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爷无健康码徒步千里”反转,心酸却久久不能散去?

 板桥胡同37号 2020-06-25

我们都会老去。

所以,这样一则假新闻才会引起轩然大波——

近日,网传一名大爷徒步千里,耗时半个月,从安徽亳州到浙江台州投靠亲戚打工。视频中,老大爷孤身一人,唯一有联系的外甥女在温州打工。因为没有健康码,无法乘坐任何交通工具,他只好徒步。

除了心酸还是心酸。

昨天官方辟谣,无健康码大爷是坐火车到浙江的,才让无数网友悬着的心落了地。

幸好这一切没有发生,但心酸却久久不能散去。也许是因为通过这则假新闻,人们恍然发现,类似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初露端倪:

不会网购的老人,疫情期间怎么买菜?

没有健康码的老人,会不会真的寸步难行?

没有支付宝、微信的老人,怎么在医院自助机上看病挂号?

……

我们每个人的家里,不是都有这样的老人吗?

甚至当我们在感慨,家里老人整天抱着手机不放的时候,并没有仔细想过,他们是在无比努力地在跟上时代,跟上我们的步伐。

简单总结三句话吧,与大家共勉:

第一,科技改变了世界,但不要忘记科技首先要造福人类。后疫情时代,我们常说无接触式社交,但背后隐藏的问题也亟须引起重视。

在中国网民规模已超过9亿的今天,仍有近5亿人不上网,更毋谈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速了我们进入智能时代的脚步,但不是甩下一批人的进步。科技发展是为了让所有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不是一部分人的美好。

他们可能不懂手机支付,仍在笨拙地数着一张张现金;他们可能并不知道网上预约,仍要早早地到医院外排队挂号;他们可能是照片被用作同情营销、自己却一无所知的“滞销爷爷”。没有完全融入信息时代的他们,也应该拥有享受科技发展红利的权利。

第二,任何政策都不能一刀切,社会治理除了现代化,更要精细化。隔离病区里的机器人、监测体温的无人驾驶车、绿色健康码,当技术发展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群,对技术的接受程度。

令人欣慰的是,在很多地方,这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与数字化时代绝缘的群体,在疫情期间得到了更精细、更友善的服务:

在湖北,“对于老人、小孩等确实无法独立申请健康码的用户,可在属地社区(村)开具纸质健康证明,凭纸质健康证明出行”。

浙江杭州早在3月就下发通知,各个社区开展了健康码申请代办业务,主动登门,在孤寡老人签字确认委托书后帮助他们进行代办健康码。

……

让政策优越性惠及每一个人,是中国制度的温度。在医疗资源挤兑最严重,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刻,我们坚定不移地没有丢下任何人。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现在,同样不能丢下任何人。否则,那将不是治理,而是悲剧。

第三,弥合数字鸿沟,任重道远。科技发展迭代迅速,但不意味着时代的高速列车上我们要不断抛下人群。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只是当今社会数字鸿沟里的一部分。也许还有贫穷买不起手机的孩子,没有通网线或者信号塔的村庄,要知道我们实现全民通电才不到五年,这些都是信息时代的盲区,我们要一一扫清。

这些问题,不会随着疫情的终结而终结。被信息边缘化形成的数字鸿沟,要用信息化填平。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不会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