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水一战、兵行险着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必然性浅析

 白衣钱子 2020-06-24
背水一战、兵行险着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必然性浅析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伏兵于太极宫内,发动了兵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玄武门之变”以血腥的方式最终解决了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长达数年的储位之争,并开创了唐朝皇位继承人以武装政变夺权的先例,这在唐朝历史上可谓影响深远。《旧唐书 高祖本纪》云:“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诏立秦王为皇太子,继统万机,大赦天下。” 《新唐书 太宗本纪》中记载为:“太子建成惧废,与齐王元吉谋害太宗,未发。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門,殺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

大多数史书中记载李世民因为“被迫自卫”而不得不兵行险着突然发动兵变夺取储位,仔细研究兵变当天李世民一党对军队、城防、统治机构各个环节的渗透与控制,以及对敌方太子建成外部消息的控制,便可得知此次兵变时间虽起突然,过程虽惊险,但实乃是水到渠成,成功完全有其必然。

玄武门的选择

背水一战、兵行险着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必然性浅析

玄武门是唐都长安宫城的北门,位于长安城中央的最北部。宫城营建于开皇二年(公元582)六月至开皇三年三月, 包括太极宫(隋为大兴宫)、东宫和掖庭宫。太极宫在宫城中部, 面积最大。宫中的正殿太极殿隋称大兴殿是唐初政治中枢所在地。宫城南面有五个门, 中间是承天门(隋称广阳门)北面有三个门, 玄武门是其正门, 但位于宫城北墙中部偏西之处, 不与承天门相对。东侧有安礼门、至德门, 其中至德门为东宫北门。

宫城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 是唐朝统治活动的中心。其中太极宫南边是皇城, 东西两侧有东宫和掖庭宫, 都比较安全, 惟独北边与旷野相通, 且地势较低。因此, 太极宫北边的玄武门就显得极为重要。若玄武门失守, 太极宫便处于危险的境地。玄武门的得失事关宫城和皇帝的安危, 所以唐初宫中禁卫北军在玄武门外禁苑中屯营驻守。

在隋唐两代, 宫门的启闭有严格规定。平时朝臣上朝都需要经由宫城北门玄武门入宫。宫城南面的承天门不常开“ 若元正、冬至, 陈乐设宴会, 赦肴罪, 除旧布新, 当万国朝贡使者、四夷宾客, 则御承天门听政。”每月朔望皇帝登太极殿临朝时, 群臣朝参时开承天门。还有, 皇帝举行郊祀或游猎时, 也是从承天门出入,此外一般很少开放。太极殿后有两仪殿是皇帝举行“ 内朝” 之处, “ 常日听政视事, 则临此殿。

背水一战、兵行险着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必然性浅析

《隋书》中有很多朝臣入宫奏事要走玄武门的记载,甚至皇亲国戚都不例外。武德四年, 洛阳平定后, 苏世长归降唐朝, 高祖“ 后于玄武门引见, 语及平生, 恩意甚厚。” 唐承隋制,所以唐初臣子和皇亲国戚们入宫觑见皇帝也多走玄武门, 时间长了便形成一种习惯。

由上述可知, 玄武门成为宫中与外朝联系的咽喉要地。武德九年六月一日太白经天,三日再次经天,太史令傅奕上奏“主秦王当有天下”。下午李渊召李世民自辩(有点要让李世民自杀以证清白的意思了)。李世民反诬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李渊下令第二天早上召兄弟三人和宰相们对质。 李世民处于无路可退的境况, 不得不先发制人、背水一战以求生存之机。而六月四日的对质, 玄武门是建成、元吉入朝的必经之地。这正是李世民选择玄武门设伏发动政变的原因。

对禁军的成功渗透

唐代的长安城各宫殿门、城门制定了一套相当完备的安全保卫制度。

宫殿门、城门, 给交鱼符、巡鱼符。左厢、右厢给开门符、闭门符。亦左符进内, 右符监门掌之。

玄武门苑内诸门有唤人木契,左以进内,右以授监门,有敕召者用之。-《新唐书 仪卫志·木契符》

宫城诸门启闭都是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违制开门是需要皇帝的手敕, 否则, 府兵卫士是不开门的, 失职的将士都会受到严重的惩罚或被判死刑。为确保宫城的安全, 城门都是非常结实沉重, 不会轻易被打开。攻打城门若没有内应是很难斩关而入的。太子建成被杀后,东宫府兵两千围攻玄武门久而不破即是明证。

