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我所经历的高考 文/赫卫东 1988年7月7日早晨,在父亲和姐姐的陪同下,我来到集宁四中考场。考场周围人山人海,既有学生,又有家长。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在孩子临进考场前,依然忘不了千叮咛,万嘱咐,话题大同小异,无非是告诉孩子不要紧张,正常发挥。结果是越安顿,反而越紧张。在考生人群中,我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周瑞莲,从我上初中时,她就开始高考,一直考到和我同考。 尽管已在头一天来过,但坐在三楼考场里, 依然紧张得心怦怦直跳。忽然,在楼下嘈杂的人声中,我听到了父亲的咳嗽声,心里更加紧张。于是,爬在桌子上,不停地做着深呼吸。 等语文卷子发下来后,赶紧把名字、准考证号逐一填好,然后深吸一口气,开始答题。 不能不说,出题的人真是深谙学生心理,头几道题就是白送分的 ,给你些小甜头,然后,令你身心全面松驰下来,开始进入忘我境界。 出了考场,家长们纷纷迎上来,怕影响孩子情绪,也不敢多问,但通过察言观色,便能猜个十之八九。 七月,骄阳似火,酷热难耐。考场内外,挥汗如雨,令人烦躁。在外语考试中,又开始出现稀里糊涂的感觉。1987年失败的阴影渐渐浮现:唉,估计又要砸在英语上了,这一年可能要白学了!想到这些,不禁悲从中来,黯然神伤。扭头看旁边的几名同学,个个表情凝重,似乎也不轻松。交卷后,懵懵懂懂地随着人流,不知是怎么走到校门口的。姐姐迎上来,考了六场,她都全程陪伴。 【作者】赫卫东,男,乌兰察布市集宁人,1992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 现供职于包头市某大型企业。 【声明】本平台“老事旧人”本是鄙人生病期间为打发难熬的时光而开设的一个个人文学原创平台,现在向广大的文友开放,如果喜欢文学创作的朋友有符合本平台风格的文章想发表,可以加本人微信,顺便提供作者介绍和一张个人照片,通过微信直接发来。本平台文章均为原创,欢迎大家分享转发,但任何其它媒体或自媒体在未经授权情况下不得私自转载,如转载请联系本平台授权,且一定注明作者姓名,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老事旧人”。文章图片来源于作者。 1.首先本平台【老事旧人】欢迎你的关注和分享,谢谢光临。 2.请用你灵巧的手指轻轻点击的酬劳,相信你会做到的,你是最棒的! |
|
来自: 新用户0686839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