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梁山伯
我女儿目前已经上大二了,我清晰地记得,当年因为她上了小升初衔接班后,对初中的课程上起来感觉挺轻松,考试成绩也一直在班里名列前几名。 而一个同事却因为当时带孩子外出游玩,没有给孩子报名小升初衔接班,导致孩子上初中后不适应功课增多、上课进度变快,出现了成绩直线下降的情况。 一 那么,为何要上小升初衔接班呢?小学跟初中的课程到底有哪些不同呢?这是许多家长和孩子们的刚性需求。 对于孩子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科目增加 学习任务成倍增加 小学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科,学习时间比较充裕,成绩一直保持稳定比较容易。 而初中的科目不仅有语文数学外语,还增加了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和生物,共9科。科目成倍增加后,作业量也成倍增加。但是孩子的学习的时间没有变,依然是下午下课后的两三个小时。 这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孩子来说,因为学习内容一下子增多,导致学习课程抓不住重点、精力分散,有的孩子会出现成绩突然下滑的情况。 知识点增多、变难 语文方面:初中的语文课不仅内容增多,而且对文言文、古诗词、课外阅读、作文的要求等越来越高。 数学方面:初中数学的难度远远大于小学,而且新的知识点超过80个。 英语方面:小学的英语单词量较少,句型也比较简单。但是初中却要求掌握1600个词汇量,300个固定搭配。 若孩子在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突然面对增加的成倍的课程及难度,如果没有调整应对方法,成绩出现下滑在所难免。
知识体系变得更完整 语文方面:初中的语文知识除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作文难度不仅增加,还考察学生的文学素养。考试不仅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还会涵盖国学、美学、科学、地理、历史等学科领域,内容变得更广泛。 数学方面:初中数学不仅学习数学基础,还增加了几何、函数、方程式、不等式等知识体系,更加考验孩子学习的融会贯通能力。 英语方面:英语不仅要学会「听说读写」,还要学习语法、掌握大量的词汇,更需要学生要学会全方位的运用学习能力,统筹安排时间。 总之,随着科目的增加,老师上课的进度也会拉快,之前小学一节课的内容只有两三页,现在初中一节课的内容可能会有五六页,甚至更多,孩子来不及消化,老师第二天就进入了下一个章节的授课。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小学阶段,第一节课教你和面,第二节课教你擀皮,最后教你如何包饺子,考试也是如何包饺子。而在初中阶段,上课老师教你包饺子,回家的作业是做包子,考试的内容却是烙馅饼。 这就说明初中的知识更考验孩子的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的能力。 二 转变观念,早日适应变化 提前衔接,更新学习方法 (1)认真学习,夯实基础 因为初一是所有初中知识体系的根基,到了初二才会有难度的提升。这期间,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夯实初一的基础知识,发现不懂的问题,要让孩子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一定不能不懂装懂,把问题越积越多。 (2)家长督促,培养习惯 好的习惯的养成是优秀和成功的基础。 孩子上初一后,一定要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上课认真做笔记的习惯、课后进行错题整理的习惯,以及在考试前认真进行查漏补缺的习惯。这样的好习惯养成后,日积月累,孩子的进步一定看得见。 (3)明确目标,端正态度 之前在上小学时,孩子们的学习目标尚不明确,孩子大多是在父母监督下完成学业的,学习动机大多是应付考试。 但初中阶段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就开始有意地对抗家长的逼迫和监督,自然会与父母产生摩擦。 这时候家长们就要多跟孩子沟通,让孩子早日树立学习目标。比如及时了解孩子长大后的理想,将来想上哪所著名的高中,或者哪所大学等。 有了目标,孩子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也才会端正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一旦孩子有了自主学习的态度,会让家长少操很多心,也为将来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家长主动学习 跟上时代步伐 家长们除了转变意识和观念,在行动上也需要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下班后自己也主动看书、学习,增强自己的职场竞争力等,而不是沉迷于追剧、打牌和刷手机。毕竟孩子是你的,不是老师的也不是学校的。 与此同时,家长也要注意收集小升初政策信息以及网上报名信息,做好辅助工作,同时要常跟孩子谈心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对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让孩子在学习的路上感到不孤单,感到父母永远是自己的坚强后盾。 学习就像登山,只有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到达顶峰,并欣赏到精美绝伦的风景。 希望孩子在学习的路上,家长能够跟孩子们一起坚持,一起努力,一起收获果实和美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