而李世民、尉迟敬德等九人率领的八百秦府私甲,通过玄武门时若无内应必遭阻拦。因此有玄武门禁卫北军守将的内应提前进入宫内设伏是这场夺储兵变成功的先决条件。而这些内应便是李世民早已安插在禁军中的薛万均、左右监门卫中郎将常何和北门屯营将军敬君弘等。

背水一战、兵行险着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必然性浅析

(一)常何

常何在两唐书中并无传,他的生平记载在巴黎图书馆所藏的敦煌写本李义府所撰的《常何墓志铭》中,墓文中有云:

“。。。太宗文皇帝出讨东都,以公为左右骁骑。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仍以数十金刀子委公锡骁勇之夫。趋奉藩朝,参闻霸略,承解衣之厚遇,申绕账之深诚。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

从碑文中可以发现常何在武德三年就随李世民出战洛阳打王世充,也就是说常何实际上就是李世民的老部下了。武德七年李世民就将他调入京城并安插在玄武门北军中,李世民当时未必想得到两年后会发生什么,但他一定清楚,如果要控制宫城,则必须控制玄武门。因此,在玄武门常驻守军中安插自己的力量就是必要也是明智的选择。

在禁卫制度中,出入宫中的任何人都要经过左右监门卫的严格检查 。负责检校宫门出人的左右监门卫较固定,相比较轮番的府兵卫士, 流动性较小,左右监门卫虽官阶不高,却掌控着从玄武门进人宫中的大权 。因此时任监门卫中郎将常何用李世民提供的金刀子、黄金等笼络收买了手下那些同样是“长上”不轮番的“骁勇之夫”:位居机要,负责勘验出入宫城門籍的左右监门卫。这些门卫人数不多,流动性小,定员四十。容易为李世民所网罗结成长期关系,在一旦有事时即可遣用。

背水一战、兵行险着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必然性浅析

常何墓碑文局部

(二)敬君弘

《忠义列传》中记载了敬君弘的生平,作为北齐宰相之后,他根正苗红,历任骠骑将军又封了侯,当时掌管北门的禁军,他副手都是正四品的中郎将(如其后一同战死的吕世衡)。

敬君弘,绛州绛人,北齐尚书右仆射显俊曾孙也。累功历骠骑将军,封黔昌侯。以屯营兵守玄武门。隐太子之死,左右解散。其车骑将军冯立者,有材武,叹曰: “生赖其宠,死不共难,我无以见士大夫!”乃与巢王亲将谢叔方率兵攻玄武门,殊死斗。君弘挺身出,或曰:“事未可判,当按兵待变,成列而斗可也。”不从。 与中郎将吕世衡呼而进,皆战殁。立顾其下曰:“足以报太子矣。”遂解兵走。君弘等败,秦府兵不振。尉迟敬德掷巢王首示叔方,叔方下马恸,亦出奔。明日自归, 太宗曰:“义士也。”置之。俄而立又至,帝让曰:“汝离我兄弟,罪一也;杀我 将士,罪二也。何所逃死?”答曰:“出身事主,当战之日,不知其它。”因伏地悲不自胜,帝亦劳遣之。诏赠君弘左屯卫大将军,世衡右骁卫将军。

那么怎么认定敬君弘是也是秦王一党?

首先从北门禁卫制度来看,虽然常何所领的勘验门籍的监门卫长官位置很关键,但是如果没有驻防的北门守军的配合,李世民一行要全副武装的通过玄武门进入宫城也不可能。因为宿卫卫士何人何时当上当入,北门守军押兵官十分清楚。即使李世民当时领“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之职,名义上可以统领各禁军,但是几百号人骑马个个戎装入宫,要瞒过北门守将则绝不可能。

根据《唐律》:“知谋反不告,绞;守门失职,谋反所过之门守者皆流。”由此可知,若不是秦王死党,敬君弘怎么会冒着死罪坐视放纵李世民一干伏兵通过玄武门,于此敬君弘与李世民的关系十分明确了。

其次,敬君弘在兵变当日表现也非常积极突出。太子建成被杀后,形势还未明朗,此时北门守军已经知道情况异常但都采取观望态度,不愿意阻击太子的宫府兵卷入事变。但敬君弘却表态鲜明、积极:“所亲或止之曰:事未可判,当按兵待变,成列而斗可也。”连手下劝他稍微骑墙观望一下都不听,和吕世衡迎着东宫和齐王府中的私兵就是殊死搏杀直至力战而死。

最后,当事变结束,李世民控制了局势后,他责备率东宫府兵攻打玄武门的将领冯立“杀我将士”,当日李世民部将并未损失,唯有北门守将敬君弘与吕世衡战死。由此可窥见敬君弘确实是秦王早已安插在禁军中的棋子。

