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书亮||陕北行之三:那不平凡的黄土地

 新用户06868399 2020-06-24

那不平凡的黄土地

文/张书亮

1.去“双水村”看看


“双水村”其实是绥德县的郭家沟。我们从米脂出来向南便是绥德,也明知绥德在陕北是和米脂齐名的名城,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进绥德县城,走到城边便向东直奔郭家沟。车子钻进弯弯曲曲的山沟,沟两边是压顶的高山,沿途可见当年山脚下坡梁上的窑洞,多数已废弃,但也有修葺一新挂着门帘的窑洞,只有少数当年唱过信天游的老者仍留守在这里,这山这沟是他们的根,也蕴含着无尽的情,山终于挡不住年轻人翅膀,他们甩下缭绕的信天游飞出了大山,头也不回地寻觅他们想要的世界。然而当你望着这新的旧的窑洞,那满山依稀如油旋儿花卷儿似的梯田和树木杂草,脑海里便会浮现出小说里、电影里的画面,耳边似乎荡来陕北信天游的歌声:


提起家来家有名,
家住绥德三十里铺村,
四妹子爱上个三哥哥……

山挡不住挡不住云彩,
树挡不住风,
神仙挡不住个人想人……
          
这一曲曲飘荡在脑际耳边的歌声,昂扬着黄土地的芳香,激荡着陝北人的情怀,承载着渴望幸福的苦涩与企盼。那通俗的歌词、悠扬高亢的声音,大气好听,一个个让人眼泪汪汪的爱情故事淌满了山沟沟,漫过圪梁梁,每当这时难免让人荡气回肠。

转出狭窄的沟口,眼前却是一条南北走向较为开阔的山沟,沟,仍然是沟,郭家沟。远望,层层叠叠大大小小的土窑石窑参差错落在沟东,从沟底到坡梁,座东朝西,建筑密集,层次复杂,但布局合理,水路山路高低环绕,东拐西转。

据说这村子初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二百多年,祖先是山西洪洞县郭姓二兄弟移居而来,是名符其实的郭家村。全村人口最多时近千人,三百多户,村前一条小河,村口一座三孔石桥。村里村外沟里峁上到处是槐树榆村枣树等,这在陕北是独一无二的村落,被国家住建部列入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郭家沟的闻名不仅在于它窑洞建筑群的特色,一道沟交通便利魅力十足,离它二里便是乡政府满堂川村,据说满堂川的得名是因宋代杨家将的杨满堂曾在这里驻守,故名满堂川。名扬四海的民歌《三十里铺》的诞生地三十里铺村离郭家沟仅十里路,这里的故事太多了。
      
近几十年来在郭家沟拍摄的电影就有七八部,《西安事变》《兰花花》《历史永远铭记》《盘龙臥虎高山顶》等,村民大都当过演员,而且多家美术学院的写生基地,使郭家沟有了名气。 

跟据路遥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这里拍摄,这郭家沟便有了名声,甚至直接变成了“双水村”。2015年2月《平凡的世界》热播,那些永不看小说,不知路遥和《平凡的世界》为何物的人也知道了“双水村”的孙少平、田润叶。这一下使郭家沟名扬四海,郭家沟从此变成了“双水村”,一下子游人如织。曾经一部《走西口》让山西出尽了风头,一部《乔家大院》让山西的大院摩登起来,如今一部《平凡的世界》让陕北的山沟沟红火起来。
       
有趣的是这个郭家沟跟路遥故居延川县延川镇的郭家沟同名。我们走进郭家沟如朝圣般细细品读这早已破败的“双水村”,她不像大地主庄园那样豪华铺张,富丽堂皇,却如黄土坡上农村的小家碧玉,如今虽然有些衣衫褴缕,但不失往日风姿,今天的郭家沟却又是一个文化了的“双水村”。

我们踏上村口的三孔的石桥,这时大概是上午九点多,满村里已经游人如蚁,沟边路旁以及刚开辟的黄土停车场早已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沟里漾起了黄色的尘埃,双水村喧腾起来了。走进村里,沿着那石铺的村道,曲里拐弯参看《平凡的世界》拍摄时的景点,领略一下陕北寒窑的特色,据说当年王宝钏就是住了十八年这样的寒窑。村支书田福堂家,孙玉厚家,双水村党支部,孙玉亭看报纸的磨盘,王彩娥的窑洞……村子里在这些排摄景点还挂了些挺讲究的指示牌。我们沿着村里盘曲的石头路在这古老的村庄转悠了两个小时,那院里的枣树、槐树,窑畔的小榆树,几乎每个院子里都有些石磨、石碾、石槽、滴水石等旧石器,显示其古色古香的韵味。从窑洞院落的建制可以看出当年这户人家的生活状况,因为刚过春节,家家都贴着手写的对联,字体或工或拙,但总是自己写得。使我少见的是不少人家的小厕所门口还帖着对联,有写上联“有小便、宜”,下联“得大解、脱。”也有上联是“大小方便”,下联是“男女分清。”田福堂家厕所上联是“来前百步紧”,下联是“出后一身松”。横批是“鞠躬尽瘁”。甚是有趣,在我内蒙大草原却从来不兴这个,这也显示了这古老的陕北村庄的文化底蕴,而且他们村子里所有春联没有在市场上买的印刷品,可见他们的雅致。许多院子里都有些上了些年纪的本村妇女摆了些自己缝制的小孩儿的虎头鞋、鞋垫以及各种小玩艺儿出售,而且要价很便宜。也有不少人家在窑洞里开了农家特色的小饭店。临近中午,我们走进了支书田福堂整洁而讲究的院子,在田支书的高大窑洞里还有拍摄完的服装道具,不少年轻女孩要穿上田润叶的衣裳照上一张相,还满象一回事儿。我们想在这里吃上一顿田支书家的农家饭,但由于人多,还等了一个多小时。我们五人饱食一顿农家饭菜,虽无大鱼大肉,也清新可口。饭后一结帳,才六十元,几个小伙子觉得便宜到不可想象。出来后感叹,陕北农民太憨厚了。

