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喜欢大秦的人 何不与我一起, 做一个大秦之歌的正真朋友 文 ∣ 我是秦始皇 图by daseots 在我死后,我的大秦帝国也像一颗天空划过的流星,瞬间消失啦!这是我最悲催的事儿。很多后世之人会问,你所快速建立的华夏统一大秦王朝,又如何迅速灭亡?是啊!我梦想大秦万万世,缺仅仅存在了14年,成为最短命的王朝,不知有多少人会嘲笑我啊! 有人说,如果我早点立太子,让大儿子扶苏接位的话,大秦会走上一条平稳的道路,至少不会那么快速灭亡,我想,如果历史可以推到重来,我也许不会重蹈覆辙。 那么,我到底想没想立扶苏为太子呢?如果想把扶苏立为太子,为又为何不把他带在在身边呢?为何我要把扶苏派到九原大营,与蒙恬一起守边关呢? 这里,我不说我死后赵高、李斯篡改诏书背叛我的事情,我只想给后人交代一下为送扶苏去守边的想法吧! 作为一个帝王,我在考虑接班人时,可能更多的要考虑儿子们的政治抱负、能力甚至权谋,也要考虑大秦国策能否顺利延续等问题, 从我自己的经历看,面对复杂的朝政,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智慧,是很难驾驭大秦这架马车的。所以,我对扶苏的培养是最严格的。 扶苏是我的长子,在很多地方是像我的,虽然我们在政见上经常发生矛盾,但我觉得他能直言自己的主张,是一种诚实、正直、有主见的表现,所以我从内心喜欢他。但我要做一个严父,让他经受各种考验,否则在我死后,他怎么能驾驭朝政呢? 在司马迁《秦始皇本纪》里,他肤浅的认为我搞的“焚书坑儒”、“ 重法绳之臣”等等政策过于残暴,导致我的亲生儿子扶苏大为反感,在政治上站在我的对立面。 司马迁甚至写到,扶苏在朝堂上向我直谏:“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这简直是笑话,完全是司马迁道听途说的编排。当时,我大秦初定天下,面对暗潮汹涌的六国复辟势力,法制上焉能松懈,政治上焉能松弛。扶苏面对当时局面,也是非常清楚的,我们父子有过这方面的讨论,也曾今给我表达过“恐天下不安”的想法,但不是在朝堂之上,而是在我自己的客房里,更没有激烈争论,而是相互聊天。 有人借此就说,我面对扶苏的直谏,心理很不爽,原因有两点:一是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二是我主张的法治和扶苏倡导的仁治,在意识形态方面有很大的分歧。 所以,我借着这个机会,把扶苏派去和蒙恬一起守边,一是惩罚扶苏,让他知道敬畏皇权;二是用事实告诉扶苏,到底应该实行仁治还是坚持法治。 这些都是后世的臆测,根本不是我的本意,所以说后世所谓的历史学家只能称他们是书生,根本不是政治家,焉能知道我心里的想法。对于所谓仁治,听上去冠冕堂皇,实际上是导致国家分崩离析的祸根,让老百姓再次身陷战火。很多六国遗老遗少们都在骂我残暴,但他们却不敢反抗,假如我一旦实施仁政,给他们宽宏大量的姿态,他们一定会寻找空隙,再次分裂大秦,这点,我比任何人都清楚。 对于秦国当下来说,只有实行法治,才能维护华夏稳定和统一,只有等天下完全安定后,才能回过头来实行所谓仁治。但仁治并不是要废弃法治,而是在国家休养生息的时候,把法治的精髓、精神贯穿到大秦帝国的每一个角角落落,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形成法不欺人、法不害人、法不偏袒有过失的人,公平、公正、合情合理的护佑我大秦向前发展。 如果说扶苏和我的谈论是直谏我的话,我并不会认为他政治上不成熟,他能为民着想,我认为他具备了一个大政治家的胸怀,具备了一个帝王应该有的潜质,如果大秦在我手里能平平维稳走过三十多年,那么,我留给扶苏的一定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王朝,到那时,他不但可以弘扬大秦的法治国策,而且能以仁义之心对待百姓,我心里很高兴。 我把扶苏派到边关,就是想告诉他,国家对内需要实行严刑峻法,对外需要一堵强大的围墙,只有当这两件事做好以后,才能开始你说的仁治。 行文至此,你们应该明白我为何要把扶苏派去守边吗?我其实是在着力培养扶苏,一旦确定了他的太子之位,好让他更好的治理国家。 自春秋以来的传统,国君想要立谁为太子,就先派谁到其他国家当人质,目的就是锻炼处事能力,而当时秦国统一了六国,普天之下,就我大秦一国,没有外国可以派扶苏去当质子了,就只能派他去边关,跟着蒙恬一起锻炼,一来学习军队部署管理,而来在边关感受异族对大秦的威胁,让他居安思危,不能有任何懈怠思想。而且蒙恬是我最信任的将军,他可以在政治上于蒙恬达成默契。 很多人文,老秦啊!既然你想立扶苏为太子,那为什么没有给扶苏任何暗示呢?为什么我要给他暗示呢?一来我不太喜欢暗示,我希望我的儿子都有悟性,不但有主见,而且会参透、领悟一些事情,自己悟出来的事情,远比别人暗示的要深刻的多。再者,我既然要选择他做太子,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想办法去锻炼他,让有水平的人去教他。根本没有暗示的必要。 如果我早知道赵高、李斯会背叛我,我也不会去暗示他,还是让我去悟,靠自己能力去改变局面,这才是一个君王应该做的事情。 很多疼骂我一心追求长生不老,觉得自己会死那么早,所以错过了立太子的最后机会,给了赵高、李斯政变的机会。我只能说,在我死后,赵高和李斯串通一气,伪造诏书,让扶苏和蒙恬见诏就地自裁,是扶苏的命运,也是蒙恬的命运,更是我大秦的命运。 说到底,还是他悟性太低,至死没有悟出来我派他监军九原大军,戍边守卫的深意。一切都只能说是天意,我大秦的短命,是历史早已安排好的,非人意所能动摇。 【大秦之歌】 大秦之歌是一个专为喜欢大秦历史文化读者开设的读书写作分享平台,为大秦历史文化爱好者提供故事分享、历史品鉴、图文欣赏、读书社群服务,已成功入驻新浪、搜狐、网易、豆瓣、今日头条等国内媒体平台。以追寻陕西乃至中国人的文化根基为遵旨,坚持原创精神,立志为国内外广大读者提供最好的文字体验。 ·END· 大秦之歌∣在知识里徜徉 洞见 · 价值 · 有趣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大秦之歌》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1511705881@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