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台:黄县钱庄浮沉记

 海曲上人 2020-06-24

2019-09-06来源:山东学习平台作者:刘树伟 尚征

烟台:黄县钱庄浮沉记

黄县丁氏故宅全景

黄县(今山东烟台龙口市),在历史上是一个傍海多山的小县。“吾黄距山海间”“地狭人稠,故民多逐利四方”,外出做生意的黄县人遍及全国各地。在这些外出闯荡的黄县人带动之下,“黄县商业之繁荣在胶东列各县之首,在山东省也名列前茅”。各行各业中,黄县最发达的行业当属钱业(又称钱庄)。

道光年间初步兴盛

钱庄是以办理存款、放款为主,间或经营汇兑的一种信用机构。黄县钱庄最初创办时,叫做“钱棹”,又叫做“钱桌子”,是钱庄的雏形。清乾隆嘉庆年间,才有了钱铺的创立,规模相对较大,不过那时属于钱庄创办初期,对资本要求较高,所以涉足者为数寥寥。

烟台:黄县钱庄浮沉记

黄县和顺钱票

烟台:黄县钱庄浮沉记

黄县恒顺东钱票

烟台:黄县钱庄浮沉记

黄县德泰旭钱票

道光年间,黄县的钱庄渐渐多了起来。当时黄县的各种事业很是兴盛,市场交易多了之后,金融周转就时常不方便,于是有钱庄采用“月底钱清账法”,以补现钱的不足。

同治年间达到鼎盛

清同治年间,黄县遭受旱灾、土匪、捻军等几大变乱,“市面金融,异常板滞”,于是迟期银两交易应运而生。当时的交易规则是,每银一锭,作五十三两五,初行使时以五锭为起码,即二百六十七两五。从这个迟期银两交易施行以后,黄县的钱业开始大为活跃,到光绪初年,更是一片繁荣,为各业之冠,达到鼎盛。

烟台:黄县钱庄浮沉记

“丁百万”家族遗留下来的宅居

烟台:黄县钱庄浮沉记

丁家当铺钱庄生意兴隆 号称“丁百万”

当时的黄县商人,“逐末四方,往往致富,险泛重洋,奉天、吉林方万里之地,皆有黄民旅迹”。在外地发了财的黄县人,总要往老家汇款,于是经营汇兑的钱业无比兴盛。当时比较有名的黄县钱庄有“源丰长”“裕泰长”“增顺福”等。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时,黄县钱庄竟多达一百六十八家。

清末民初现颓势

烟台:黄县钱庄浮沉记

黄县城(上世纪三十年代)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不久,革命党人在黄县起义,之后清兵破城镇压,大肆抢掠。黄县商家因此损失达数百万元,其中尤以钱庄损失最重。经过此番劫掠,黄县的钱业一蹶不振,当时只有四十余家钱庄在艰难度日。

在这段时间,外币大规模流入国内,黄县钱商遂应时创设洋钱兑换营业,刚开始时仅仅几家,后来逐步增加到二十余家,称为“洋钱铺(行)”。这些洋钱铺,大多规模较小,与先前资本雄厚的旧式钱庄比,不可同日而语。

烟台:黄县钱庄浮沉记

黄县城(上世纪四十年代)

巨头倒闭致命打击

对黄县钱庄业形成致命一击的,是1934年5月的“永兴德”倒闭事件。

“永兴德”是黄县的老字号钱庄,历来以资本雄厚、信用优异而著称。该钱庄经理孙子浡,当时任龙口钱业同业公会主席,为龙口钱商之巨擘。1934年,该号无力应对汹汹债主,遂被挤倒。

在该事件影响下,龙口钱行罢市、汇票停付。自经此番风波后,黄县钱业广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几百年的黄县钱业辉煌历史彻底划上了句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