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欣赏“诗鬼”李贺的经典名篇《梦天》

 我爱巴蒂斯图塔 2020-06-25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的这首《梦天》,是他游仙诗的代表作。在诗中,诗人想象自己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飘飘然飞上美丽的天空的情景。“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描写的是在那万籁俱寂的夜晚,天空似乎被月宫中那只玉兔和寒蟾的泪水洗得那么清澈。月宫的兔子和蟾蜍虽然衣食无忧,但它们一定孤独寂寞吧?它们也会在孤单寂寞冷中,禁不住地流下伤心的泪水吧?月光下仙人居住的云楼似开非开,仙人们正在里面轻歌曼舞。诗人通过想象,为读者的展开了天上缥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羡慕和期盼。

李贺用“老” 和“寒” 形容兔子和蟾蜍,充满了无限的凄凉。生活中的李贺,身体非常差,不到二十岁就病魔缠身,满头白发且瘦削不堪,自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 因此他的诗充满了冷色调,寒意袭人,这也是诗人悲凉凄切内心世界通过诗的一种表露。

李贺是唐朝宗室后裔,但传到他这一代时早已没落,生活十分困苦,李贺也早早地感受到了世态炎凉。李贺七岁能诗,十八岁时便已名扬天下。正当他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时,却因为一个无厘头的原因,终生与进士无缘。这个原因很可笑,因为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晋”与“进士”的“进”谐音,嫉妒他的人便以此为借口阻止他参加科举考试。满腔的热血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可想而知李贺的内心有多痛苦。

李贺的心情与天宫的老兔寒蟾有点类似,充满了孤单寂寞冷。他们的内心都充满了无限的哀伤和凄凉。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说的是天上的明月像宝石制成的车轮一样,带着微微的光团,照耀着诗人飞上了天界。在桂花飘香的月宫的小路上,诗人与系着鸾佩的仙女走到了一起。

“仙界”在李贺心中,是一个红颜不老、春光永驻的地方,那里没有忧伤,也没有痛苦。 残酷的现实逼迫他在诗歌中,把自己发心灵寄托到仙界之中,因为只有在这里,内心才没有痛苦,可以尽情享受自由与快乐。

他的游仙诗总能为读者描绘一个流光溢彩、新奇瑰丽的仙境,天上月宫里的桂花盛开,仙女在桂花树下翩翩起舞,仙人们吹奏各种乐器,浪漫而又温暖。

“黄尘清水三山下,变更千年如走马”。“黄尘、清水”指的是陆地和海洋,“三山”指的是神话传说中海外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飞上天空的诗人俯瞰尘世, 三座仙山下的陆地与海洋交替变化,看尽了人间的沧海桑田。这些变化在人间需要成千上万年,但在仙人眼里,这种变化如骏马奔跑一般迅速。这两句诗是诗人慨叹人世间日月如梭,时光转瞬即逝。若想生命永恒,只能飞升到天界,做一个超然世外的神仙。

诗的最后两句是描述了诗人从仙界俯瞰尘世的情景。“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 从仙界俯视人间,人间广阔的土地在天上看来,只不过是星星点点的一点微末,壮阔的海洋也茶杯大的一杯清水。人间如此微不足道,尘世上的人更是渺如沙砾,人的生命在飞逝,一切美好的事物只不过是南柯一梦。

命途多舛的李贺,用他天马行空的想象,根据自己的理想,为自己构筑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精神家园。他沉溺在自己的幻想中,不断追寻着理想中的神仙世界,但却始终追寻不到。这种如诗如梦的追寻,可以令他的精神暂时摆脱人间的烦恼,令有着片刻的快乐。

李贺一生,只活了二十七岁。他一生被病魔缠绕,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神仙世界的驰骋想象, 常常用新奇诡异的语言,借助对鬼神的歌吟,来抒发内心的痛苦和对升仙执着的追求。《梦天》用 一个梦游者的一个朦胧梦境,用意象的跳跃使诗的节奏充满变化莫测的梦幻色彩。

这首诗以月宫的风光开始,以俯视人间的景色结尾,交织着深沉的历史慨叹和哲理思考,充满了思想的张力。 这首诗将主观的精神世界外化为神奇多彩的梦中之象, 寄语深沉的情感 和无尽的主观理想,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孤傲的诗人在苦苦寻找精神家园的执着。

人生短促,诗人用深邃精微的思考,唱出了一曲灵魂的痛苦歌吟。从某种意义上说,《梦天》是诗人的生命之歌。但《梦天》又有别于封建时代文人“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普遍心理,潜藏着诗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九死而不悔的追寻精神,以及追寻人生价值的坚定的信念。《梦天》构思奇妙,想象丰富,将写景、叙述、抒情、议论融为一炉,流露出诗人灵魂里那种深切的孤独与失意,充满生命的紧迫感与危机感,表现了对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给读者以持久的心灵震撼。

李贺的诗歌努力表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感受, 并借助于想象和联 想, 调动多种多样的感觉, 从而创造出奇异而美丽的幻觉世界。 在《梦天》中随着诗人意绪的飘忽不定, 时而从人间 飞升入天上, 遨游于神秘的仙境之中;时而从仙界俯视尘世, 沉思于人间的悲苦苍凉之中。诗歌的思绪忽开忽合, 忽起忽落, 因为向往仙界, 因为伤感人生的短促, 诗人的精 神常常处于亢奋与消沉交替的起伏状态, 从而使“ 梦天” 的 想象变化倏忽, 活跃异常, 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别具风格的经典之作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