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年,老家大旱

 新用户06868399 2020-06-24

 那年,老家大旱
文/王成海

 那年,大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我好像正读大学二年级,老家大旱,几乎颗粒无收,春天人们送到田地里的粪肥,秋天还堆着,那个时候的农村本来才刚刚解决了温饱,离富裕还相差甚远,许多人家的吃饭因此就成了大问题,为了生计,村里那些年富力强的青壮年背着家里积攒下来的几斤素油,半夜爬上拉碳的火车,到山西的一些地方兑换玉米,一些女人和上了年纪的老汉提着几斤鸡蛋跑到包头等地的城市兑换白面和人家城市人替换下来的旧衣服等。我们家哥哥和姐姐已经成家,弟弟刚刚辍学外出打工,妹妹还在读书,平时的日子里,只有父母经常留守家中侍弄那几亩土地,农闲的时候父亲再和人搭伴上山挖点石头,卖了给我打闹点学费。面对突如其来的年馑,村里的许多人们手足无措,为了度日,父亲也曾经夹杂在年轻人中间跑过几次山西,背回了二三百斤玉米,至于用鸡蛋换白面,我们家是没有可能了,因为那积攒下来的几颗鸡蛋还不够家里柴米油盐的开销呢?更何况母亲怕我在外读书受苦,还念念不忘地想为我多攒几个花销钱。

那年暑假回家,看着村里被干旱折磨得荒凉不堪的样子,我就预感不妙。冬天给家里写信问询情况,母亲如实给我描述一番,其中就谈到过年也怕吃不上白面了,我心里甚为酸楚。辛辛苦苦的父母,一年四季没明没夜地忙碌,平时每天以玉米充饥也就罢了,大过年的时节全家人居然也不能吃到白面?而我那个时候,徜徉于大学校园,早已经再不遭受饥饿之忧,大米、馒头是我们每天基本的主食,而老家的父母居然还为填饱肚子遭愁。我能不能也为父母分担一点忧愁,解决一点家里的实际困难呢?这是我知道老家大旱,几乎颗粒无收之后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也是那个学期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的问题。
看看学期既尽,年关将至,我突然为自己想出的一个主意兴奋不已,为什么不可以把学校的馒头多买一点带回家过年吃呢?既然有了办法那就该付诸实施。于是我利用每天打饭的时间,有意多买几个馒头,积攒起来,用一个塑料袋装起来挂在宿舍的窗户外面。说实话当时确实有点难为情,不敢让同学们发现实情,有宿舍的同学发觉我的这一举动有些诡异,问每天买这么多馒头干什么?我支支吾吾一番也就过去了。因此我居然不太好意思连续买了。看看假期就要到了,我加快了多买馒头的步伐,在同学们的一再盘问下,我才很不情愿地说出了事情,令我没想到的是没有一个同学嘲笑对我的所作所为予以嘲笑,而是众人帮忙,两天的时间我就攒下了一百多个馒头,整整装了一大塑料袋子,放假回家的时候,我的一个发小,比我迟考入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同学,本来是不打算直接回家,而是准备路过集宁在亲戚家盘桓几日的,但为了帮助我运送馒头,她也直接回家,我们下了火车,步行走了十多里才在大汗淋漓中把一袋子馒头扛回了家。这也算是我为家里做的第一件实事,第一次为父母分忧解愁。过年的时候全家总算又可以吃上馒头了,尽管这些馒头的味道远远不如母亲做出的香甜有味。

大约也就在那一年,我高中时的好朋友章有权中专毕业,回到老家的一个粮站上班,我假期去拜访他,走的时候,他送给我半袋大米,我们家的人除我之外第一次吃上了大米饭。

时至今日,这些事情已经过去近三十年,曾经在这些事上帮助过我的同学,也许把它早忘得无影无踪了,但我却一直像明镜似的深深地记在心中。每每想到这些事,心中就升腾起一股暖流,温暖我的全身。是啊!人在困难之中得到的帮助是最难以忘怀的,是最能让人感觉到温度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