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政治经济学 知识点(全)
2020-06-24 | 阅:  转:  |  分享 
  
导论

0.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单选题

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7世纪中叶)产生的。

2、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英国的马尔萨斯,法国的萨伊。

3、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理论经济学,第二应用经济学,第三经济思想史,第四经济史,第五经济数量分析和计量方法学科。

3、(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规律的科学。

二、多选题

1、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包括(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2、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从(配第)开始,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李嘉图)结束。

3、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马尔萨斯)和(法国的萨伊)。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在(19世纪中叶)。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6、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批判的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

0.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单选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

3、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关系的总和。四个环节构成的辩证统一的运动过程,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生产)。

5、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6、一定社会形态中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是(经济制度)。

7、(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生产关系必须而且只能适应(生产力)的现有状况而发生变化。

10、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多选题或简答

1、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区别: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中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

3、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4、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5、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6、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

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8、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9、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0.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一、单选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在于揭示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经济运动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

2、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中,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在这个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规律即是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3、经济规律是长久不变的,经济规律是需要人参与的,经济规律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二、多选或简答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

2、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有什么样的经济规律。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志为转移地创造或制定它。第三,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3、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

答:特点:第一,由于自然规律赖以产生的自然条件变化时间很长,因而自然规律一般长久不变。第二,自然规律可以离开人们的活动,独立存在并发生作用,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第三,在阶级社会中,自然规律的发现和利用是没有阶级性的,而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利用则总是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各个阶级的切身利益,要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类型:第一,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第二,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第三,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他表现在某一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质,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等

0.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第一章

1.1经济制度变革的过程及规律

一、选择

1.从自然分工到社会分工,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表现为是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

2.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社会经济制度

3.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1.2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一、选择

1.与自然分工相适应的是自然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是商品经济。

2.自然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形式,商品经济则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3.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是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前提的,这些前提是:社会分工(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即私有制,决定条件)

4.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出现了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1.3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一、选择

1、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经济资源合理而有效的配置可以通过市场和计划两种方式,或这两种方式不同程度的结合来实现的

二、简答

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有商品生产就必须有商品交换,要进行商品交换就必须有市场,因此,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也就没有市场经济。二,市场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经济范畴,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程度就不同,只有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市场经济。三,市场经济又是与商品经济相区别的范畴,市场经济是从实现社会经济资源合理且有效配置的角度表明市场或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或决定性作用。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答:商品经济是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前提的,这些经济条件有(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简述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第一,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经济形式。第二,商品经济是以等价交换为基础的交换经济。第三,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

1.4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选择

1、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形态中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决定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2、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相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制度。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根据,经济制度的性质规定着经济体制模式的社会经济本。

简答

试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答:(1)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

(2)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

2.1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一、选择题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其中价值是它的本质因素。

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4.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着生产者之间的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的社会经济关系。

5.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价值的存在是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

7.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8.商品的内在矛盾,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解决

9.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0.抽象劳动形成的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个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实体,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11.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商品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都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引起的。

二、简答

1.为什么说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决定和影响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2商品的价值量

一、选择

1.商品价值量不是取决于个别劳动时间形成的个别价值,而是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的商品社会价值。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个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技术装备条件,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取决于大多数生产者所达到的水平

4.商品交换是根据商品的社会价值来进行的。

5.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寸来计量的。复杂劳动可以折算成倍加的简单运算。

6.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个别企业单位时间形成的价值量大于、等于或小于单位价值量。不取决于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水平,而取决于他的劳动生产率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水平

9.(多选)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

2.3价值规律

一、选择

1.商品价格的确定是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

2.商品的价格和价值是趋于一致的。商品的价值是由价值决定并受价值的制约。

二、简答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的调节社会总总劳动时间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比例的分配。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2)刺激商品的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进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货币与信用

3.1货币的形成和本质

一、选择

1、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第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第三,一般价值形式。第四,货币形式

2、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3.2货币的职能和货币的流通规律

一、单选题

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价格。

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是观念上的货币。

3、执行储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者是金银制品

4、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5、非金属实物货币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货币形式

6、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出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

二、多选或简答

1、在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3.3信用

一、选择

1.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信用产生的基础。

2.(多选)按主体的不同,信用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企业信用和消费信用等。

3.(多选)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表现: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单个只能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量的限制;商业信用的规模搜到资本周转快慢的限制;商业信用的范围还要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4.国家信用在国内的基本形式是国债。

5.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筹集资金便形成(企业信用)。

6.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其形式主要有(赊账、分期付款和发放消费信贷)。

7.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基本的信用形式。

二、简答

1.商业信用的特点:

①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

②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其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

③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具体有以下特点:

①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货币资本所有者。

②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对企业来说,属于间接融资。

③银行信用可以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3.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有哪些作用?

