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089 期 〓 文|李冠男 编辑|王成海 本平台“老事旧人”为原创文学平台,所发作品均为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媒体在不经过本平台同意的情况下转载和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一切来自土地,又归于土地。 在赤峰那片黑黄交汇的土地上,仪式感极其庄重的年一直是我写作的生命之源。尽管我已经多年不在故乡生活,可是一到年关的到来,总是能闻到家乡的年味,抑或更多想起故乡的年。 维特时期,我是很爱年的,尤其愿意过年、想念过年、盼望过年。每每一跨进腊月,像更多孩子一样,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惦记着年的到来。 在那物质匮乏的遥远年代,对吃大肉、穿新衣的想念成了我的精神寄托,多少也给单调无聊的岁月平添了几分慰藉。这些珍贵、奢侈的想法,经过多少年的轮回和打磨,一直在我心头挥之不去,雕琢着我对农村生活评判的印记,补充着我对家乡思念的能量。 记忆中的年,总是令人激动得彻夜难眠。那时候,年是爸爸马背褡裢里装着的好吃的,是妈妈在家里加班加点缝制的新衣服,是姐姐衣服口袋里舍不得吃的糖蛋蛋,是哥哥从远方集市上买回来的小鞭炮……就这样,千呼万唤的年总是在盛大的逢迎中款款地来到了人们身边。 为了迎接它的到来,一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筹备和忙活起来,各家各户不管穷富参差不管子女多少都要备足了年货。整个腊月家里天天蒸汽升腾,香味弥漫。压粉条、磨豆腐、撒年糕、蒸包子、冻饺子,一直到年三十才算忙完。只有过年才得添加的新衣服、新帽子、新头巾,新袜子、新鞋子,没事就拿出来摸摸,一丝不苟地叠好好压在枕头底下,“心红”的都睡不着觉,急切地盼着新年的到来。 “小孩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腊八是过年第一站,喝过腊八粥,便是“辞灶日”,也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三那天。家乡人们把“辞灶日”称为“小年”,过得更精细、更有模有样。虔诚的辞灶仪式对孩子们来说,神秘莫测,敬畏空前,最简单的辞灶仪式就是在饺子出锅时,先盛出两碗供在灶台上,然后烧半刀黄表纸,把那张灶马也一起焚烧。焚烧完毕,将饺子汤淋一点在纸灰上,然后磕一个头,就算辞结束。经济上比较富足的人家,辞灶仪式比较复杂,更觉隆重。那就是把买来的糖果供在灶前,大人们在上香后还要祈祷。全程大概的意思是用美食“贿赂”灶王爷,让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时,在玉皇大帝面前为家人多说点好话。民间又有一说,说糖能粘住灶王爷的嘴,让灶王爷禁言。 过了小年,大年就近了。各家各户开始准备包饺子、扫房子、贴春联,祭祀先祖以及准备一些磕头的红包。孩子们在严守着春节这场盛大的仪式中,慢慢地,慢慢地,终于熬到了过年。 姑娘爱花小子要炮,男孩子们最爱燃放麻雷子、二踢脚、摔炮。十响一咕咚、钻天猴等炮仗。不管白天还是夜晚,外面燃放的鞭爆声始终连绵不断。天上蹿的,地上转的,手里甩的,炸坏了衣服鞋子、烧胡了手、熏黑了脸也没有感觉,孩子们没等到春节结束就把鞭炮祸害没了。 家乡的过年绝对是一幅热闹的民俗风情画。过去赤峰地区的过年习俗如贴春联、贴窗花、挂灯楼还是和关东人过年的习惯一样,对联大多请先生用毛笔写的,红纸黑字,满院满屋飘着字墨的香气;窗花是妇女们用手工剪的,贴在窗棂上橱柜上,匠心独具;灯笼是纸糊的,外红内亮,别有一番喜庆。全家上阵贴对联贴窗花挂灯楼,两手弄得黑红。有三副春联是我叔叔写的,内容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喜看春暖花千树,笑饮丰年酒一杯;父子携手山成玉,老幼同心土变金”,我还记得原样。叔叔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大咖,我现在的书法功底,颇有他老人家的真传。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十五,每天晚上,村子里的前庭后院、牛棚羊圈、库房车棚都挂满了灯笼,形状各异,灯火通明。孩子们踩着地上咯咯吱吱响的农作物的秸秆儿,走东家串西家,在凛冽寒风中呼朋引伴,小脸儿冻得通红,也乐此不疲。 除夕夜十二点“接神”时刻到来之际,人们争先恐后点燃鞭炮,真正的年就在一片震耳欲聋、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拉开了序幕……什么时代的年夜饭都是丰富的。 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十五,每天早饭都是饺子,中午年糕包子,晚饭米饭甜点。大年初几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即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条豆腐是一种,加上酸菜又是一种;大锅的炖鸡,加上干豆角丝是一种,加上蘑菇又是一种,都放在特大号的锅、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 过去的人总是相信这世界除了金钱和物质以外,还有神秘所在。给长辈们拜年,完备是需要叩头的,在比那久远的的年代,还要祭祀祖先。孩子们却满脸疑惑,尚不能领略慎终追远的意义。 大年初一特别起得早,换好新衣裳,吃完早饭出门见人就得问好。亲戚朋友来拜年,爸妈忙着端茶倒水,烧茶水,好酒好菜地端上来招待客人。一时间,家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面对长辈给的压岁钱,总是羞的不好意思要,强迫自己收了长辈给的压岁钱之后,都要上交给大人,让大人把它攒起来,当作一年救急的零花钱。 时光实在是令人感到恐慌,日子像流水一样一天天滑了过去,转眼之间自己已经进入中年。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过年就成了一种负担,再也没有了过年的情趣。 “年”在古代文化中也是种神兽,本来春节就是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一种文化传承。直到现在,我才深刻地了解到了过年的意义。年总是要过的,为父母,为爱人,为孩子,为姐妹,为兄弟,为他人。 年,永远凝聚着我们最深沉的情感归依,承载着我们最甜蜜的期盼。过年,其实中华民族的一种集体寻根。记忆中的年永远都是那样美好,可叹的是,我们再也无法回到从前。 平台其它文章链接点开即看: 好书任你读,只需点开链接即可阅读: 01.网络最流行小说:官场红人是如何历练出来的? 07.青云直上:朝中有人好做官 11.红颜迁升记 12.被女上司逼婚的男人 13.小城官场 14.官路亨通 【作者介绍】李冠男,赤峰克什克腾旗人,现工作于乌兰察布察右后旗,专业作家。代表作《脉动长河》《云河》《宴殇》,多篇作品结纳成《雪原·青萍·红叶》文集。 |
|
来自: 新用户0686839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