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晨元 校对 编辑●王成海 2013年5月9日,母亲在熬过几个月的病痛折磨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勤劳和善良是天下母亲的代名词,我的母亲也一样,所不同的是我母亲一生经历了比一般人更多的苦难。每每念及这些,我总是难以释怀。 母亲生于1928年。因为姥姥的疏忽,母亲刚出生不久右胯骨就被严重扭伤,这伤痛伴随了母亲一辈子并让她受尽磨难。我家位于内蒙古凉城县的一个小山村,大集体年代,这里常常被贫穷和饥饿所笼罩,尤其是在干旱年份,人们多半要靠粗粮和野菜充饥,吃水要到一里以外的山沟里去挑。父母为养活六个孩子并供我们上学,不得不节衣缩食,含辛茹苦。最让人揪心的是,每当过度劳累时,母亲的右胯骨就会产生剧烈疼痛,以至常常一瘸一拐,痛不欲生。尤其是农忙时节,在地里劳作一天的母亲已经筋疲力尽,而胯骨疼痛总是在这时候发作,记不清有多少次,母亲因为这剧烈的疼痛无法从地里走回家,坐在路边痛苦地呻吟,等疼痛稍微缓解后再一点一点往家挪,其艰辛无法用语言描述。记忆中,母亲总是起早贪黑、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她要设法让全家人吃饱、穿暖,而她自己总是用剩饭填饱肚子、用旧衣服抵御严寒。尽管右胯骨疼痛常常让母亲声泪俱下,但她含着眼泪依旧继续奔忙,因为这个家需要她,她不能倒下!她用瘦弱的身体支撑了这个家几十年,用无尽的付出给家里人以最大的关爱!可惜那时我还年幼,不能为父母分担更多。 母亲为人善良而谦卑,与人交往时总怕亏欠了别人,从来不愿给别人带来一点麻烦,哪怕是自己的儿女。我在北京工作后,每年只能节假日或出差路过时探望她几次,有时一见面母亲就念叨“是我连累你老往回跑”。我留给母亲的钱,大部分都被母亲悄悄攒下来,一段时间后又拿出来,想让我带走,她说她花不了这么多钱,说我在外面花销大用钱的地方多。在我和别人的交往中,母亲常常叮嘱我:不要让你的朋友吃亏! 邻居有一位大娘是我家常客,这位大娘老伴早年离世,孤苦伶仃,子女不愿多管。大娘每次到我家,母亲总要把我从北京带回的好吃的拿出来给这位大娘吃。时间久了这竟成为一种习惯,以至这位大娘如果连续几次来我家都没吃到好东西,脸上就会愤愤不平。 母亲很瘦弱,但她的坚韧和不屈令人惊讶。文革中父亲被批斗,家产被没收,一家人吃饭都成了问题。然而破屋偏遇连阴雨,就在这期间二哥意外摔下深沟大腿骨折,三哥在一次大火中被烧得面目全非。接踵而来的灾难,让母亲饱受惊吓和煎熬,但她咬牙熬过了一个个难关,从来没有放弃过。 上世纪九十年代,家里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父母终于过上了相对富足的生活,日子平淡而安稳。但是自从2004年父亲去世后,母亲平静的生活又一次被彻底打破。因为哥哥姐姐都住在县城,母亲也只好从农村来到县城,轮流在各家住上一段时间。离开了故土,离开了熟悉的家,没有了无话不谈的老伴,母亲的心整天都悬着,找不到着落,她的孤独难以言表。那年春节我陪母亲一起在二姐家度过,常看见母亲坐在窗户前,呆呆地望着南面,因为往南30里的小村里,有安眠在地下的父亲,有曾经居住了六十多年的房屋和院落,有过去每天可以见到的乡亲。她深深思念故土,在她心目中,只有那儿才是她真正的家。 一年后的清明节,母亲执意坐个顺车回到村里,一方面是为给父亲上坟,更重要的是想看看这片让她魂牵梦萦的故土。母亲,孤独的母亲,一年多来饱受无家之苦!这熟悉的村子、房屋、院落、乡亲,终于让她又一次感觉到温暖和自在。村里的堂哥热情挽留,让母亲安然地在村里住了好几天。 大约2006年,我们在县城专门为母亲买下一处院落,从此母亲才算又有了一个“家”。 母亲对生活充满了热爱,虽然年近八旬,平时走路都喘得厉害,但她在院里种了各种花和蔬菜,殷勤地锄草、浇水,每到夏天这里总是一片生机盎然。母亲常常在院里的果树下放几个凳子,亲戚和左邻右舍的老人都喜欢来这聊天。我每次回去,母亲总要坐在我身边,不知疲倦地向我讲述最近一段时间里发生的故事,包括某个亲戚来看望过、附近或老家哪位老人去世了,等等。许多时候母亲会不由自主地说起老家的事,有快乐的、也有伤心的。我知道母亲想念老家,想念那里的一草一木,在她看来老家的一切都是那样亲切、那样温暖。