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大凡读过《红楼梦》的人,大都会记得那位嗜茶如命、孤寂清高的女子——妙玉的这句名言。 说起喝茶不得不提及妙玉,喜欢妙玉的人,说她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茶道的造诣登峰造极;不喜欢妙玉的人,说她是故作清高,懂茶技但不懂茶道。这两个极端的说法都源自她在《红楼梦》中的“敬茶”事宜。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那一回,贾母带着众人到栊翠庵喝茶,这时,妙玉出场了。但见妙玉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亲自向贾母敬茶。贾母说:“我不喝六安茶。”妙玉笑答:“知道,这是老君眉。”当贾母问起沏茶之水时,妙玉答是“旧年蠲的雨水”,惹得贾母“龙心大悦”。 贾母喝了半盅后,随手让刘姥姥也尝尝,因此便有了妙玉那句“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她是嫌刘姥姥脏,不要那个名贵茶杯了。本是方外之人,却对贾母的饮茶习惯明察秋毫,还对人地位的尊卑有这么大的偏见,难怪有些人讲妙玉是做作、假清高。 但有些人却独爱妙玉骨子里的这种傲气,尤其是她后来请宝钗和黛玉喝体己茶时,用的是“分瓜瓜包斝”和“点犀乔”的茶具,喝的是“藏五年之久的梅花上的雪水。”被后世很多雅士骚客津津乐道。可见,妙玉从心底是看不起贾母的,认为只有才情学识如宝黛者方配喝她的珍藏好茶。 自古品茶多论水,不得清泉枉蕴香 雨水、雪水、朝露水,在古代都被称为“天泉”,尤其是雪水,更为古人所推崇。所谓采明前茶,煮梅上雪,品茶听韵,不单是“妙玉们”的闲情,也不独文人墨客的专利,很多风雅的茶人更是讲究好茶、好水、好器,对他们来讲,品的不仅是茶,还是一种超然的心境。 明代诗文作家张大复深谙茶道,在他的《梅花草堂笔谈》中曾写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与他同时代的茶人许次纾,在其享名于世的著作《茶疏》中亦有“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的记载。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泡茶所用之水更是作出了明确的区分:“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可见水质直接影响茶质,泡茶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的色、香、味的优劣。古人认为只有精茶与真水的融合,才是至高的享受,是最美的境界。 现代人定义的上宜茶好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茶人普遍一致认为:只有满足“清、轻、甘、活、冽”五个标准的水,才称得上宜茶好水。 清,指的是水质清亮透明无杂质,最能显出茶的本色; 轻,水体要轻。水的比重越大,说明可溶解的矿物质越多,不宜泡茶,所以水体以轻为好; 甘,水味要甘。即一入口,舌尖便会有甜滋滋的感觉。咽下去后,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 活,水源要流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繁殖,同时经过自然净化,氧气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 冽,即寒凉之意,因为寒凉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那里温度低,不受污染,泡出的茶汤滋味自然纯正。 品好水 享茶寿 中国文化中,“茶寿”是108岁的雅称。“茶”字拆开来看,上为“廿”,下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刚好为一百零八,所以茶寿有健康长寿的祝福寓意。 茶寿源泉,为好茶而生。取自凤山原始森林,地处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的源头。被天赐好水蕴育滋养着,当地人普遍健康长寿,百岁老人比例名列世界前茅。同时这里享有国家颁发的“国际长寿养生基地”的荣誉,全国各地希望喝好水、享健康的人士,不远千里慕名而来。 “茶寿源泉”,完全符合宜茶好水的这五个标准,并在2019年“好水斗茶.陆羽奖”大赛中,荣获金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