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铁匠铺和铁匠

 新用户06868399 2020-06-24

文●张志雄  编辑●王成海 

大国工匠,值得尊敬,工匠精神值得学习。在欣赏崇拜大国工匠的同时,我想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些民间匠人。他们是木匠、毡匠、铁匠、皮匠、柳匠、画匠等。这些普通的匠人,有的拥有固定的作坊,有的进村入户走街串巷,为当地的老百姓解决了不少生活难题。他们同样值得回忆,值得尊敬,值得树碑立传。下面我们说一说其中铁匠的那些事。

铁匠一般由师傅、徒弟、火工三人组成。铁匠有固定的作坊,俗称铁匠炉。铁匠炉是独间的土坯房,向阳面西门东窗,门是几条竖(立)式木板,加两道横式穿带,窗子或六孔或四孔,上面两孔敞开着,下面的装有玻璃。有的铁匠炉房顶开有天窗,天窗上抹有南面敞开的小屋用来通风挡雨,从西边门进入,东面靠里设置灶台,铁匠炉的灶台和老式锅台一样呈方形,不过是长方形,风匣紧贴灶台靠着东墙,灶台平面大约南北长一米二约四尺,东西宽八十公分约二尺多,灶台上的炉窝不大呈长方体,深四寸,长宽十六开纸接近,紧靠灶台是砧墩日。铁匠炉从外面看像过过大火,黑乎乎的。

铁匠用具有钳子、锤子、砧子、錾子、杵子、模子、沙锅、水槽等。砧子是一个特别的黑铁疙瘩呈井字型,看起来像一只悄悄伸出四个爪子的缩头乌龟,通常安放在高约一米二的大木墩上,四个爪子,俗称砧耳,砧子偏下有一个漏眼,仿佛被子弹击穿后留下的弹孔。铁匠的所有产品都在这个大乌龟背上完成。比如打马掌,师傅选择一些铁件,置入炉火,盖上盖瓦,待烧红后,由师傅用钳子夹出来,放到砧子上,由师傅和徒弟用大小锤子碾成适当的铁条打板,用錾子截取成合适的一段一段。说起来是这样简单,实际上,碾铁条,一般轮流着碾好几根,师傅一边把截下的一段一段的板铁条顺次排列投入炉火,一边告诉火工,“拉慢点,火小点”,这个时侯,徒弟可以稍俟休息,打马掌的活儿,由师傅独立进行,只见师傅不慌不忙的用火钳将一根烧得发红的板铁条捏到砧耳上,挥动手锤,叮咚几下铁条便弯成月牙形的马掌式样,又一阵叮叮当当便把两端加工的薄厚适中尖秃有度,一只灵巧秀气的马掌胚子成型,如此反复,一个个马掌胚子全部加工完毕。

师傅丢下手锤,双手交替抹掉两臂上的灰尘,脱下套袖,翻出其中的一只里子,当做毛巾往脸上额上顺时针抹上一圈,掉个本,再逆时针抹上一圈,刚才犁犁道道黑不溜秋的脑袋基本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徒弟乘机把早已备好的兰活烟卷递到他的手上,拿起火钳从炉台上夹出一块红碳,小心翼翼地凑过去,将已经叼在师傅嘴上的烟卷点燃。火工也不失时机地倒上半茶缸白开水,用双手恭恭敬敬地捧至师傅面前。

师傅歇息的时候,徒弟、火工并不闲着,他们往往利用这个机会,把一些废料投入炉火加热后,学着师傅的样子,一手掌钳,一手掌锤,在砧子上嘀哩担兰地敲打着。常言道,“师傅引进门,学艺靠个人”。徒弟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看着、学着逐步出徒的。

古人曰:“长圣人,短艺人”。在徒弟学样的时候,师傅很少进行指点,碰上一个心眼不咋好的师傅,徒弟平时学练的机会都不给,这样徒弟想出徒那就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未知数。这样的师傅一般口碑不好,当然他也只能教教他们家的或他朋友家的男丁,普通外人不会选择跟他学艺。多数师傅带徒弟都有一个约定,通常大一点儿的徒弟,三年出徒,小点儿的徒弟五年出徒。一个脑子不活洛的学徒工学徒期相对长一些。

