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粽情悠长

 昵称45109175 2020-06-25


第一次吃粽子是40年前,年有的我随母亲回祖籍河北保定安国县,在姥姥家过了一个有粽子的端午节。那是我长到十岁第一次离开生活的小山沟,从西北到冀中平原,感受到那个年代河北农村不同与西北的节日氛围。

离端午还有一两日,姥姥家便开始忙碌,准备工作是从清洗、浸泡粽叶,泡米,选红枣等开始。端午头天晚上开始包粽子,等大盆粽子放到土灶上大铁锅内煮时我已是急不可待,那是一种好奇、无限期待又充满未知诱惑的的过程。灶堂的火在风箱声中忽大忽小,铁锅上热气升腾,又等了很久很久才中闻到一股清香。姥姥说,闻到味道就可以停火了,在锅里闷一晚上早上才好吃。其实,此时夜已深,于是在在闻着粽子香味,听着田间蛙鸣声中既不情愿的入睡,那天梦里都是粽子满天飞,从是梦中笑醒。

早上粽子出锅,姥姥让我和两表弟先给左邻右舍各送几个,看锅内渐少的粽子真是着急呀,我们不够吃咋办?况且我从来没吃过粽子呢。待到送完粽子回来,桌上却多出几大海碗不同形状的粽子,当时真是欣喜无限。原来农村人家同村人相互赠送粽子是当地节日习俗。回想在所有人都不太富足,物质不是太丰富的年代,这是乡里乡亲最质朴的情感交流方式吧。那个端午我尝到到了不同味道不同内涵的粽子。因我和母亲是远方来的客,更受村里人另一番热枕.那个端午姥姥家的粽子比别人家多出许多,人们又知我是第一次吃粽子,引来许多感慨。


那年是母亲离开故乡20多年,到大西北极偏僻的农村扎根后第二次回娘家。从青春年少到年近半百,各中滋味当时年幼的我是无法体会的,只是记得母亲在见到好多人时都泪流满面,相互拥抱并有说不完的话,我的姥姥在端午也拖着病躯乐呵呵的忙里忙外。少年不识乡愁意,我所感受的是一种开心过节的氛围,母亲从几千里之外回到故乡,又是怎样的感觉?
那个年代的河北农村,端午,中秋必是要走亲戚的。那天我和母亲及两个表弟,拎着一只装满粽子和新麦面馍馍的篮子,去了邻村的舅舅,姨姨,叔叔,姑姑等等人家。一天转下来,晚上到家蓝子还是满的,不过是姑家拿下两馒另放几个自家的粽子,舅家留下几个粽子又回放几个馍,如此这般一天下来,所有的亲戚家都去问候了,自家蓝子中的馍与粽子各样不一互不相识了。走亲戚这个说法在我的老家真更贴切不过了。四十年前的端午节,对端午所有的寓意没什么了解。在冀中平原的农村这是刚过麦收的季节,读到陆游的初夏闲居:蚕收户户缫丝白,麦熟村村捣麦香”便是当时农村应景照。而我十岁的端午也是对粽子最初最深刻的留忆!


跨越时间得长河,十几年之后成家住在平房区。那几年的端午,总有左邻右舍的阿姨,姐姐等送来粽子,再次品尝到不同形色的粽子,恍若间总有一种回到小时侯的幸福感。之后几经搬家,经历每一个陌生到熟悉,年年端午年年过,粽子自然年年有,粽子的身价也有了高低之分,粽子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却在不知不觉中疏懒了忘却了品粽子带来的美好,那些曾经送过粽子的邻居们因搬迁因各自的忙碌渐行渐远。生活的点滴似乎在转瞬间已是过往。某一年端午遇见曾经的邻里姐姐已是两鬓轻霜,说挺想念当初住在平房互相送粽子的日子。

此文上述部分是去年端午随笔记在手机上的,今年端午将至,补充记录去年亲自包粽子的感悟。第一次自己动手包粽子,也可谓是第二次,40年前在姥姥包过的,那时10岁的小丫头片子不过是图个新鲜好玩。而今自己包粽子却是另一番滋味,母亲的年龄已超过当时姥姥,我亦是当年母亲的年龄,但姥姥、母亲当年教我包粽子的情景依旧清晰。姥姥已经离世多年,母亲自那次后再也没回过河北老家。与母亲一起包粽子的过程,也是母亲对往事重温的过程。
母亲老了,在变老的路上品味过生活的各样滋味,如今儿孙绕膝,生活过的简单安稳。偶尔的叹息是对千里之外也同样变老的兄弟的思念,至此故乡其实是他乡。母亲包粽子的手法依然娴熟,我也在母亲的带动下包出满意的粽子。母亲品尝粽子时说,自己包的粽子就是好吃,我想,这个味道不过是一种体验和回忆,母亲所谓的好吃不过是多年之后吃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吧。母亲说,等我走了,当你老了,再小一辈的孩子们还会包粽子吗?我没回答......


粽情悠悠,古人诗中有欢喜: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头条号】、【百家号】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