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亡之后,为何又能成功逆袭?

 大秦之歌 2020-06-24


撰文|大秦之歌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01

作为一个秦人,真对秦朝的灭亡感到惋惜,立国刚刚15年,江山尚未坐稳,就被楚国的军队以反对暴政的名义给推翻了。

想当初,几百年前,赳赳老秦,共筑大秦,硬是把一个西部弱小秦国发展成一个超级大国,不能不说秦人的坚韧是多么伟大。

关于秦国灭亡的故事,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暴政者说。贾谊是暴政者说的代表人物,在他的名著《过秦论》中是这样说秦国灭亡原因,文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意思是说秦国国法过于严苛,执政者过于残暴,引起天下大乱,秦国灭亡是暴政导致的结果。

选错接班人者说。接班人选错,是秦国亡国的根本所在。假如秦始皇未死之前,立公子扶苏为太子,就不会发生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惨案。

卧底者说。赵高是赵国人,从嬴政孩提在赵国为人质时,就一直跟着秦始皇。后来秦始皇灭了赵国,身为赵国人的赵高,心生仇恨,一直败坏秦国的机会。所以,等到秦始皇一死,赵高就开始霍乱秦国,让秦国破亡。

凡此种种,2300多年来,人们都在不遗余力的追溯秦国破亡原因。除了以上几种说法,还有没有另外一种可以站得住脚的说法呢?

02

在秦国,一直流传着亡秦必三楚的箴言。楚是秦吞并的最后一个国家,这并不是楚国太过遥远,而是秦国在破楚之前,确实对楚国忌惮很深,不敢随便动武。

嬴政第一次计划灭楚时,在大殿上开会点帅,看到文武百官整整齐齐站在下面,问道:“此次伐楚,谁愿领兵挂帅?为我大秦扫平楚国。”

天水老家大营主帅李信未等嬴政语落,高声答道:“陛下,臣愿领兵伐楚,为我大秦收获楚国这弹丸之地。”

嬴政很高兴,问李信要多少兵马?李信说十万即可。嬴政即刻派李信领兵伐楚。李信走了之后,嬴政找来老将王翦,问他:“老王,你看李信这次出征有几成胜算?”

王翦未加思考,随口答道:“没有胜算”。嬴政扫兴而归,果不其然,李信没有多久,就率领残兵败将归来。

嬴政一看王翦的话很实在,李信夸夸其谈,有点不靠谱。所以第二次伐楚,嬴政要王翦挂帅,而且按照王翦的要求,派足整整60万大军,才最终勉强把楚国拿下。

从嬴政两次伐楚的结果看,楚国的确不好惹,是个不容易征服的国家。楚人凶悍,也成了秦吞并六国之后,心里最刺痛的一个地方。

03

秦灭楚国,楚亡秦国,冤家宜解不宜结,可这一对冤家算是死磕上了。

战国史上,楚人普遍认为,楚国灭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秦国的欺骗,秦楚在外交、政治、国土、文化交流方面产生了极大的纠纷。

两国利益着眼点不同,所用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国与国交往,纠纷是难免的,但出了问题,大家都希望能够用和平对话的形式解决。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希望能够公平公正、合情合理。但国家之间的事情,不是两个家庭之家的事情,有了矛盾总不能打死就不往来,还得继续交往,还要学会装逼,当着没事的样子。

比如说现在的美国,动不动把手伸进别的国家,今天找借口灭了伊拉克,明天找理由修理叙利亚,后天又派福克斯航母、全球鹰无人机抵近我国南海,进行赤裸裸的侦察。

我们明知美国人有自己的战略意图,所谓冠冕堂皇“维护南海航行自由”是借口,只不过是美国人欺骗全球老百姓的一贯把戏伎俩。但人家连联合国都不尿,我们实力又不如人家,所以,只能动动嘴皮子,在外交部记者例行会上,严正申明一下。

秦国就像现在的美国,是一个靠实力说话,靠强势外交展示国家风采的关中大国。

有两件事情,让楚国深深感到“弱国无外交”这句名言。这话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说的,但用在楚国身上也挺合适。

第一件事是秦王赢驷派张仪出使楚国,执行秦国“合纵”战略。为实现此战略,秦王按照张仪的要求,答应给楚国600里商于之地,条件是楚国必须和齐国断交。

楚王大喜,这可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啊!不要白不要。人逢喜事非常爽,他很快答应了秦王提出的和平协议,在双方发布的联合公报上签字盖章。

