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牧尔台旧事:“搲莜面”的讨吃老汉与“扎黄杠”李叔的故事

 新用户06868399 2020-06-24

文/张俊  校对  编辑/王成海 

本平台“老事旧人”为原创文学平台,所发作品均为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媒体在不经过本平台同意的情况下转载和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搲莜面”的讨吃老汉

那天,我们离开“和平店”,穿过铁道一路向西,直奔表叔家——段老七村。

三月的北国大地,厚厚的积雪覆盖着草原,只有那一簇簇枯黄的柠条丛在寒风中顽强地昂着头,被西北风吹得吱吱作响。

老牛车慢悠悠地行进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上,车上坐着母亲和我们几个孩子,还拉着我们的行李。

表叔赶着牛车和父亲一路拉着话……大约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后,便来到一幢土房和四周用羊粪“砖”砌墙的院子前,这就是表叔的家。

看见我们到来,表婶迎出家门将我们接回屋里。

表婶李氏,二十五、六岁的样子,模样长得说不上漂亮,但也身强力壮,和当地一般农村妇女没啥两样。

他们有一个女儿名叫玲玲,大约有一两岁的样子,正呀呀学语。

家里还养着一群羊和几头牛及一匹马,且长期僱佣羊倌放牧。据说还有几垧可耕种的土地,可见当时表叔家境的殷实。

我们在表叔家住下后,父亲和大舅一直在土牧尔台联系租赁房子的事情。

终于有一天,父亲当着表叔、表婶的面说:“我已在土牧尔台租好了房子,我们明天就过去。”表叔和表婶慢条斯理地劝说道:“不要急,不要急嘛。”但父亲和母亲决意要走。

土牧尔台,蒙古语意为有铁的地方。而土牧尔台镇,则是察右后旗建旗之初的旗府所在地。

这里早先有个小村庄,汉名叫黄家村,处于规划中的“土镇”的南面。

前几天,父亲已在村子里租下一间存放牲畜草料的破屋子,我们一家人将在那里安身。

那天早饭过后,我们从表叔家出发,大半晌就来到了黄家村。于是,全家人一起动手打扫那间破草屋:先是把牲畜草料搬走,又把土炕打扫干净,再在破窗上糊了麻纸,将几床破被子铺在土炕上,然后把从山西老乡家借来的锅、碗、瓢、盆等几样做饭家具摆放好,就算安了家。

就在大家七手八脚的忙活中,只见一位讨吃老汉(当地人称乞丐为“讨吃子“)站在家门口问道:“你们刚安家,买点儿莜面吃吗?”父亲连连随口应道:“要,要!”

只见父亲沉思片刻又说:“不过,我现在还没有钱呢,你看能不能先赊下?”
当下,老汉非常爽快地答应道:“行,行,你们尽管先吃着,钱啥时有啥时给!”
接着,老汉又指着父亲刚刚安装好的缝纫机说:“有你这台机器在,我还怕你不给钱!”说着,他自己先哈、哈……哈大笑起来。

继而,老汉拉着大舅的手说:“走,年轻人,跟我去取莜面!”不一会儿工夫,只见大舅背回一线口袋的莜面来,看上去足足有八九十多斤。

大舅说:“老汉在和平店里,还存放着两三袋子的莜面哩!”

莜面,是当时乌盟后山地区人们的主要食物,而莜麦又是当地的主产农作物。那时,家家户户,几乎一日三餐离不开莜面。

正所谓“口外”三件宝——“莜面、山药、大皮袄。

解放初,乌盟后山地区地广人稀,种莜麦虽然产量低,但由于它营养丰富又耐饿好吃,所以农民十分喜欢种植。

那时的讨吃子,无论走到哪里,不论去谁家讨要,人们总是把最好吃的莜面施舍给他们。

憨厚朴实的后山人,从自己家中搲一碗白糁糁的莜面给讨吃子,这是最平常不过的事。长此以往,人们便把讨吃子叫作“搲莜面” 的。

说到这里,你就不难理解那位讨吃老汉,为啥能在和平店里存放着两三口袋的莜面了吧!

“扎黄杠”的李叔

我们租住的房子,是黄家村最南头的一排坐北朝南的土坯房。

院中,除房东一家外,东侧把边的房子里,还住着一对年轻夫妇。我们叫那位年轻男人李叔,叫那位女的李婶。

据说,李叔先前是铁路工人,因犯了什么错误被开除。李叔,是一位身材魁伟、高大、结实的男人。而李婶却是一位廋弱、善良而又和蔼的家庭主妇。那时,他们还没有孩子。

秋天,只见李叔每天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地干活。他天不亮下地,傍晚回家时,常常见他背上背着个大麻袋,里面装满了金黄的麦穗,还有熟透了的豌豆角……这是他一天的劳动果实。

我们不解这是怎么回事?心想,可能是李叔趁着秋收季节,偷拿农民田里的庄家吧!

