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家:2017年9月26日,俄罗斯曾发生核事故,证据无可辩驳,却一直隐瞒不承认!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0-06-25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是中国的一句俗话,但用在俄罗斯马亚克核设施2017年的核事故上,恐怕再合适不过了。这场核事故是由欧洲科学家监测到的,但迄今俄罗斯一直不予承认。

“掩盖比事故本身更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家弗兰克·N·冯希佩尔(Frank N. von Hippel)2017年说的,“他们可能更担心的是惹怒当地人,而非全世界。”

而6月15日,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以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这次核事故来自于对核废料的后处理,为俄罗斯隐瞒的2017年马亚克核事故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马亚克是俄罗斯最大的核设施之一,曾在1953年发生核废料储罐爆炸事故,相当于70至100吨TNT当量炸药爆炸,放射性尘埃云污染了800到20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具体取决于污染物污染水平的高低,是迄今为止仅次于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泄漏的世界第三大核灾难。然而事故发生后,前苏联对此严加保密,导致附近居民对危险毫无察觉,爆炸一周后才开始撤离受影响的10000名居民,但仍未说明撤离原因。估计在52000平方公里内共有27.2万人受到影响,但因这场核灾难死亡的人数却从未得到统计。

而从那之后,马亚克更是事故不断,根据维基百科上的统计,到2017年这次事故为止,马亚克共发生了35起重大事故,周围居民真的一不小心,睡梦中就有可能成为地下冤魂。

来自瑞典、德国、芬兰、挪威和丹麦5个国家的科学家,组建了一个名为五环的组织,自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后,就一直在监测欧洲大气中的辐射水平,目前已有22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参加。

2017年10月,该组织在大气中首次监测到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以来106同位素的含量升高,并遍布欧洲大范围地区,最后将污染源定位在9月25日至28日之间的伏尔加河-乌拉尔南部地区。但俄罗斯对此矢口否认,并称可能是人造卫星在大气层中燃烧产生的。

6月15日的研究由德国汉诺威大学教授乔治·施泰因豪舍(Georg Steinhauser)及加拿大卫生部辐射防护局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研究人员从2017年收集的同位素样本中鉴定出了独特的“化学指纹”,通常与核废料再处理有关的两种化学物质氯化和氧化钌,科学家们表示,这提供了“直接证据,表明核燃料后处理是2017年环境释放的根源。”

研究人员认为,核设施应该等待至少三年才能再处理乏核燃料,但在马亚克,可能仅仅过了两年就进行了处理,这必然会导致热量释放。不过科学家们认为,这次106的释放,不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直接威胁,但长期后果还不知道;如果释放到当地的水和土壤中,就应该监测来自马亚克附近工厂的食品安全。

灾难的发生当然不幸,但更不幸的是灾难发生后,有人却当做没事一般,让民众蒙在鼓里,尤其是核辐射这种无声无息,没有任何征兆,只有身体开始不行了才能察觉的可怕魔鬼。

参考:
Wikipedia:Mayak,Kyshtym disaster

PNAS:Identification of a chemical fingerprint linking the undeclared 2017 release of 106Ru to advanced nuclear fuel reprocessi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