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白活一回:察右后旗察汗淖儿村民自发组织文艺表演队纪实

 新用户06868399 2020-06-24

不白活一回:察右后旗察汗淖儿村民自发组织文艺表演队纪实

文/王成海   照片材料/张书亮

2017年的初冬,一场风雪刚过,地处内蒙古高原乌兰察布大草原深处西北角的察右后旗察汗淖儿村冷得有点出奇,白毛风卷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在村中的角角落落疯狂肆虐,受寒冷所困,冬闲了的人们大多数都蜷缩在温暖的家里玩玩扑克,打打麻将或喝点小酒,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屋外严寒逼人,狂风肆虐,而在69岁村民王一民的家里却是一片春光融融的情景:在红通通的小火炉周围聚集了几个年纪大多在五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有的在伴奏,有的在放声高歌,琴声悠扬,歌声婉转......

想当年,一首《远飞的大雁》使王一民夫妇二人由相识到相恋到结出爱情的果实,几十年来夫妻风雨同舟,琴瑟和谐,如今皱纹爬满脸颊,白发挤上头顶,但他们对文艺的爱好仍如当初年轻的时候一样,坚如磐石。

由于兴趣爱好一致的原因,在王一民老两口的身边渐渐就聚集起一些喜好一样的村民,他们中有男有女,一有时间就聚拢在一起吹拉弹唱,自娱自乐,为寒冬的村庄增添了几分暖意。渐渐地这些老人有了一个想法,何不组织一个小型农村文艺表演队呢?专门为村民表演,为村子枯燥的冬日生活添加一点佐料,总比人们窝在家里喝烧酒,打麻将强吧。说干就干,但很多时候理想和现实的距离甚是遥远,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他们的文艺队在草创阶段举步维艰,但他们还是迎难而上,咬着牙蜗行牛步般蹒跚向前......

察汗淖儿的村民在自己组织文艺队啦!此消息还是慢慢通过一些渠道渐渐传播开来,最终传到了在这里下乡的察右后旗文化局干部杜志忠的耳朵里。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呀!小杜听后不由地大发感慨,并马不停蹄地亲自前往察汗淖儿村实地考察,对这些老人的所作所为予以了积极的鼓励,并答应给他们申请置办一些乐器。果然,不久之后,小杜的承诺兑现,这更增加了这些老人要把文艺队办下去的信心.......

为了支持这些老人们办文艺表演队的理想,村里面特地把旧的村委会腾挪出来,办成文艺活动室供他们排练节目。

瞧!他们排练起节目是多么地有板有眼,多么地细致认真啊。

这位老人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当初大集体的时候就是村里的文艺骨干,听说村里人自己组织文艺表演队,他坐不住了,亲自前往文艺活动室排练场地指导安装乐器。


早饭过后,冬日初升,忙完家里的琐碎事务,一些大娘大婶们就步履匆匆前往文艺活动室准备展示一下自己委屈了多年的好嗓门,为村里的文艺队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走,咱们也去看看,凑个热闹,为他们加加油,鼓鼓劲!饭后的村民三三两两前往文艺活动室排练场地助威加油。

刚吃完早饭,孙老汉就提着四胡和笛子朝文艺活动室走去。他可是文艺队的积极分子,中坚力量。

来!咱们好好一起定一下弦儿。都认真点,不许走神,不准胡思乱想。尽快把节目排练出来。

来!咱们再商量一下这个戏配个啥调调更合适,大家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那个好用那个。

八十岁的老戏骨又来准时上班了,老人家绝对是文艺队的总指导,有您的参与,我们信心十足,一定把这件事情办下去,办好!

大后滩的天气可真冷!人们不得不围拢在炉火旁边。

来!大家商量一下歌词,颂扬新农村的内容太多了,有点眼花缭乱,咱们看那个更合适,更容易咱们排练。

王三女不仅拉的一手好二胡,唱起来也是有板有眼,声情并茂,像模像样。瞧那个陶醉的劲儿,多忘情呀。

瞧,这位大婶已经把自己完全融入了角色,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而王三女又熟练地拿起二胡伴奏起来。

想了解更多?
那就赶紧来关注【老事旧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