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几乎人人都有过「崴脚」的经历—— 下楼梯踩空、跑步时踩到小石子、打篮球踩到别人脚上……甚至没站稳时都可能崴到脚。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小问题,休息两天就好了,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留下了后遗症:经常崴到同一只脚,成了「习惯性崴脚」。 什么是「习惯性崴脚」? 崴脚,专业叫法是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损伤。 崴脚后没有进行正确的处理和保养,导致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松弛、稳定性变差,踝关节就容易出现二次扭伤,形成“慢性踝关节不稳”,即习惯性崴脚。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崴过脚的人里,有40%会发展为习惯性崴脚。 习惯性崴脚是一种长期的慢性损伤,不仅会影响日常活动,还可能诱发骨折、出现关节炎,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没有引起重视,等疾病发展到晚期,就只能通过手术进行补救了。 因此,崴脚后进行正确的处理并及时就医,才能避免埋下健康隐患。 崴了脚,如何正确处理? 首先,我们应避免错误的处理方式: 01 热敷、涂抹红花油 ✘ 崴脚后血管破裂,热敷或涂抹红花油都会使血管扩张,加重肿胀和疼痛。 02 按摩、揉搓受伤部位 ✘ 崴脚后可能会伤到骨头和韧带,随意按摩、揉搓会使损伤的部位症状加重。 03 感觉不疼了就继续运动 ✘ 很多人认为不疼了就是康复了,殊不知崴脚后如果没有正确处理,内伤没有充分愈合,会陷入“扭伤→不稳→运动→再扭伤”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习惯性崴脚。 崴脚后出现轻度扭伤(脚踝能够自主活动,周围没有明显肿胀),可以按照RICE原则进行处理: 1、休息(Rest) 切记马上停止所有活动,观察脚踝的受伤情况,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2、冰敷(Ice) 在崴脚后48小时内,用湿毛巾包裹冰块置于踝关节疼痛区域(切忌将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每次约20分钟,每日3次,可以缓解患处的炎症反应和疼痛。 3、加压(Compression) 使用弹性绷带适当加压踝关节可缓解肿胀,切忌加压过度导致肢体缺血。 4、抬高(Elevation) 休息或睡觉时,可在患肢脚下垫一个枕头,增加血液回流,能减轻肿胀状态以及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适用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一旦出现以下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习惯性崴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3组动作锻炼,强化自己的踝关节,减少反复损伤的风险,从而预防习惯性崴脚: 动作一 踮脚训练 (图片来源:小薇编辑部) 动作要领:
动作二 弹力带脚背拉伸训练 (图片来源:小薇编辑部) 动作要领:
动作三 单脚站立训练 (图片来源:小薇编辑部) 动作要领:
总的来说,崴脚这件事虽然常见,但也不容小觑。学会正确处理,平时做好踝关节的保养,有问题及时看医生,才能将影响降到最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