秋去冬来,当天空飘起雪花,家家户户点燃了暖融融的炉火时,李婶便把我们几个孩子叫去她家打牌或讲故事。

一次,李叔讲了个老鼠偷麦穗的故事,使我感到非常新奇,因而至今记忆犹新。

他说,当秋天农民收割庄家时,田野里的老鼠和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都纷纷忙活起来,它们也要进行“冬储”,以备有充足的食物过冬。

老鼠们会从农民刚刚捆好的麦“个子”上,把麦穗一个一个地啃下来,而后由一只母鼠面朝天,用四条蹄蹄将麦穗紧紧地搂抱在一起,再由公鼠衔着母鼠的尾巴,一直拖拉到鼠洞口,最后再合力把麦穗一个个地衔到洞中储藏起来。

当然,它们不仅仅储藏麦穗,其它象豌豆角啦、谷穗啦,甚至草籽等等,凡是它们认为可以食用的东西,都是他们“冬储“的对象。

李叔还说,老鼠也很精明啊!它们建造的鼠洞非常科学、合理。比如在鼠洞中,有用来休息的“卧室”、储藏食物的“存储间”,甚至还有专门用来堆放垃圾的洞室……

为了防止洞口进水,它们往往把洞口建造在比较隐蔽且较高的地方,同时洞洞相通,室室相连,高低有序,错落有致,非常讲究。

为保证安全,他们建造的出入洞口,也绝非只设一处,而是远近相间,四通八达。一旦发现危险,它们便会四散奔逃,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老鼠们再聪明,也难逃李叔的慧眼。因为它们打洞翻出的新土,和它们运送麦穗等的路径,早已留下了十分明显的轨迹,据此,李叔会很快找到它们“存储间”的准确位置。

接着,李叔指着他家里堆放的小麦、莜麦、豌豆等说:“你们看到了吧,这些就是我从鼠洞里夺回的粮食。”

那年秋天,李叔用自己亲手打造的铁钎子,在老鼠们出没的田野里到处扎啊、扎……一旦发现“扎空”,便会立即用铁锹挖下去,十有九回能挖出老鼠们收藏的麦穗或其它粮食来。当地人把这种营生叫做“扎黄杠”。

现在想起来,李德厚夫妇在人生处于低谷时,他们没有灰心,没有气馁,更没有怨天尤人,他们依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他们靠着自己一双勤劳的手,“鼠口“夺粮,并且获得了丰硕的果实,解决了他们当下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吃饭问题。

李叔夫妇艰苦奋斗的故事,是中国亿万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吃苦耐劳精神的缩影。

多少年过去了,李叔坚强硬气的男子汉形象,和李婶善良亲切的面容,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永远难以忘怀!

上文链接:
土牧尔台旧事察右后旗建旗之初土牧尔台镇最早的旅店、裁缝铺和私塾式小学

从2017年元月10日本平台创办以来,就一直连续刊发原创文章,到如今已经走过了两年多,发原创文章两千余篇,八百多期,日日更新,几乎从未间断,这期间耗费了作者和编者太多的心血、时间和精力,确实,原创文章不易,笔耕辛苦啊!所以希望大家能帮忙多多传播,多介绍身边人关注、支持我们这个充满正能量的平台。谢谢大家了!

好书任你读,只需点开链接即可阅读:

01.2019年最流行官场小说:官途风流
02.网络最流行小说:官场红人是如何历练出来的?
03.现代官场现形记:是男人就要活出个人模狗样!
04.平民屌丝的升迁之路
05.波云诡谲官场路
06.一个农村孩子的升官历程
07.想娶个好媳妇原来有这么多套路?真是服了
08.一代知识人的家国痛史
09.一个官员秘书的升迁之路
10.权力的背后
11冥婚鬼妻
12.鬼阴

13.一个平民子弟的艰难成才路
14.青云直上:朝中有人好做官
15.官场博弈
16.官场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套路
17.官场争锋
18.极品衙内升迁记
19.办公室的女秘书
20.官场之雄心壮志
21.小村干部的漫漫升迁路
22.红颜迁升记
23.烧尸匠
24.青云官路

25.雪狼突击队

26.他是彻头彻尾的后山草根出生 ,如何凭借自身努力走上仕途巅峰....

27.长袖善舞的女人
29.官场异类:现代包拯

30.被女上司逼婚的男人

【作者介绍】张俊,原籍山西,10岁随父母迁居察右后旗土牧尔台,20岁求学来包头,毕业后,先后在煤炭系统工作30多年直至退休,现住包头。年轻时爱好文学,爱好“爬格子”……仅此而已。两年前,偶然发现王成海老师以一己之力,开创了微信公众号“老事旧人”这个平台,他带病创作和编发了大量的乡土味十足的忆旧性文章,特别那些对我第二故乡——察右后旗土牧尔台的回忆和讴歌,勾起了我对少年时代的深深怀念和眷恋。在此,祝愿故乡的父老乡亲、老师、同学们,幸福安康,日子越过越好!

【投稿须知】大家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事旧人”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越来越大,投稿者越来越多,为了能够让作者和编者省事省心,避免做一些无用功,所以提醒各位文学爱好者投稿时一定注意如下事项:一、由于本平台是原创首发文学平台,所以请投稿者一定保证自己的稿件为原创首发,凡是已投其它微信公众平台的文章切莫再投本平台。二、由于本平台是个人为打发病床时间而创建的,没有任何外部力量支持,所以稿件没有稿费,望想换取稿费的亲们莫投稿件于本平台。三、由于修改编辑文章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编者又是一个患病已久的大病人,所以请亲们在投稿时尽力把自己的稿件修改到最佳状态。四、投向本平台的稿件,一旦收到回复,就意味着准备采用,但由于稿件较多,刊发可能需要一定的时日,请亲们耐心等候,半月内未见刊登的请另投其它地方。五、希望投稿的亲们一定关注本平台,随时接收本平台刊发的文章。六、本平台投稿邮箱为737494985@qq.com,或加微wangchenghai1968,直接通过微信把文章发过来,同时一定附作者个人简单介绍和近照一张。七、欢迎大家分享转发,但也请其它媒体或自媒体尊重原创者的辛苦劳动,在未经授权情况下不得私自转载或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视为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