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在一颗蛋里

 hl1bwcdm 2020-06-24
世界上绝大多数文明,都畏惧死亡、厌恶死亡。而除少数例外,它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土葬。

传统上的中式棺材和西式棺材,都是木质,且一头宽一头窄(传统的西式棺材不流行了,右边这个真的让人想到吸血鬼啊)


农业社会里,木棺是血脉之亲入土为安的居所,今天则是火葬前,遗体暂储灵魂暂居的所在。

但其实不论土葬还是火葬,都并不环保。

人类的身体,与其他生物有机体并无不同。当一切生命体征如飞而去,人体和一块即将腐败的肉并无却别——放久了会滋养细菌,成为蛆虫的新家。


如果是自然界,这种自然分解诚然算是不错的归宿,但人类哪怕死了,他的尸体也会埋在在世亲人居住的地方附近。

他生前罹患的疾病的病菌,如艾滋病毒,会继续存活,木质棺材里面的甲醛也会和病菌一起渗入地下水,活脱脱一个潜在的污染源。

此外,土葬占用耕地的问题也是老大难。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现代社会。

火葬能够解决占用耕地以及尸体污染源的问题,但又衍生了新的问题。

焚化炉焚烧一个尸体,要耗时1个多小时,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而这个世界上,死亡远比你想得要寻常。每秒钟就有1.8人死亡,一天有15万人死去,而一年,则有5600万人离世,相当于一个西欧发达国家的人口体量。

焚烧每年自然老去的人类的尸体,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

在这一背景下,“绿色殡葬”应运而生。

绿色殡葬就是让一个人可持续、环保地死去。目前有多种形式,有的已经成为现实,有的则还是概念中的东西。

人体堆肥已经被少量美国人接受。

可持续殡葬公司会为这些人提供“液体火化”的服务,他们用150摄氏度的高温碱性物质替代火焰,将尸体“水解”成一罐如石油的液体。


一个成年人能“生产”大约113升液体,这些液体会被直接倒掉,或者作为肥料给需要的人用。

例如下面这片森林,其肥料来源就是可持续殡葬公司,也可以将它视为洒满骨灰的墓地。


目前,美国有14个州,加拿大有3个州,将“液体火化”列为合法。


美国人并非更前卫、更环保,在为亲人选择尸体的处理方式时,哪怕再前卫的人,也会趋于保守。很多人只是单纯觉得水解比火烧要温柔,就像游戏里没选火元素而选水元素的技能一样。

惊世骇俗的尸体处理方式,往往只能出自死者本人的意愿。

比如人体蛋形胶囊

这个意大利设计师作品,可谓真正意义上的“视死如生”。

人死亡后,模仿在母亲肚子里的姿势,蜷缩在一个蛋型的巨大胶囊里。这个胶囊完全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


之后胶囊被埋入土中,就像一枚种子。紧接着,死者的家属为其选择一类树种,种植于胶囊的正上方。

日复一日,树种吸收蛋囊中的尸体营养,渐渐长成一棵大树。死者的家属负责定期过来给这棵树除草、除虫。

树的附近没有墓碑,殡葬公司会提供给家属这棵树的GPS定位。


很多树的寿命,远比人类要长。

百岁以上的老树比比皆是,中国有十大千年古树(迎客松、凤凰松……)。

2014年,瑞典于默奥大学的科学家在瑞典中部的山脉上,发现了Old Tjikko,其根系已经有9500岁,仍在继续生长。


如果将人的寿命转化为树的寿命,比如种下一棵苹果树,让百年后的子孙,仍能坐在这棵树上乘凉,吃树上的苹果,那对死者而言,实在是莫大的欣慰。

但活着的人,是如何理解这件事的,则是另一回事了。

要知道,死亡固然可怕,但“薛定谔的死亡”更可怕……


设计师的终极目标,是在世界各地埋放无数蛋型胶囊,将阴沉沉的墓地,替换为生气勃勃的森林。

没有墓碑,树的存在就是人的自然延伸。

不过仔细想想,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尸林吧……


也许由于实在太诡异,人体蛋形胶囊,哪怕在设计者所在的国家意大利,目前也是不合法的。

就像开篇提到的,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文化,对待死亡的态度都是畏惧与厌恶。

我们害怕死亡,但不能阻止死亡。每个生物都有其出生、成长、衰老与死亡的既定周期,人类也不例外。

人生如逆旅,到头来,我们的归宿,不是一抔黄土,就是一捧灰烬。

但死亡是生命历程的一部分,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走向下一个门。作为生物有机体,分解者总会来光顾我们的遗体。如果能接受这一点,绿色殡葬就变得可以接受。


我们死后,生命的循环将无可避免地再次开始。或者以地下的蛆虫,或者以头顶的苍松。

资料来源:BBC、Planet Eart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