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三次婚,和第一任丈夫死别,和第二任丈夫生离,最后嫁给酒鬼,她却活得比谁都好

 汤小小 2020-06-25
回复“写作”加入轻松高效写作

1

据说,曹操这个人好色,还专门喜欢人妻,诸葛亮就是抓住这一点,对周瑜念了曹操的诗: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气得周瑜和诸葛亮合作,一起攻打曹操。

曹操曾经花千金从匈奴赎一个女人,却没有纳入自己的后宫,而是给了她官职,并亲自为她挑选夫君。

这个女人是蔡文姬


最近看了《漠国明月:蔡文姬传》,特别精彩,我是一口气看完的,里面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蔡文姬是当之无愧的才女。六岁时,父亲弹古琴断了一根弦,她马上说:断的是第二根弦。

父亲惊讶,心想小孩子是不是蒙的呀,于是故意又弄断了一根弦,结果蔡文姬还是准确地说出了是第几根。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东汉名臣,也是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他曾经从农妇的灶膛里抢下一块木,做成了焦尾琴。

因为有这个典故在,这架琴名声很大,很多人都以能见到焦尾琴为荣。


有实力,有权势,还有故事,这样的人自然名声大,受人尊敬。

蔡文姬在这样的家庭,耳濡目染,再加上一点天赋,才华根本藏不住,很早就被人熟知,成为一代才女。

只是那个时代太动荡,即使是蔡邕这样的名家,也自身难保。

他被逼在董卓手下做官,而董卓嗜杀成性,曾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俘虏挖眼睛砍手或者蒸煮,还让百官喝酒吃饭。哪吃得下去呀,百官吓都被吓死了。

董卓向蔡邕提出,要接蔡文姬入宫。一是想控制蔡邕,二是蔡文姬有才有貌,是绝佳的后妃人选。

蔡邕当然不愿意,跟着董卓这样的人能有好日子过吗?

他写信给至交曹操,让曹操赶紧帮他把两个女儿嫁出去,这样才能保她们平安,并且给了曹操人选。

被选中的这个人叫卫仲道,就是卫青和卫子夫的家族后人,当时也是名门望族,跟蔡文姬很般配。

据说,卫仲道早闻蔡文姬才名,仰慕已久,曾经上门提过亲,不过当时蔡文姬不愿意嫁人,而他则非蔡文姬不娶,拒绝家里给安排的一切相亲。

形势逼人,哪怕蔡文姬不想那么早结婚,也不得不赶紧结婚,并且没有太多挑选的余地。晚一步,很可能就成为董卓的妃了。

在曹操的操持下,蔡文姬嫁给卫仲道。虽然时间紧迫,但婚礼还是很盛大的,据说当地的后人,现在还能绘声绘色地描述当时情景。

妹妹明姬也在曹操的安排下,很快嫁给了一位官员做续弦。

而在姐妹俩嫁人后不久,董卓被杀,父亲蔡邕也死于狱中。能保两个女儿平安,就算死,蔡邕大概也是心安的。


蔡文姬有一个好父亲,而她一生的轨迹,很多峰回路转处,都得益于父亲。

虽然嫁得匆忙,但丈夫倒也是不错的人选,蔡文姬想婚后相夫教子,过平淡幸福的生活,不辜负父亲所望。可惜,卫仲道身体不好,婚后不久便因病去世。

蔡文姬没有孩子,婆婆又认为是她克死了自己儿子,想杀死她陪葬。关键时候,当地官员出面保下她,毕竟,她是蔡邕的女儿,还是出了名的才女,自然会得到一些额外照顾。

卫家是没有办法待了,蔡文姬重新回到蔡府。

不久,妹妹明姬孩子生病夭折,写信请姐姐去相聚。在前往妹妹前的路上,遇到匈奴兵,蔡文姬和丫环一起被掳。


2

三国那样的乱世,虽然出英雄,但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不但要忍受各路兵马骚扰,匈奴人也经常过来抢人抢物。

一般抢的都是女人,既可以为奴,又可以生育。

一路的艰辛和屈辱简直无法言语。下雨天被拖在马后面,在泥巴地里跌跌撞撞往前跑,衣服都是湿的,随时可能挨打挨骂,也随时可能被匈奴兵强暴。

乱世里,人如猪狗。

最难的时候,身世和名声再次帮了她。她的父亲是蔡邕啊,她是著名才女蔡文姬,她身上背的琴是著名的焦尾琴。

所以匈奴人一级级上报,而蔡文姬就不停地被一个个匈奴人接走。这些人中,有人仰慕中原文化,对她礼貌客气,让她感受到自己活得像个人。而有些人粗鲁无礼,拿她肆意取笑,让她感叹自己活得像奴。