下午我们又看了小学校和哭咽河边见证孙少安和田润叶爱情的老榆树。在村口还有一班抬花轿的,一顶花轿,几个吹鼓手,一男一女领唱,谁去坐花轿只要花上50元即可享受新娘坐轿的乐趣,他们便抬起轿子来,晃荡个十多分钟,而且畀轿者功夫还不错。    郭家村的人们也沾了路遥的光了。路遥这位一生清苦的大作家呕心沥血,耗尽短暂的一生,写完《平凡的世界》那一百多万字,将一支用了六年的破油笔一扔,归西去了。他去了,却给陕西人留下了悲壮和骄傲,给中国文学树起了一座丰碑创造了一笔财富。如今双水村人们享用着他留下的物质的精神的财富,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想到他生前是怎样的凄苦煎熬。据说他在病重期间,当时陕西省长要求医院不惜一切代价救活他,省长当时说了一句话:“一个省长死了可以再选一个,作家可不是选出来的!”
      
下午我们依依地离开了双水村。下一站是延安。当我们进入清涧县境时,竟然意外地路过了“路遥纪念馆”,喜出望外,我们立即停车,来到纪念馆前。这是一座中西结合的现代化建筑,外观庄严肃穆。我如朝圣一般怀着虔诚的心情仔细观赏了纪念馆,在他的腊象前驻足良久,因为我爱好文学,喜欢他的作品,崇拜他的才华与人格。

2.

革命圣地——延安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曲红歌把我们带到延安。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黄帝陵所在地,是民族圣地,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黄河中游陕西北部,自古便有“塞上咽喉”“三秦锁钥”之称。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白狄12年,就在延安一带。宋代设经略府,人们熟悉的范仲淹曾在此为官御敌,宝塔山上至今有“范公井”。1935年中央红军来到陕北,1937年延安作为根据地首府,党中央机关就设在这里,领导了中国革命,成为革命圣地。

那天我们先参观了宝塔山,瞻仰了高高的宝塔,这曾经的“革命灯塔”,俯瞰了延河水、清凉山。接着便去了杨家岭、枣园等中央驻地旧址,中央大礼堂、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住过的窑洞。就是在这简陋的窑洞里,他们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在这里曾召开了“中共中央七大”,领导了大生产运动,毛泽东在这里会见过斯特朗,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写出了《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民主主义论》等数十篇雄文。于是使我感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今天的我们更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

震撼心灵的壶口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据说是世界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在秦晋大峡谷中穿行,来到陕西宜川,西侧石壁峭立,三百多米宽的洪流一下子收束在二十多米宽的河口,是啊“千里黄河一壶收”,凶涌的波涛如大军压阵万马争锋,从巨大的壶口喷出,飞泻而下,那不可抵挡的声势,冲击着岩石,发出雷鸣般响声,毅然决然撞向谷底的洪波,翻卷着激荡着,如龙腾云雾,似乎有着无尽的豪气在释放。那激起的水雾又如滚滚浓烟在升腾,阳光下形成内烁的彩虹,那又是何等壮观!

黄河壶口波澜之深沉激荡,愤怒之咆哮,飞泻之无畏,撞击之决然,声势之宏大,无不彰显炎黄子孙之博大胸怀,排山倒海之气势。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不正如这黄河一样涤荡着污秽,抗击着倭寇。张开有力的臂膀保卫着家园!
      
当晚我们就住在壶口镇的宾馆里,夜静的时候,耳边仍响着黄河的轰鸣,我久久不能入睡。我想,看壶口之气势,给胆怯者以惊悚,给勇猛者以前行的力量。不禁又想到了洗星海《黄河大合唱》的时代精神!
                                 
2018年6月26

1.吃苦菜
2.怀念儿时的看戏
3.苦菜花开
4.妻子的菜地
5.我的高考经历
6.说说咱们大乌盟

【作者】张书亮,网名山里闲人,男,内蒙古察右后旗人,大半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现已退休。张老师一贯多才多艺,尤其钟爱书法、文学、摄影等,但退休前因为工作太忙之故无法施展,退休后一边帮老伴料理家务,一边助儿子照看小孙子,一边重拾旧日爱好,夜以继日地舞文弄墨,生活充实得就像秋日的硕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