答: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信用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信用也加深了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

信用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一是信用可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资本的自由转移,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信用可以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三是信用可以加快商品流转的速度,节省流通费用。四是信用可以给居民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金融资产的持有方式,可以使每个家庭把他们的消费按时间顺序进行适当的安排,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五是信用有效的调节着国民经济运行。消极作用:一信用加深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触发生产过剩的危机。二,信用还引发货币信用危机。三,信用刺激投机。

第四章剩余价值的生产

4、1货币转化为资

选择

一般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某种使用价值,资本流通的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一般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对比表现出来。

劳动力商品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一般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力的使用不仅能创造新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正是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使用价值。

资本流通的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多选或简答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劳动力。b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能靠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作为商品的构成分为三个部分:a劳动者本人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B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劳动资料的价值,用于延续劳动力的共给。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用于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4.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选择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价值增值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一般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和增加可变资本总量。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商品价值是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的,即商品价值为C+V+M

多选或简答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第二工人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区别不可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内容、意义

依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内容: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叫做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叫做可变资本。

意义: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说明了剩余价值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第二为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试述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

一种是物化劳动表示法,即m′=剩余价值/可变资本=m/v。该公式表示的是在雇用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另一种是,活劳动表示法,即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该公式表明在工人的一个工作日的全部劳动时间中有多大部分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多大部分用来无偿的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4.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4.4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一、单选

1.资本注意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

3.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

4.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5.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的社会价值超过个别价值的余额。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6.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主义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主义企业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则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7.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生产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8.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两种: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9.资本主义工资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之分。

10.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11.社会再生产即使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12.社会再生产就其规模来讲,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3.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14.(多选)影响剩余价值总量的因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所使用的资本和所消耗的资本之间差额的大小、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15.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16.资本积累就是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集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

17.资本集中就是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少数大资本

18.资本集中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

19.(多选)资本集聚与资本集中的关系:资本集聚加速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反过来加速资本集聚。

20.(多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之间的区别:

(1)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的自我积累,而资本集中是若干单个资本的合并或联合。(2)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家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它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是通过原有资本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实现的,它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3)资本积聚要受积累的限制,它的增长速度较缓慢;而资本集中不受积累的限制,它的增长速度比较快。

21.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社会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贫困的积累,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22.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注意积累的必然产物

二、简答

1.社会简单再生产的重要特点

1.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工人自己创造的

2.不仅可变资本都是工人自己创造的,而且全部的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3.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的必要条件,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1.资本家这一次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只不过是上次从工人身上榨取到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有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资本,不但要由工人在生产中来补偿,而且在补偿时还要加上新的剩余价值。

3.资本积累的实质

1.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决定可资本家追求的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2.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最为一种强制力量,也迫使资本家不断地实行资本积累

4.简述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途径。

答: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的,个别资本的增大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资本积聚,另一种是资本集中,资本积聚就是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就是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少数大资本。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贫困的积累,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五章

5.1资本循环

一、选择

1.产业资本的循环必须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的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2.生产过程是产业资本循环中具有实质性和决定意义的阶段

3.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并不是三种不同类型的独立资本,而是产业资本在其运动过程中采取的不同职能形式。

4.(多选)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在时间上继起

5.2资本周转

一、选择

1.(多选)产业资本的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两个指标来衡量和反映。

2.(多选)资本周转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可以分为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3.(多选)生产时间由四个部分组成:劳动时间、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正常的停工时间。

4.影响流通时间的主要因素包括商品的需求状况、生产企业距市场的远近以及交通和信息条件

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限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资本价值的贬值,因而又称为精神磨损

9.每年提取的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值的比率就是折旧率

10.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预付资本总量

11.(多选)生产资料的构成对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12.可变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与剩余价值量的多少成正比关系

年剩余价值只是表明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

年剩余价值率通常要高于剩余价值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

2.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区别

3.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它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

第一,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流动资本。

第二,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提高年剩余率。

试分析怎样通过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答: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必须减少非劳动时间,以缩小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差距。影响流通时间的主要因素包括商品的需求状况和生产企业距市场的远近以及交通和信息条件等。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和目的是什么?

