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身在农村“羞耻”吗?孝顺农村的父母有错吗?

 二月春风TSg 2020-06-24

农村”,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当年,我们的老一代革命家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独特的革命道路,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建立了新中国。

1949年,我国有的城镇化率为10.64%,到1978年提高到了17.92%,也就是说中国农村农民占总人口的82.08%,大多数都是农民。当时,我国处于落后的农业大国地位。

农村”,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1978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掀起,实行联产承包,发展乡镇企业,从此经济开始起飞,经历了40年的奋斗,我的城镇化率达到了60%以上,使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改变了城乡结构。

“农村”,广阔无垠的农村,是农业的基础,是生产粮食、蔬菜和瓜果的基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它为我们亿万市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活必须品,保证了我们的碗里有米、盘里有菜。

农村,为中国革命、建设和人民生活做岀了巨大贡献,其功绩卓著不可磨灭,出身在农村有什么“羞耻”呢?

“出身不由己”,一个人的成长机遇、能力素质、社会关系,不同的优化组合,造就了当下的岀身状况。

人生父母养”、“百善孝为先”,这是天理,城市、农村一个样!

1、法律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不因城市、农村有什么改变和限制。

2、看一看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子女赡养父母的要求,《论语》中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说:“活着时按礼侍奉;死之后按礼安葬、按礼纪念。”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不断根,延续到今天,并将继续延绵下去。

3、从人情和报恩看一看子女对父母的赡养问题。母亲从怀胎开始,母亲忍受着妊娠反应的痛苦拖着笨重的身体,煎熬十个月后生下子女;从哇哇哇落地起,一口奶一勺饭不分昼夜抚养到咿呀学语;再到供给照顾上学,逐渐长大成人。期间,城市和农村父母的付出和辛苦是难以计算的,是一样的。

从法律、传统、报恩的角度看,城市和农村的子女都有义务孝顺父自己的父母。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