但她从来没有想过死,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死,急什么呢,乱世里,能活下来就是一件幸事。

一个人,总要有能屈有伸的心态,才能活下来。


一路辗转,层层上报,最后,她到了左贤王面前。那时的蔡文姬风华正茂,又是名家之后,本身又是才女,匈奴人很乐意立个匈奴中原相亲相爱的典型。

蔡文姬成了左贤王的王妃,是不是正妻说法不一,但不管怎么样,她终于可以活下来,并且活得不至于像个奴隶。

她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几年,并且和左贤王有了两个儿子。时间越长,她的感情其实越矛盾。

一方面当然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中原,另一方面,却舍不得儿子丈夫,毕竟,这里有她的家。

刚开始盼着中原人能打过来,救她和其他中原女人于水火,后来,已经不再抱希望。各种兵马都忙着争抢地盘,谁会在意一个女人的死活呢?就算她是蔡文姬,在不懂欣赏的人眼里,依然不过是一个普通女人。


没想到,曹操成为霸主后,想到了蔡文姬,听说她在匈奴,便派使臣拿重金来赎。

曹操为什么愿意赎蔡文姬,大概有三个原因,一是毕竟和蔡邕是至交,不忍心朋友女儿流落在外。二是他想求一个好名声,因为此后很多年,他一直拿蔡文姬当自己珍视人才的典型。三是他需要一个修书立传的人,并且希望说他好话。

回中原还是留在匈奴,已经不是蔡文姬能够决定的了,因为已经上升到了两国之间的邦交。

尽管不舍,蔡文姬还是必须踏上回中原的路。

一路上,她想起过往经历的种种,又想到离别的悲痛,哭着写完了《胡笳十八拍》。

据说,她回到中原后,每次唱起《胡笳十八拍》,听者无不落泪。可见,这里面倾注了她多少真情实感。


3
回中原后,蔡文姬终于又住进了蔡府,并被曹操封为兰台令史,编写各种文书。

在匈奴时,她要把对中原的思念藏在心里,回中原后,又要把对匈奴丈夫和儿子的思念藏在心里。

因为世人都喜欢忠心不二之人。匈奴人如此,中原人也如此。

回到中原后的蔡文姬是单身,曹操张罗着给她找夫君,找来找去,找到了一个叫董祀的人。

这个人没读过多少书,也没有根基,嗜酒如命,并且死了妻子。

这样的人,当然配不上蔡文姬。但对曹操来说,他没有威胁啊,以蔡文姬的才气,如果真许她一个有才情的人,只怕以后难以控制。

何况,当时蔡文姬三十多岁,生过两个孩子,这个年龄在古代有点尴尬,年龄相仿的男人都已娶妻生子,就算死了老婆的,大概也更想娶如花似玉的小女人。

董祀倒成了合适的人选。


新婚第一夜,董祀便醉得不省人事。蔡文姬当然不喜欢这样的人,但不喜欢又能怎么样呢?既然已经成了亲,那就尽量把日子往好了过。

蔡文姬应该还是很珍惜这段婚姻的,董祀犯罪要被曹操砍头时,蔡文姬披头散发,赤着脚跪在雪地里向曹操求情,曹操被感动,赠她头巾鞋子和袜子,并且赦免了董祀。

虽然经历坎坷,但蔡文姬在文学上的成就却无人忽视,不但写下多篇名作,还将家中藏书一字不漏地默写了四百多本,记忆力惊人。


看蔡文姬的故事,我一直惊叹于她顽强的生命力,她遇到的那些事情,换作一般人,可能早就消沉了,或者一死了之。但她不仅好好地活着,还在文学上取得那么好的成就。

跟三国时期其他女人比起来,蔡文姬有一个不错的晚年。据说她晚年隐居,和董祀还有了孩子,夫妻也恩爱,日子过得平淡又幸福。

她就是有这种能力,默默地把最坏的生活变得好一点,再好一点。看上去不是那么快意江湖,甚至有点憋屈,但又何尝不是生存之道呢?

何况,乱世里,还能有更好的选择吗?所以我一直不喜欢乱世,只对太平盛世情有独钟。

点个在看,但愿有生之年,以及往后很多年,大家看到的都是太平景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