所以玄武门当日伏兵计顺利实施除了左右监门卫中郎将常何外,敬君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背水一战、兵行险着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必然性浅析

此外,宫中禁军除了负责“诸门禁、门籍”的左右监门卫 ,还有负责“宫中及京城昼夜巡警”的左右金吾卫 ,以及负责“宫殿侍卫及供御之仪仗”的左右千牛卫, 都在玄武门及其附近职守和巡逻。即使通过玄武门在不是禁军又无皇帝敕旨的情况下,李世民要让全副武装的士兵进入宫城设伏,则不仅仅是网罗常何、敬君弘等两三人可以实现的,因此上述诸卫内毫无疑问都安插有太宗的人。之后陆续出土的曹钦墓志、庞卿恽碑等新资料则证明了:基层禁军军官中像常何这样的“地下英雄”还有很多

  • 薛万均

(薛)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与艺归款,高祖授万均上柱国、永安郡公。秦王平刘黑闼,引万均为右二护军,北门长上。《新唐书·薛万钧传》

  • 安元寿,右武候大将军凉国公安兴贵之子,武德五年,安元寿被秦王李世民追入幕府,授右库真。在玄武门那天“披甲宿卫”于太极宫西侧的嘉猷门
  • 还有曹钦:武德元年,曹钦从薛仁果手下归唐,担任北门长上,后跟随李世民参加了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战役,在“豳郊式静”之后,以功拜将军。李世民引曹钦为“柏堂左右,恩同卧内,用防宫甲之变”——李世民在豳州抗击突厥即为武德七年
  • 此外,正史有传的玄武门功臣庞卿恽墓碑则记载:七年,授秦王左一副护军,其年,又补左内马军总管——“内军”在一般指的就是禁军。

从玄武门开始,大批私人武装穿过宫内重重禁军防卫竟然毫无阻拦,足可见当时皇宫内的禁军已被李世民完全渗透。

背水一战、兵行险着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必然性浅析

兵变前李世民所居的弘义宫与宫城平面图

对长安城防的控制

除了对宫中禁军系统的渗透外,李世民对整个长安的城防、各权力官衙的掌控和渗透也是匪夷所思的。

1.事实上,在“太白经天”这个诡异天象发生之前,李世民已经在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的“逼迫”下决定了先发制人的方案。尉迟敬德更是已经私自调动秦府私甲八百余人进宫。

敬德曰:'王今处事有疑,非智也;临难不决,非勇也。且大王素所畜养勇士八百馀人,在外者今已入宫,擐甲执兵,事势已成,大王安得已乎!'

。。。敬德往,与无忌共谕之曰:'王已决计,公宜速入共谋之。吾属四人,不可群行道中。'乃令玄龄、如晦著道士服,与无忌俱入,敬德自它道亦至。-《资治通鉴》

定计之后,秦王府里开了一个秘密战前动员会,十几二十号个重点人物跑到秦王府,那么长的动员时间,一帝、二王没有得到任何消息,没有任何一个长安城巡逻人员通风报信。加上之前尉迟敬德调动八百秦王私人武装入宫,这是足以可以见李世民对长安城防的掌控力和对消息保密能力有多惊人。

背水一战、兵行险着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必然性浅析

高士廉释囚赴方林门路线图

2.玄武门兵变发生后,太子建成和元吉被杀的消息传到东宫,太子旧属薛万彻率兵猛攻玄武门未果后鼓噪要去攻打秦王府,“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因为秦王府精锐尽出此时秦王府空虚,所以在玄武门的秦王府将士才“大惧”。

武德五年,士廉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时太宗为雍州牧,以士廉是文德皇后之舅,素有才望,甚亲敬之。及将诛隐太子,士廉与其甥长孙无忌并预密谋。六月四日,士廉率吏卒释系囚,授以兵甲,驰至芳林门,备与太宗合势。太宗升春宫,拜太子右庶子。《旧唐书·高士廉传》

为了驰援秦王府和玄武门,后来的长孙皇后的舅舅雍州治中高士廉,直接带着自己手下的官吏和士兵,冲到监狱里拉出犯人组成军队,然后光明正大地一路开到芳林门,而芳林门下面就是掖庭宫了。也就是说高士廉这一路上根本没有巡街的士兵阻拦,而且芳林门守军全体下线,一个囚徒组成的军队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直接毫无阻力的进入皇宫大内。