有一年秋天我回村里给父亲上坟,母亲因为身体虚弱没能回去,我特意把老家地里的莜麦、黍子各带回一棵给母亲看,母亲把我带回来的东西拿到眼前反复端详,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就像自己又回了趟老家一样。 2010年后,母亲身体日渐虚弱,基本上足不出户,但是谁家有什么高兴事或烦心事,母亲大概都知道,而且总要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由于生活范围所限,母亲和现代生活相隔太远,也因此常常闹出一些笑话。有一次我开车带母亲外出,那天正好下雨,母亲居然因为我的车不漏雨而赞不绝口,夸奖“这会儿的东西就是好”。 2012年深秋的一个晚上母亲意外摔倒,从此身体状况急转直下,离春节不到一个月时母亲突然病危,连我的电话都无法接听。得到消息后我从北京风风火火赶回凉城,一家人和死神展开了一场殊死争夺。我们不能没有母亲,我无法想象,如果母亲离去这个春节该如何度过?! 我们轮流在医院陪伴母亲。虽然每天夜里只能躺在母亲身旁一张很窄的折叠床上,而且要不时地起来端屎端尿,病房里经常有人出入也让我难以入眠,但是看到母亲逐渐脱离危险,我们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欣慰。我们又能过一个有母亲的春节了,这比什么都重要。谢谢您,母亲! 医院里环境嘈杂,而且每天都要输大量的液体,这让母亲度日如年。随着病情好转,母亲坚决要求回家,而且像一个孩子,对我们不让她出院提出强烈抗议。不管咋样,母亲已经有力气抗议了,这让我们压在心上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这场与死神的争夺战我们终于赢了。农历腊月二十七那天,我们把母亲接回家,熟悉的环境让母亲倍感安慰。再过两天就是除夕了,窗外已经不时传来鞭炮的声音,放眼望去,马路两侧摆满了对联、年画、灯笼和花炮,置办年货的人们熙熙攘攘,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喜庆祥和。这个春节注定又是团圆而温馨的。 元宵节过后,我带着隐隐的牵挂离开凉城,返回北京。此后的日子里我只能通过电话不时地了解一下母亲的病情。 五一节我再次回去看望母亲,母亲身体状况已经再度恶化,她完全卧床,连翻身都需要别人帮助。因为单位安排我五一后到新疆出差,于是我又匆匆返京。我本来打算出完这趟差,在北京把工作安排一下,然后再回家好好照看母亲一段时间。可万万没有想到,此一去竟是今生和母亲的永别。刚刚过了一个多星期,我就接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 接到消息后我居然没有眼泪,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我找了个没人的地方一直呆到天黑,心里似乎想了很多,又似乎什么都没想。 母亲走了,去了一个没有病痛、没有孤独的地方。留给我的,是无以言表的愧疚,和刻骨铭心的思念。 在我北京住处附近,有一个圣熙8号商场,商场西门里面有个卖老年服装的地方。母亲在世时,每年春节前我总要来这里给母亲买件衣服,每次买衣服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母亲一边埋怨我乱花钱、一边高兴地试穿衣服的情景。也因为这个缘故,过去每次路过圣熙8号,心里总有一种别样的亲切和温暖,总会想下次回家时该给母亲买件什么样的衣服。如今,母亲远去了,再路过圣熙8号时我都赶紧绕开,因为曾经的亲切感已经无从寻觅,代之而来的只有莫名的伤感。 母亲很平凡,然而在我心目中她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眨眼又到清明节,我会义无反顾踏上回乡之路。我又将站在母亲坟前,触摸母亲的墓碑,并细说心中的思念。 好书任你读,只需点开链接即可阅读: 01.网络最流行小说:官场红人是如何历练出来的? 10.青云直上:朝中有人好做官 17.红颜迁升记 18.权力的较量 完 【作者介绍】刘晨元,1964年出生,内蒙古凉城县人,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 |
|
来自: 新用户0686839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