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第二句“毕世接不出”?

 我爱巴蒂斯图塔 2020-06-25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中国古代爱情诗词中不朽的经典,其中《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更是经典中的经典,里面有一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以说爱情诗词中最为人熟知一联诗。

不过,这首无题诗中,让人赞赏的不止上面所说的一联,其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便已让人感到惊艳,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更被明末清初的学者赞其“毕世接不出。”(《义门读书记》)

那么,今天小楼就分析这第二句好在哪?为什么冯舒会说“毕世接不出”?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为什么说“毕世接不出”?那就是因为第一句写得太好,相见时难,人人都会写到,别亦难,却没有人在诗中写到这一层,而经李商隐一写出来,便是将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情感写了出来,而且这种情感非常强烈,这就要求第二句要有足够的信息量,才能承接得出这一句。

而“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句做到了。

1)写出了分别的时间。

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指春风,中国大陆春季一般都吹东南风,所以诗词中常由东风来指春风。百花残,则是指暮春时节。这一句点出了诗中两人分别的时间是在暮春时节。

2)象征青春消逝,爱情受到外界摧残。

㺯好的事物,给人的感觉都是相通的,比如爱情、青春、春天、鲜花。

所以古代诗人常常用花跟春天来写青春爱情。

而“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句诗中,写的是暮春时节,暮春是春天的末尾,即将春尽,象征着青春消逝。

百花残,鲜花就像美好的爱情,而凋零的花,则象征着倍受外界摧残的爱情。

如此,便承接住了“相见时难”的痛苦。

3)暗含痛苦无奈的心情。

一般来说,写百花凋零,往往会写风雨摧残,那么李商隐应该写东风劲吹,强调外在环境的恶劣,然而他写的是东风无力。

李商隐如此写,便是想传达出他内心的无奈之感,绵软的东风仿佛是从他的心里在吹出来,风中弥漫着的,是他深深的无奈。

首句中两个“难”字,便已透露诗人的无奈之感,而这一句,便用东力之无力,暗暗中承接了无奈之感。

4)跟后面的“春蚕”建立意象上的联系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不仅承接住了首句沉痛至极的感情,同时还跟下一联建立了联系。

这一句写的是暮春景象,而第三句用“春蚕”作比喻,两者有着意象上的联系,使得首联跟颔联的联系更为紧密。

你看,“东无无力百花残”,总共才七个字,却包含了如此丰富的信息,所以冯舒会赞叹其“毕世接不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