答:划分依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目的: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从而揭示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

5.3社会资本再生产

单选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分,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是社会生产在扩大规模上不断重复进行的生产

mx表示剩余价值中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m-mx就表示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的部分。

二、多选和简答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第一,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用公式表示如下:I(+_m)=Ⅱc第二,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如下:I(c+v+m)=I+IIc

第三,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如下:II(c+v+m)=I(v+m)+II(v+m):II(c+v+m)=5.4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

5.4.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一.选择题

1.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态或转化形式。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

3、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

4、.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

5、资本有机构成高的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大于剩余价值,从而生产价格高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小于剩余价值,从而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中等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才大体相等。

二.多选或简答

1.利润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在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利润率高低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成正比例变化。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就越高,反之则相反。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就某个部门来说,利润率和资本有机构成按相反方向变动,该部门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其利润率也就越高。就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企业来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利润率也相对较高,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企业只能获得较低的利润率甚至亏本。第三,不变资本的节约。节约不变资本,可以使资本家的预付资本量减少,从而提高利润率。节约不变资本,还可以是同量资本雇佣更多的劳动力,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同时,节约不变可以减少商品价值中生产资料价值转移的部分,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

第四,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同量资本所带来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从而年利润率也就越高。反之,年利润率就越低。年利润率和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例变化。

2、生产价格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是因为:

(1)从个别生产部门看,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可能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有量的差别;但从社会来看,被资本家阶级所占有的全部平均利润的总和等于全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

(2)从个别生产部门看,价值与生产价格在量上有差别;但从社会来看,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量。

(3)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商品价值量就降低,从而生产价格也会下降。由此可见,生产价格只不过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实现形式的改变。

3、利润是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的?

答: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就会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

4、价值是怎样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生产价格形成以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有什么变化?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值中的剩余价值部分在不同生产部门进行平均分配的结果导致生产价格的形成。变化:生产价格形成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商品价格就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5.5剩余价值的分割

一、单选

1.商业利润在专门流通领域从事上商品买卖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智能资本。

2.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3.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从表面上看,商业利润是商品销售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差额这只是表明商业资本家获得商业利润的途径

4.商业利润的本质就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5.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借给职能资本家(包括工业资本家、农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使用的闲置货币资本。?5.利息就是借贷资本家由于让渡资本使用权而取得的报酬,是由职能资本家支付的。?6.利息在本质上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7、借贷资本家获取利息的多少,是按照预先预定的利息率进行计算的8.资本主义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9.银行利润是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差额,再扣除经营银行的业务费用后形成的。

10.从量上来看,银行利润相当于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银行利润的本质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11.资本主义地租是租地的农业资本家作为使用土地的报酬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了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经济关系。?12.资本主义地租主要有两种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13.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别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15.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产品的社会价格必须由劣等地的生产价格决定。?16.了解级差地租第一形态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级差地租第一形态是由不同地块的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的差别而形成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第二形态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17.绝对地租则是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租种任何土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地租。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

18、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部门,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

简答

简析剩余价值是如何在资本家阶级之间分割的?

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多种具体的资本形似,如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农业资本等,与不同的资本形式相对应,剩余价值也分割为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资本主义地租等多种具体形式。

第六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发展

6.1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度

一、选择题

1.生产集中是私人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

2.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发展也是推动生产集中的有力杠杆。

3.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4.(多选)垄断竞争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以及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5.(多选或简答)垄断时期的竞争的新特点:竞争的目的不同;竞争的手段不同;竞争的范围不同;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二、简答题

1.生产集中之所以会形成垄断,是有下述原因造成的:

生产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

生产集中使垄断成为必要。

生产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竞争的困难,从而导致垄断的趋势。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导致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趋势

6.2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一、单选

1.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经济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

2.垄断组织的形式主要有短期价格协定、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混合联合公司等。

3.尽管垄断组织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实质都在于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4.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依靠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产品价格。它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基本形式。

