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歌剧是大型的音乐体裁,人声与器乐的融合。早期的古希腊悲喜剧到千年中世纪的宗教色彩和文艺复兴的音乐戏剧然后是1600年前后诞生在意大利的歌剧,我们时代剧院经常上演的还有话剧。歌剧是舞台、舞美、灯光、演员和音乐家一起完成的大制作,每当现场观看聆听都让人为之震撼。 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到普赛尔的《迪多与埃涅阿斯》到法国大歌剧作曲家吕利,之后经格鲁克改革后在莫扎特的歌剧音乐中有大量的经典之作诞生,比如《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女人心》等。 浪漫主义歌剧更是大制作,上演率至今最高的莫过于比才的《卡门》。如果说天生为歌剧而生的作曲家我想非威尔第莫属,他笔下的经典之作更充满戏剧性,《弄臣》、《茶花女》、《阿伊达》、《纳布科》、《奥赛罗》、《命运之力》等都是经常上演的。《茶花女》抒情歌剧的特色和大歌剧的《阿伊达》都是耐看和经常上演的名剧,笔者就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观看过几次,特别印象深刻的就是已故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棒下的《茶花女》,也三度现场看过歌剧之王世界顶级歌唱家多明哥的精彩演出。 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和贝里尼的《诺尔玛》也是非常值得观看的。意大利擅长描述小人物的作曲家更真实的反应人类生活,他的天鹅之作《图兰朵》以中国民歌《茉莉花》为元素贯穿全剧。《艺术家的生涯》和《蝴蝶夫人》也都是异域风情的写真,咏叹调和宣叙调、咏叙调,以及重唱、大合唱让人看后非常震惊。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和威尔第童年出生。他也作了一些,当然后来也叫乐剧,瓦格纳自己完成歌剧脚本是非常出色的文学大师。《罗恩格林》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布龙根的指环》都堪称神剧。民族乐派的《鲍里斯·戈多诺夫,俄罗斯旋律大师柴可夫斯基的《奥涅金》,20世纪印象大师德彪西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和贝尔格的《沃采克》更调动了观众的眼球,特别是《露露》至今在国内上演困难。 歌剧的人生百态是需要多听、多去现场观看的综合性艺术,希望不久音乐舞台回归后走进剧院回味那置身于乐池的瞬间,也让我们的人生丰富多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