楚怀王还亲自挑选了一批楚国美女,让外交部副部长带队把这批美人千里迢迢送给秦王。

楚国外交部长交割完美女,就兴高采烈向秦王要地。国务卿张仪接待了他。张仪一听楚国外交部副部长要600里商于之地。哈哈大笑说:“你不是在开玩乐吧?是你听错了,我说的是6里,哪里说600里了?”。

楚怀王很生气,想想自己也是大国领袖,秦国再怎么了不起,也不能欺骗我啊!准备和秦国打仗,以解心头恶气。

秦国求和,怀王说,我杀了张仪就出气了。张仪吃透了楚怀王,知道他杀不了自己,所以就大摇大摆来到楚国,一阵花言巧语以后,楚国又把他放了回去。

第二件事是秦国要和楚国在武关会盟,秦王赢驷让楚怀王亲自来一趟,既然两家把《和平共处》条约都签订,两国元首搞一个G2峰会也很正常。

楚怀王刚开始不想去,秦国太远了,舟车劳作,他有点吃不消。当时,也没有空军一号这样的大飞机坐,所以很不情愿参加秦楚G2峰会。但一个叫子兰的儿子建议他去,怀王也就来参加了。

其实,这次高峰会议,是秦王设计的一个陷阱,是秦国“弱楚”战略的一个节点。结果是可以用屁股都能想到的结果,怀王被秦王囚禁,客死他乡。

这两件事情,让湖北佬很丢人,他们认为是自己太老实,被狡诈的关中佬一骗再骗,搞的楚国在全世界都抬不起头,楚王的仇恨变成了一个国家的整体仇恨,秦国成了罪大恶极的国际大骗子。只等有机会,一定要把秦国欺骗楚国,给楚国人造成的伤害,加倍的偿还给秦国人。

亡秦的种子在那个时候,开始在楚人心灵深处扎根。

04

楚人对秦国始终极为不满,骨子里从来没有服气过秦国。

战国七雄中,除了楚国,都是周王室直接分封的诸侯国。无论在表面上,还是在实际上,他们都是以维护周朝的中原正统文化为己任,觉得周是自己最亲近的朋友。

秦虽然被山东诸国瞧不起,但是对于中原文明一直是“虽不能得,心向往之”,一直努力向中原靠近。

楚同中原文明并不是同一个文化体系,实际上,楚对周文明并不认同。楚国是长江流域文明的代表,其他六国则同属于黄河流域文明文化体系。

楚率先称王,楚把南巡的周昭王姬瑕给淹死了,楚被称为蛮夷,是每次“尊王攘夷”的对象。

等到秦统一后,自然是中原文明的胜利,其他五国虽然国破,但是文化没亡。但作为被排斥和歧视的文明,楚在文化方面没有认同感。也可以说,楚是亡国亡得最彻底的国家。

楚最反感秦的政治制度,就想今天的美国反感北朝鲜、古巴、伊朗这些国家一样。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君主专制。其他五国基本上是沿用周的嫡长子分封制,楚的差距更远,它在地方上基本是部落酋长联盟,中央是以楚王为中心的熊、景、昭、屈几大贵族的联盟。

这种体制如果和中原的政治体制相比对的话,应该相当与夏商时期,要一下过渡到郡县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秦国吞并六国后,楚的残存实力最强。已经说过,在地方上,楚国是部落酋长联盟。楚国土辽阔,亡国后,边缘部落只要改易旗帜,归顺秦国,实力上是不会受到触碰的,当时的秦军也没有力量对南方的“蛮夷”部落进行一一“剿匪”。

因为楚的长时期统治,楚国贵族和地方部落有很好的关系,很多楚的王公大将都能隐匿在民间,比如义帝心,还有项梁等人。

05

不同的文化,塑造出楚人与秦人不一样的精神、性格、习俗差异。楚人重鬼,多淫祀,多隐逸,多玄想,这很像殷人。与重礼仪,认为“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的拘谨的周人很不相同,更和实用的、功利的法家思想格格不入。这种心态和秦的专制体制相差太大。

此外,楚人也是很重武重术,剽疾之风,世有定论。楚人战斗的英勇和惨烈,有屈原的《国殇》为证。为复国而战,楚人是身死而乐意。

以上诸方面,是其他五国基本不具备的。由此,楚人成为秦末反秦的主力,秦末的农民起义也可以看作是楚国的复国运动。

虽然最后不是楚国而是一个崭新的王朝——大汉,取代了秦,但是至少在西汉武帝以前,楚文化一直是中国主流文化。这种影响,直到东汉连绵不绝,也深深影响了后世,或者说我们每一个人,多多少少,在思想上,都留下楚的印记。

最让天下震撼的两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转载请著名大秦之歌公众号和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