书归正传,马掌还没有打眼呢,马掌没眼怎么钉。过去给马掌打眼习惯叫铆眼。师傅歇了一会儿,说到,“清理炉灶,准备再干。”火工慌忙拿起火钳,沿着炉腔四壁用力捅了又捅,把那些沾在炉壁上的圪料子(炉渣)捡出,放上一些新兰炭,回到风箱那头,拉起他那二股子,吧嗒、吧塔……熟悉而单调的风箱声响起来,灶台上冒着兰烟的火苗呼呼地从盖瓦下向外逸。徒弟弯倒腰站起来,又弯倒腰又站起来……把丢在地上七零八落的马掌胚子,一个个捡到灶台上边,顺便把最后的几只按照师傅的习惯投入盖瓦下面的火苗上。

师傅习惯性地套上套袖,从工具箱中捡出一枚完好的杵子,然后认真地选上两把火钳,一手一把握在手中,用右手那一把牢牢地夹住寸许长的杵子中腰,另一把伸向炉火夹出一个胚子,移至“龟背”上那个黑洞洞的弹孔处,将杵子点在马掌胚子的眼位上,徒弟的十磅大锤抡起落下,只听,通的一声,一眼铆成,师傅迅速地移动着马掌和杵子,徒弟一锤一锤地砸下,一只掌四只眼一气铆成。一只,一只,重复进行。如果徒弟的锤子打偏了铆眼豁了,师傅便会没眉二眼地大骂一句——逮上啥骂啥,当然一只即将成功的马掌废了——前功尽弃。好在这样的意外并不多。

马掌钉则由师傅或者快出徒的徒弟一人,用一些小料、碎料加工完成。别看掌钉小,碾掌钉可是个细活、巧活,不仅两手并用,而且,掌钳子的左手需要不断转动控制下的铁钉,右手的锤子力道由大到小,直至碾成锥形,还需在砧耳上弄出钉帽日,最后,只听啪的一声爆响,一枚扁三角形掌钉告成。至今犹记得作为虎子师傅的徒弟金龙,第一次碾成一个像样的掌钉,高兴地跳了几个高高。

通常师徒三人一天累死累活只能加工马掌八十多副,也就是可供四十匹马挂掌时使用。

说到替马挂(钉)掌,现在人不知道,那可是一个危险活儿,碰上一匹列性马挂掌时往往是又踢又弹,这种情况下一般由马主人和铁匠师傅共同研究挂掌方式、注意事项形成一个预案,才敢进行。虎子师傅给马钉掌不必这样小心,因为他的徒弟金龙是捉骡套马远近闻名的一把好手,再恚的牲口,遇见他,都得规规地听候他的发落。金龙有一恶招,有人牵马来挂掌时,金龙便拿出自己心爱的小马鞭,从马主人手里把缰绳接过来,牵马院外,一个大翩马飞身上马,小马鞭便狠狠地抽在马跨上,尽管马儿拼命地奔跑,但金龙的皮鞭仍不停地抽打,一口气跑出二三里,金龙掠马转弯,原路返回。马跑累了,虎子师傅挂马掌时就比较从容一些,马主人负责牵马,只听徒弟金龙,“呔”的一声吼,便将马的一只蹄子窝回扶到板凳上,虎子师傅操起羊蹄斧,一一个个拔掉废掌钉,剃下废马掌,用铲刀将马掌铲平,拓上大小合适的马掌,然后选一枚掌钉,植于掌眼,咔地一声,钉头从马掌背露出,又是咔的一声钉头盘了回去,一枚掌钉已经牢牢地钉了上去,八声脆响过后,一只马掌钉完了,徒弟金龙适时挪动板凳,又是一声“呔”,另一只马蹄已经稳稳地放上板凳,虎子还是那样熟练地操作,三五分钟时间,一匹马的马掌钉完了。虎子师傅有一个捉骡套马的好手徒弟,钉的马掌比别的师傅都好,一般情况下,一匹马一年只需挂两次掌。

