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愿山河无恙,百姓安康

 laoxuesheng 2020-06-25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宋)苏轼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有“初始”之意,是仲夏的开端,盛夏的起始,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于是便有了“端午”之称。

端午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缘,人与物的缘,人与家国的缘。2009年,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粽香延绵,情缘依依


茭粽叶包蒸米饭,野山茶点石菖蒲。
 
信奉“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传统节日的代表性饮食牵连着中国人真挚的情愫。

就中国饮食文化而言,粽子是中华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这小小的粽子表达着端午文化,承载千言万语,连接着中华儿女的情感,包含着中国人的精气神。粽子有棱有角的外表、严丝合缝的包裹,蕴含着中华民族最为传统的精神内核。


清清粽香,缕缕乡愁。又是一年端午至,无论我们身在何方,不要忘记我们站立的地方,不要忘记负重前行的背影。

在举杯缘聚的时刻,向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致敬,向迎难而上、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致敬,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致敬!


家国情缘,托举复兴 

“端午节是家庭亲情交汇的节日,也是我们纪念历史先人的重要节日,所以家与国在这个节日里边有一个集中体现,所以家国情缘是我们端午节的重要主题,我们通常会说家是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边,家国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在今天这个特殊的一个环境里边,我们更加应该强调,家国情怀,家国情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民俗学者 萧放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两千多年来,端午节的内涵和形式不断变化和丰富,关于这个节日的故事更多地聚焦到屈原的身上。从古至今,端午一直传承着历史的记忆,坚守高尚信仰,凝聚爱国情缘,内含报国大义。


端午,同历史对话,同家国相连。家国情缘是端午亘古不变的底色,中华儿女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珍惜今世缘情,托举复兴梦想,让这个节日传递着更加浓浓的家缘国缘。

2020年这场防控阻击战,中国人的家国情缘提振起举国抗疫的坚定信心,凝聚起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伟大力量,所有中国人的家国情缘如同一条坚实的纽带,将每个人紧密交织在一起,与国同行,与国同愿。


敬畏自然,天人互泰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端午,插艾草、沐兰汤、制凉茶、佩香囊,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禳灾祛疫的祈愿。各种端午习俗都可以溯源到参赞天地、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彰显顺应天时、道法自然的生命法则。

如今,端午的节日物语变得更加丰富。在蓬勃的夏季,大自然丝丝缕缕的气息时刻提醒人们:保护生命、敬畏自然。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更唤起人们对人性、生命的追问, 这也是端午带给我们弥足珍贵的生命观念。

万物苍生,和谐共生。疫情尚未消散,经历了特殊的生活体验,面对真切的生命教义,我们共同祈愿山河无恙,百姓安康!

诗词社区

诗友们大家好!为了方便大家交流诗词,我们特地建立了诗词社区(如图所示消息菜单)!大家可以每天到诗词社区分享你的日常,和诗友们一起交流!

— 回复 “早安” ,开启一天的新生活 —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