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杉树的四大精神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6-24

红杉树作为世界上最高的树种,它的生长特性不是个体的成长,而是家族式、集体式的生长。人类群居性的特征正与红杉树林的成长相似。从红杉树的生长现象我得到了四个启发。

一、交互式生长法则

红杉树的根部都是交互在一起的,非常符合互联网的特征。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命运的共同体。也就是说它表达了为个体的内在和外在,以及集体的内在和外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所以,这个交互式生长完全把个体的内在与集体的内在紧密相连,然后把个体的外在和集体的外在也紧密相连。

作为一个团体,一个家族,可以运用在我们的家庭上,企业上,组织上。涉及到这样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机制,它必将涉及到每一位个体在生存、生活、生命的领域里所从事的产品载体,服务载体和文化载体。你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代言人,更是一个服务者,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的代言人,你要在这样一个家族群中扮演好这三个角色。这种共同体关系,作为一个个体在一个族群当中,小到一个班级当中,它有三个相对的应用。

 1.靠谱的播种

就是我去选择一个平台或组织时,这个平台靠不靠谱?它的理念怎么样?这就涉及到站队问题,我们站的队靠不靠谱?里面的人、事、物靠不靠谱?这样才能很好的去播种。也就是说,我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红杉树林?其团队和整体符不符合红杉树树林的机制。我得选择这样的树林去在里面交互式生长。

2. 立命有根

要符合交互式生长,我们立命要有根。现在很多人的命是没有根的。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打游击战。当然不是说不好,但无论做什么产品都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有根。立命有根是指产品、服务、文化要三合一。这个叫心上三点,要去应用。产品是外在的,是基于生存和生活的应用。尤其是生存领域,我们必须要有一个产品来维系生存,这个产品要符合正命或正业。这个产品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要没有后遗症的。即不会破坏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法则,还要起修复作用。选择这样的载体,这样的立命才符合。这是外在的层面。

3. 根根交错

我们在选择一片红杉树林时,做人做事的根要和其他个体去产生交互。交互就是服务和文化。服务有两种,一是基于产品本身的服务;另一种是我们在这个红杉树林当中可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我能为大家提供什么服务?能不能服务好大家?没有服务意识就不可能产生交互。这是公转和自转。

根,讲的是本质的交流,不加掩饰,如实地面对,真实地分享。这不在乎文化水平或学历的高低。文化就是在自己的生命体验当中有自己独特的,真实的生命体验。把它分享出来,化出来。你能激活内在,把独特的生命体验表达出来,你就有文化了。这个部分属于行法,需要大家行动起来。在此过程中我们才能吸收到不同的养分。红杉树通过根根交错,把底部的营养元素进行均衡。所以,根根交互是基于大家的服务和生命体验的分享而言的。

二、连根养根的原则

红杉树根根交错生长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根与根相连,相养。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都是有根的,有祖先的传承、血脉的传承、文化的传承。要连根养根同样需要符合三个条件:

1.个体的激活

每个人都是一颗红杉树,在一个集体的树林当中必须把自己激活。也就是我们能不能重建自己的生活秩序与活法(包括环保、生态、微信群等资源的梳理等),重新回到道德法则这个基础上来,重新焕发我们的新生命,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为什么要从事这个产品或服务。

2.供需平衡

站在生存层面,在这个红杉树林当中我们得符合一阴一阳之道。红杉数林下面的根都是交互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供,指的是每一棵红杉树,每一个个体能为大家提供什么服务或产品?这个产品是大家需要的吗?

需,就是你在这片红杉林当中,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水分,阳光是什么?把你的诉求点表达出来。这样的话大家彼此之间就能了解,你能供什么,你需要什么?根据我的情况,我想要什么?达到供需平衡。这样生态管理就很清晰,资源不浪费。这样信息就很对等。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的结构和制度,包括共产主义的设计,都是建立在基本生产资料怎样能共享,供需怎样平衡上。整个社会,国家、公司,企业,到社团,组织,家庭,都有一个供需平衡的存在。

这一块我们怎样去更好的进行呈现呢?未来楠书房家族的品牌建设当中都会把这个部分完善起来。这样,我们彼此才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所以,供需平衡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去解决的。

3.文化滋养

文化滋养是站在生命层面。我们整个家族是一片大树林,要照顾到每一个个体不同与共同的需求。每一个个体缺乏文化的营养,我们要去满足大家。相当于我们这个大家族要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和文化能量,把祖宗圣贤的经典能量激活出来,活化出来,滋养到我们红杉树的每一个个体。连根其实是连中华古圣先贤的智慧根脉,用他们的营养激活出来给大家。这个是文化属性上要连根养根。

三、同频共振法则

同频共振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事业中有三个方面。

1.家族学堂

我们去哪里去同频共振?就需有一个共享的学堂。过去的大家族都有共享的祠堂,共享的私塾,让这个家族所有的人到这里来学习。只有在家族学堂里面来进行同频共振,红杉树林里的每一个个体能够共享到这个家族的学堂,来学习圣贤文化。我们楠书房其实已经具备条件,正在做共享学堂的建设。

2.家族学习法

既然是同频共振,要同什么频,共什么振呢?这涉及到一个团体学习方法,所以我把他列为叫家族学习法——时习之学习技术。大家组合起来遵循一个法则:聆听、欣赏、接纳,围绕闻、思、修的次第关系,有学前、学中、学后的分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参与学习的小伙伴们完全能体会到这种同频给大家带来的共振效果。比如:牛有四个胃,它能出牛奶。人只有一个胃怎么办?我就借小伙伴们各自的胃来解决,得到均衡发展,这个就是同频共振带来的集体效应,它是一个增量,是一个乘法,是一个高级叠加。所以,这是一门学习技术。

3.家族活动

同频共振一定要有一个关联到线上、线下的事件,一定是由很多活动来组成的。我们的家族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来开展某些活动,让大家参与同频。从古代至今各民族形成了很多风俗,到什么节气要吃什么,怎么过,还有很多节日。如一起包饺子、做汤圆、放鞭炮、踏青、划龙舟等等。那么,一个伙伴家族成员也都需要通过全年很多的活动来完成同频共振。同频共振不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一定是在形而下的事件安排当中来完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