尽管铁匠师傅钉马掌时都比较小心,还是有意外发生。其他师傅就没有虎子师傅那样幸运,小时候我们大队的雷师傅就在钉掌时被一匹马踢断过脸颧骨,雷师傅脸上的疤痕就是那一次留下的。据说当时马主人通过吆喝、抚摸把马的性子调理温和后,才钉得掌,而且,钉前面那三只蹄子时都比较顺利,不幸的一踢是发生在最后的一只右后蹄上。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马都需要挂掌,只有那些运输车队大皮车使用的马或者军马才需要挂掌,这些马常年四季行走在坚硬的沙石路上,需要一副好马掌保护他们的皮肉之蹄。

最为有趣的是铁匠师傅为人们打菜刀,开始先选择一块大一些的铁坯,通过不断的反复烧打,形成长方形铁胚再放到炉火上重点烧其一侧,待烧好后用錾子切出一个一寸多长的口子,将一块炮弹皮一类的钢镶嵌其中,再次置入火中,烧到白热化状态,师傅便命令徒弟使大锤时用力击打,这时好戏上演了,只见砧子上的菜刀红得发白,白的耀眼,大锤小锤上下飞舞,所到之处,火花四溅,说时迟,那时快,须臾功夫,坚硬的炮弹钢便和普通的铁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融合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好钢要搭在刀刃上”的搭钢过程,搭钢也是要反复进行的,不能一蹴而就。打菜刀,还有一道很特别的工序就是粹火,当基本成型的菜刀烧到炽热的白的刺眼的时候,铁匠师傅会迅速地夹出投入冷水槽,只听刺啦一声,一股白烟蓦然冒出,顿时满屋白雾,师徒的形象模糊了,如此反复粹火几次,虎子师傅说,金龙装把日。徒弟金龙细心地将杏木、柳木把子装上一把好刀就诞生了。

铃铛,犁面的制作,就现代意义来说,属于综合性工程,需先制作模日,那又是泥瓦匠的活,铁匠只管把沙壳里烧成液体的铁水,注人模具,犁面铃铛的外壳就成功了,当时,人们称为倒犁面、倒铃铛。

当然,铁匠的巧手,还会制作出许许多多的日常用具——马蹬、镰刀、薅锄、爪子、耙子、筢子、杈子、铲子、马绊,錾子、斧子、勺子等。

好书任你读,只需点开链接即可阅读:

01.宦海沉浮

02.网络最流行小说:官场红人是如何历练出来的?

03.现代官场现形记:是男人就要活出个人模狗样!

04.平民屌丝的升迁之路

05.波云诡谲官场路

06.一个农村孩子的升官历程

07.想娶个好媳妇原来有这么多套路?真是服了

08.惊心动魄的黎明逃杀

09.一夫当官,万人跟从

10.权力的背后

11冥婚鬼妻

12.官场博弈

13.青云直上:朝中有人好做官

14.官场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套路

15.官场争锋

16.极品衙内升迁记

17.惊心动魄的黎明逃杀

18.官场之雄心壮志

19.小村干部的漫漫升迁路

20.惊心动魄的黎明逃杀

21.惊魂快递

【作者】张志雄,男,乌兰察布人,职业教师。

【声明】本平台“老事旧人”本是一个个人文学原创平台,现在向广大的文友开放,如果喜欢文学创作的朋友有符合本平台风格的文章想发表,可以在文下留言加本人微信,然后提供作者介绍和一张个人照片,通过微信直接发来。本平台文章多为原创首发,在其它微信平台投过的稿件莫投,欢迎大家分享转发,但也请其它媒体或自媒体尊重原创者的辛苦劳动,在未经授权情况下不得私自转载或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视为侵权,如转载请联系本平台授权,且一定注明作者姓名,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老事旧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