当时的长安在雍州辖下,李世民遥领幽州牧,虽是一把手但是个虚职。雍州的实际话事人就是治中。后来的京兆府治在光德坊,大理寺在义宁坊,长安县衙在长寿坊,万年县衙在宣阳坊,不管哪一个,从这些府衙里提出犯人,编组成军,再浩浩荡荡杀到芳林门,都至少要通过三-四个坊的路程。

长安街上浩浩荡荡一群被武装起来的囚犯光天化日下奔向皇帝所在的宫城,长安城中的武候巡街和卫士此时去哪了?长安每门必有守军,芳林门的监门卫、驻防的宿卫和金吾卫此时又都去哪里了?当天长安城与大内宫城所有文武官员的集体沉默和观望,细思极恐。秦王对长安城的渗透和掌控力可见一斑。

有惊无险的过程

除了上述对宫城外的控制外,熟谙军事作战的李世民通过了一场“宫廷闪电战”有惊无险的完成两个既定目标:诛除太子和齐王同时控制高祖李渊。

背水一战、兵行险着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必然性浅析

李世民设伏射杀建成的临湖殿

1.李世民在为兵变进行的一切明火执仗的准备,太子建成和元吉都毫不知情,足见两王在外的情报系统已经完全被屏蔽和控制。二人四日一早仍旧按照之前的进宫朝拜路线通过了自己兄弟控制的军事禁区玄武门,快到临湖殿的时候二王才发现异常,在“跋马东归宫府”的时候,李世民从后面追呼了出来,李元吉慌张之间连续三次未拉满弓没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则是目标明确,并不还击元吉而是“擒贼先擒王”毫不手软一箭射死自己的大哥李建成。

射杀建成后,李世民的坐骑受惊逃逸至树林,他自己也坠马一时爬不起来。被尉迟敬德所率的七十骑射下马的李元吉随后赶到李世民面前。元吉知道这是必死之局,不管是为了自己活命还是为了报仇,他此时最想的就是杀掉李世民,所以用弓弦扼住李世民的脖子,差点把他勒死。在尉迟敬德及时赶到,“跃马叱之”后,元吉在逃往武德殿的途中被敬德射杀。哪怕身经百战的李世民在面对兄弟手足相残时,也难免紧张。而这也是这场兵变中对于李世民来说最为惊险的时刻。

背水一战、兵行险着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必然性浅析

2.另一边,这场兵变最重要的战场,李世民对自己父亲高祖李渊的控制在伏击太子前已经展开。不能及时控制李渊,即使斩杀了太子,李世民的政变也会功亏一篑。李渊身边平时都有一、两百贴身卫士,从秦府的空虚,玄武门“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等的记载中可以推知世民带去的八百人大都投入到控制李渊的战斗了。当尉迟敬德满身是血“擐甲持矛,直至上所”走到皇帝李渊面前而毫无宿卫阻拦的时候,意味这位大唐开国皇帝身边的防卫系统已经处于溃败。被挟持“泛舟海池”的李渊在杀气腾腾的尉迟敬德和一众倒向秦王的宰相们面前知道已经无力回天,如果再不识时务,恐怕性命不保,于是李渊只有答应尉迟敬德所请, 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又使黄门侍郎裴矩至东宫晓谕诸将卒,大势遂定。这也宣告了李世民的政变获得成功。

控制了形势的李世民在东宫和齐王府卫队逃散后,他命令军队占据了东宫和齐王府,将二王膝下共十个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十个侄子全部处死,以绝后患。诚如清代历史学家赵翼所言:“是时高祖尚在帝位,而坐视其孙之以反律伏诛而不能一救,高祖亦危矣。”

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渗透和准备,李世民把兵变失败后的退路都已经规划好了。政变前李世民就派遣心腹张亮、温大雅和屈突通去经略东都洛阳,以备兵变失败而割据以待东山再起。

隐太子之诛也,通复检校行台仆射,驰镇洛阳。-《旧唐书·屈突通传》

太宗以隐太子、巢刺王之故,令大雅镇洛阳以俟变。-《旧唐书·温大雅传》

会建成、元吉将起难,太宗以洛州形胜之地,一朝有变,将出保之。-《旧唐书·张亮传》

纵观“玄武门之变”,有“房谋杜断”的缜密计划,有对皇城禁军的成功渗透,有对长安城各城防和官衙的掌控、有对敌人信息的有效严密封锁,有一众上下齐心、临机善变的将士、还有兵败后的对应措施。所以无论战前计划、战斗情况和取得的战斗成果都在李世民一边的严密控制下,这种种条件的叠加,玄武门兵变的成功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了,成为必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