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静而不嚣,曲而可寻,谓之幽

 古稀老人赵 2020-06-24

创作背景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这首诗是德宗贞元五年(789)或六年秋在苏州刺史任上作。丘二十二,即丘丹,嘉兴(今属浙江)人,是诗人丘为的弟弟,排行第二十二。丘丹曾任仓部员外郎,贞元初归隐杭州临平山。

他写有《和韦使君秋夜见寄》:“露滴梧叶鸣,秋风桂花发。中有学仙侣,吹箫弄秋月。”和的即是本诗。诗人在凉秋之夜散步,徘徊沉吟,想起了正在临平山学道的故人丘丹,揣测他山居空寂、相思未眠的景况,遂写成此篇。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静而不嚣,曲而可寻,谓之幽

诗文赏析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秋夜凉凉如水,不由得就怀念起朋友来了,遂出门散步以释思念。然而,散步时徘徊沉吟,面对着秋夜的疏星淡月,不由得又想起,朋友不也在“凉天”下的另一处么?此刻,他正在做什么呢?“散步咏凉天”看似视角转移,其实还是写“怀君属秋夜”。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静而不嚣,曲而可寻,谓之幽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笔锋一转,诗人的思绪飞向远方,想像所念之人在彼时彼地的情况:万籁俱寂的山中,朋友一定也和我一样夜不成眠,正在思念我吧?诗人丰富的想像,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了两个空间、两幅画面在同一时间内的并存。两句出于想像,但“应未眠”语气肯定,显示了诗人与朋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应。千里神交,有如晤对。

“幽人”指隐居者,“山”与“松”则点明了其隐居的环境。“山空”说明无人,“松子落”衬出无声。无人无声,十分寂寥,能不思我?反之,只有“未眠”才会感觉到“山空”,才会感觉到“松子落”。“山空松子落”也是在写清凉的秋夜,从而回应了前文。“山空松子落”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同为以动写静之佳句,清沈德潜誉之为“幽绝”,殊不为过。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静而不嚣,曲而可寻,谓之幽

作者小结:

从我想你,写到你也应该在想我,可见诗人与朋友的情深谊笃。但他下笔风格恬淡,悠悠的思绪予读者以悠悠的惆怅。不张扬,不喧哗,神韵飘渺,余味无穷。

秋夜,凉天,山空,幽人。清而幽,空而寂,古雅闲淡。这正是韦应物的风格。清施补华《岘佣说诗》评韦诗“清幽不减摩诘(王维),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即以此诗而言,没有深沉的感慨,没有激荡的语言,这是“闲淡”。然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诗里有对宇宙人生的深层领悟,因而还透出一种禅悟般的愉悦,这是其优长之处。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静而不嚣,曲而可寻,谓之幽

诗人就这么随意地走,随意地咏,随意地想,而所想的内容更是清幽得一尘不染。感悟自然而超脱俗世名利,这便是前人所谓“高古”。清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作为韦应物五绝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其“古淡”的特点。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静而不嚣,曲而可寻,谓之幽

知识扩展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以“幽修漏”三字来说明诗歌的三种风格,其中论“幽”字说:“静而不嚣,曲而可寻,谓之幽,韦应物有此风格。如《秋夜寄丘员外》,秋夜而感到松子落,正说明幽静之极,静而不嚣。想到空山松子落时,幽人应未眠,在领略这个幽静的境界,说明思想的曲而可寻。”其余两种则“直而不迫,约而有余,谓之修”,陶潜有此风格;“澄而不浅,空而生明,谓之漏”,王维有此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