疾步朝店外走去。 这时,只听有人喊:“崔老师等等,崔老师等等。”我没敢回头。我知道,没人能借东西给一个没有指望还的人,就继续走自己的路,强按着女儿的哭闹。 妻子却看见一位姑娘走出柜台,手拿粮票,疾步朝丈夫走来。说也奇怪,孩子也不闹了,爬在我的肩头,静静地瞪着来人。 那姑娘来到我身边,叫住了我。递上一斤粮票,诚恳的说:“崔老师,你就给孩子买点儿饼干吧,孩子怪可怜的。” 我扭头一看,是我学生的姐姐,我去他家访过。于是,就接过了粮票,感动地说:“谢谢你啦,谢谢你啦,等我送走孩子,一定会还你的。” 其实,公社周围的单位,就那么几十个人,差不多大家都认识。然而,我整天忙于教学,不咋跟人打交道,在这里,我几乎没有熟人。不过,由于我的职业,这些人全都认识我。只有学生的姐姐对我了如指掌。尤其是弟弟考上了大学,她对我简直是仰慕了。总觉得我竟然能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引领弟弟达到彼岸。在学校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听我的语文课。她不愿意看我受委屈,总想为我做点什么,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 她真诚地对我说:“不用送的,不就是一斤粮票吗。” 我买了饼干给了女儿,女儿还在妈妈背上不想下来。我就问:“宝贝,又怎么了?饼干吃完了吗?”谁知,女儿提高了嗓门儿,一字一顿的喊:“我——要,——洋——娃——娃——” 不知是药物起的作用,还是饼干给了力量,女儿的呼喊,字正腔圆,尖刻明快,像把利剑直刺我的心窝。我不想扫女儿的兴,硬着头皮,弯腰去看这个可恶的洋娃娃的身价。 这一看,还真把我吓了一跳。就这么巴掌大的洋娃娃,竞标价三元八角。这几乎是自己半个月的教师补助费,足足全家人一个月的盐钱。 我看了半天,也下不定决心,就乞求女儿:“乖孩子,先跟妈妈回去,爸爸礼拜天回来,再给你买。”连妻子也说话了。我不是不想买,实在是不想再去借钱了。 可是女儿那管这些。不停地扭动身子,跟拨浪鼓似的。一脸的不愿意。哭着,闹着,喊着:“不么,不么,我现在就要。人家孩子都有洋娃娃,我为什么没有?” “谁家孩子有洋娃娃?”“就是隔壁的孩子,爸爸在窑上做活,就烧得坐不住了。给女儿买了洋娃娃,弄的孩子们都不得安宁。”妻子向我解释着。 我从妻子手里接过孩子,紧紧地抱着,像偷了东西似的,飞快地逃离了商店。女儿爬在我的背上,依然不依不饶。伸手向商店里抓,蹬腿在我背上闹,大声地哭喊:“我要洋娃娃——我要洋娃娃,——”任孩子哭哑了嗓子,也没能感动洋娃娃;任孩子哭干了眼泪,那个可恶的洋娃娃,依然稳坐在柜台里,一动也不动。 孩子的哭喊声,震撼了父母的心,震动了所有的人。人们无奈地叹息着,痛苦地摇着头,急步走出商店回避着。 回到学校,女儿要洋娃娃的哭喊声,一直在我心头萦绕,撕裂着我的心扉,震撼着我的心灵。这不是一个孩子的呐喊,是整整一代人的呼求。的确,我们被贫穷强暴却无力反抗,受贫穷奴役却难以摆脱。 此时此刻,我满腔的愤怒,一下子爆发了出来。想喊、想怒、想争、想把贫穷置于死地,以解心头之恨。现在,是该我们出手的时候了。不能默默忍受,无所作为,更不能把贫穷转嫁给下一代,任贫穷约束孩子的手脚。不能,绝对不能! 星期六下午我借了钱,买了布娃娃,就火急火燎地骑车往家里赶。我不只为了安慰女儿,也是为了抚慰自己对孩子的愧疚。想到这里,我不由得蹬快了车子。 过去,每当我的车子到了家门口,就会按铃,女儿就会从屋里窜出来,张开双臂,扑向我。这时,我就抱起女儿,向空中抛去。然后用双手接住,搂在怀里。在脸上猛亲。女儿准会咯咯咯地笑个不停。妻子就会幸福地靠在门框上,眯着眼睛看着,开心地笑着。 今天怎么了,无论自己怎么按车铃,总不见女儿出的,也不见妻子的身影。一种不祥的预感,向我袭来。 我不敢多想,忐忑不安地推车进屋。家里静悄悄的,一眼就看见妻子在炕头守着女儿。我放下车,小心地问:“孩子怎样了?”妻子看着我,小声说:“好多啦,只是惦念着洋娃娃,常在梦中惊醒,满眼都是泪。” 我这才放下心来,从车子的衣架上,解开提兜,从里面掏出洋娃娃,郑重地放在女儿的枕边。 放好了洋娃娃,我端详着女儿。只见她撇着小嘴,似乎还在生气。又看着黄发碧眼的洋娃娃,正冲着自己笑。不知怎的,自己也喜欢起洋娃娃来。过去对洋娃娃的恼怒,瞬间就化为乌有,却为她不能找到知音而悲伤。 孩子睡得很不踏实,常在惊恐里发出呓语。妻子把洋娃娃放进女儿怀里,女儿顿时安静了。看着女儿这样,我的眼里涌动出泪水。 妻子递上手帕,奇怪的问:“孩子病好了,应该高兴,怎么却掉下了眼泪?”我噙着泪,愤然说:“高兴什么?怎么能高兴起来。一个父亲,给独生女连洋娃娃都买不起,怎么去高兴?” 妻子安慰我:“别自责了,大家都这么过日子,谁比谁能强多少。现在的日子,比过去不知好到那里去了,别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不服气:“这样不行,我们受穷不说,总不能让孩子受穷吧。” 忽然,女儿高兴地喊道:“我有洋娃娃了,我有洋娃娃了。”伸手就在空中抓。妻子递去洋娃娃,女儿就抱了起来。妻子指着我说:“你看谁回来了?”女儿扬起洋娃娃,幸福地对我说:“爸爸,我有洋娃娃了。” 孩子拿着洋娃娃,认真的看着,小心的摸着,热烈的亲吻着,爱不释手。对我激动地说:“爸爸,我梦见的就是这个洋娃娃。”说着,就搂着我的脖子,感激地说:“爸爸真好。” 妻子看着我们父女俩亲昵的样子,小声抱怨:“又花了爸爸半个月的工资。”女儿豪不理会,只顾着和洋娃娃玩着开心。 果然,孩子的呼喊感动了上帝。不长时间,我们就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好处。我成为正式教师,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日子突然就好了起来,我们都在努力地实现着自己的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