5.银行垄断的形成后,银行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普通的信贷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金融资本形成的途径主要有两个:资本的相互渗透;人事上的结合

6.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庞大的金融资本的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控制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宰者。

7.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采取“拉出来”、“打进去”的方式来实现的。

8.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它按其形式可分为两种:一是借贷资本输出、二是生产资本输出。它按其主体可分为两种:一是私人资本输出、二是国家资本输出。

9.资本输出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就已经存在,但数量很有限,当时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商品输出。

10.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大粮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首先,锁着垄断的形成,资本家手中积累了大量货币资本。其次,国外市场,通过资本输出既可获得高额利息,又可带动商品输出获得高额利润,从而促使垄断资本家把大量过剩资本输出国外。

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跨国公司取代国际卡特尔成为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还出现了由国家出面组成的国际垄断同盟。

12(多选)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经济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

(1)垄断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标志,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诸多经济特征的共同基础。

(3)垄断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其他一切矛盾。

13.资本输出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

二、简答题

1.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2.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瓜分完毕

2.获得垄断利润的主要途径有:

(1)垄断企业的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通过高价出售和低价购买生产资料,占有非垄断企业和小生产者的一部分价值或剩余价值。

(3)通过高价出售消费品,把工人和其他消费者的一部分收入转化为垄断利润。

(4)通过资产阶级政府对国民收入作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占有一部分社会财富。

(5)通过对外投资和不等价交换,占有其他国家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3.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是什么?

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经济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首先,垄断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标志,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其次,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诸多经济特征的共同基础。再次,垄断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其他一切矛盾。

6.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其基本特征是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化,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产物。

3.单选-------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经济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4.进入20世纪70年代,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滞胀”的困难。

5.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主要包括保持经济持续均衡增长,保持国内国际收支大体平衡,实现充分就业

6.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特定情况下,国家也会适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经济。经济手段主要是指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来引导企业。

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通常采用所谓的三大法宝:一是公开市场业务、二是改变存款准备金率、三是调整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率。

简答

1.试述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取代竞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基础,但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并使竞争更加复杂和尖锐。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垄断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维护其垄断统治,保证整个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其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整个资产阶级获得的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的是垄断资产阶级整体利益。

3.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本形式及形成途径?

答:基本形式:一,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或称国有企业垄断资本。其形成途径为:私人垄断资本企业的“国有化”;国家利用财政手段直接建立国有企业;二,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其形成途径为:国家购买私人垄断企业的一部分股票,也就是国有垄断资本向私人垄断企业参股;国家将国有企业的一部分股票卖给私人垄断资本家也就是国有企业吸收私人垄断资本入股;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家联合投资建立新的企业。三,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其形成途径为: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计划等手段,向私人垄断企业提供各种优惠和补贴、提供贷款、调节利率以及订购和采购商品。





6.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单选1.经济危机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集中表现,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的解决形式。2.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3.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形成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周期更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经济条件:1)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的劳动者。2)在少数人手中集中了大量的货币财富。二、多选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阶段是决定性阶段)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具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即金融创新过度和金融监管不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金融资本的全球化等。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经济条件:1、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的劳动者。2、在少数人手中集中了大量的货币财富。7.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及特殊性简答:1.市场经济的一般性集中表现在:第一,经济关系市场化。第二,企业行为自主化。第三,宏观调控间接化。第四,经济管理法制化。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第三,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7.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与市场单选:1.企业是生产商品或服务以获取利润的基本经济组织。2.个人业主制企业是最早的企业形式,通常存在于零售商业、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公平竞争是市场有序发展的基本要求。优胜劣汰是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标志。同一生产部门内的竞争主要以价格竞争的方式来进行部门之间的竞争主要通过资金的流入或流出来体现。多选.公司制企业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市场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市场体系可简单划分为商品市场和和生产要素市场。.消费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基础,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渠道,也是社会再生产中最后的市场实现过程。.生产资料市场既属于商品市场,也是重要的和基本的生产要素市场。简答价格机制的作用价格的高低变化影响着供求,引导着生产与消费,从而可以调节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耗费节约;价格高低还可以调节市场消费需求的规模、方向、结构;价格的变化还可以调节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分配。





















献花(0)
+1
(本文系上官浩宸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